这个不幸的法学生,你的职业安全感应该是靠“第一份报纸”带来的


这个不幸的法学生,你的职业安全感应该是靠“第一份报纸”带来的

1


利益相关,正好俩行业都涉猎。非常不幸的通知你,你选择俩基本一样的职业,本质上都算是法律咨询行业或者说叫咨询服务行业。

四川省不久前发布了数据,25%的律师收入不到5万,收入10万以下的就有51%;

深圳也发布了数据,超过三成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10万元,部分律师的实际收入甚至低于深圳的平均工资标准。

这几年律师行业“大扩招”,每年律师人数增长10%,且当前40多万,两年后更要增长到60万人。

FO行业没有具体数据,但是只会更惨烈,不会更好,因为门槛更低,专业度要求更低,而竞争更激烈。

实际上你实在不需要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徘徊,因为都一样,一方面觉得相对自由,一方面又觉得压力山大,都是靠市场吃饭,饥一顿饱一顿,没case的时候找case,有case了忙case,忙完又不知道下一个在哪儿。

是不是看完了觉得压力很大,也知道自己的焦虑从何而来了?

是的,你的焦虑不来自于选择,来自于对这两个同类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你对这两个职业缺乏职业的安全感。


2


我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卖过报纸的经历,在我们这代人中,暑假寒假比较热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卖报纸。

早上5点钟之前去报纸收发点批报纸,孩子比较小,拿不多,每次几十份,然后你就需要找地方去销售你的报纸。报纸很重,还要注意保存,不能出现褶皱。

但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准备开始卖报纸的时候,实在不好意思吆喝,不好意思开始卖。问题是,报纸是你花钱批来的,如果卖不掉,你就赔钱了。

为了避免尴尬,特意找了一个离得比较远的小区,看到一群乘凉的老太太老大爷,捧着报纸围着他们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用了一句只有我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爷爷奶奶们你们要报纸吗?”。

非常巧的是,一个看起来像是刚刚赶早市回来的老大爷从我身边经过:“来一份吧!”,吓得我差点把所有报纸扔到地上。

终于哆哆嗦嗦的把报纸给了老大爷,甚至都忘了收钱,还是老大爷主动递给我的。

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没有了开始的胆怯,我也敢主动上去询问了,更重要的是,大家也知道了我的报纸是卖的,顺手也会拿一份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我的报纸就卖完了。

一共卖了多少钱,十九块六,去掉成本挣了四块六。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在回家的路上掉了一块钱。

现在你想想,如果我没有张嘴用只有我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发出第一声吆喝的,如果不是那个老大爷刚好经过我身边听到,或者听到了不买?那我是不是可能就卖不出去了?

这要多凑巧啊,我刚好吆喝,刚好被听到,听到的老大爷刚好买了,是不是觉得好幸运好不容易。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整个假期,都会有一个留着平头的小屁孩,跑到周边的各个小区去卖报纸,不同的是,他不会不敢吆喝了,也不会担心剩下报纸,因为每次都会卖光。

后来队伍越来越壮大,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也都要求他们的孩子跟我一起去卖报纸。


3


这件事情跟职业的安全感有什么关系呢?

律师的案源,咨询的客户都像那个偶然从我身边经过的老大爷一样。重点不是那个老大爷,重点是,只要你手上有报纸,只要你吆喝出来你卖的是什么,那么就算不是这个老大爷,也会有那个老大爷来买你的报纸。

因为这个事情它叫市场。

市场是供求关系。只要有需求,就需要供给与之匹配。只要有人需要看报纸,终究你的报纸就会找到需要的人。只要你有法律的武器和咨询的能力,并且足够锋利和优秀,就会找到那个需要它们的人。

事情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段特别质朴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市场。

现在想想这些年,无论是接到的case还是咨询的客户。在做复盘的时候都和当初卖报纸的巧合差不多。还记得有一个客户,是看我写的文章找过来的。我免咨询费帮他完成了case,然后去和一个团队分享的时候讲了这个case的过程,下面一个公司的负责人找我谈了合作。原因就是凑巧他受邀听了我的那个分享。

这个公司的客户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确实带给我无数的经验。最后我们成了好朋友。

这类职业看似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职业,其实是吃了一顿,很快还有很多顿。重要的是,得把每个案子尽量做好,把每个客户尽量服务好。这些客户很快会发生口碑传播,一个接一个的case就做不完了,而且有一天,会不自觉地考虑,“不能什么案子都接啊”“我是不是该收咨询费了”,越来越专业化,越精细化。

市场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概率,具体遇到哪个客户是不确定的。明年会遇到哪些人是不确定的,但只要持续努力做,有收获就好。


4


无论是律师还是FO咨询,只要坚持下去你会越来越有自信,这个自信就是,作为知识手艺人,只要手上活不差、人勤奋,终究有人来找你。

市场会让你的供给与需求对接,最后在看似“不确定”中赢得一种真正的安全感。

当然,我们不是只需要做好专业,而不需要关注品牌、营销和传播。恰恰相反,尊重和拥抱市场,正是要在注重专业的同时,注重品牌、营销和传播这些与“获客”有关的事。手里有报纸也得吆喝才能卖出去。而广义上,这些都是“专业”的一部分。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方法和工具去做好这些事。

不幸的是,畸形的市场经济让你可能短时间不会有收获,甚至无法凸显你的专业。

进入工作后,不断在case中磨练技能,主动拥抱市场,做一些有效的运营行为,寻找志同道合的搭档,基本是个大概率的事。

而这一类职业好的地方还在于,由于深度接触其他人接触不到客户的内部细节,将更有机会了解事物运行的规则,容易发现市场机会,整合资源,做一些有意思的事。

还有一点不幸的地方,就是无论你选择了那个职业,只要不是摆脱这一类,那你就要不断的学习,这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你要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并不能马上体现你比别的竞争对手高级,甚至它可能不如一个简单的人脉就行,但是只要你专业,总有出头日。

因为大量的事例证明,很多个没有资源没有所谓“人脉”的人,只要相信市场,相信专业,只要持续学习,至少都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立足。


5


无论律师还是FO咨询,都是个典型的有时间红利的职业,聪明努力的程序员,可能35岁就得考虑怎么转管理,考虑工作量跟不上公司节奏怎么办;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存在这样的担心的。

今年经常听到长期主义,通俗点就是“多点耐心”,就是把事情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当下的焦虑和不安,随着时间被你的努力演化成了自信。

如果看到这里,你依然感到焦虑或者不敢选择,那么很简单啊,想想那个卖报纸的小平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