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幸的法學生,你的職業安全感應該是靠“第一份報紙”帶來的


這個不幸的法學生,你的職業安全感應該是靠“第一份報紙”帶來的

1


利益相關,正好倆行業都涉獵。非常不幸的通知你,你選擇倆基本一樣的職業,本質上都算是法律諮詢行業或者說叫諮詢服務行業。

四川省不久前發佈了數據,25%的律師收入不到5萬,收入10萬以下的就有51%;

深圳也發佈了數據,超過三成青年律師年收入不足10萬元,部分律師的實際收入甚至低於深圳的平均工資標準。

這幾年律師行業“大擴招”,每年律師人數增長10%,且當前40多萬,兩年後更要增長到60萬人。

FO行業沒有具體數據,但是隻會更慘烈,不會更好,因為門檻更低,專業度要求更低,而競爭更激烈。

實際上你實在不需要在這兩個選擇之間徘徊,因為都一樣,一方面覺得相對自由,一方面又覺得壓力山大,都是靠市場吃飯,飢一頓飽一頓,沒case的時候找case,有case了忙case,忙完又不知道下一個在哪兒。

是不是看完了覺得壓力很大,也知道自己的焦慮從何而來了?

是的,你的焦慮不來自於選擇,來自於對這兩個同類職業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你對這兩個職業缺乏職業的安全感。


2


我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賣過報紙的經歷,在我們這代人中,暑假寒假比較熱門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是賣報紙。

早上5點鐘之前去報紙收發點批報紙,孩子比較小,拿不多,每次幾十份,然後你就需要找地方去銷售你的報紙。報紙很重,還要注意保存,不能出現褶皺。

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準備開始賣報紙的時候,實在不好意思吆喝,不好意思開始賣。問題是,報紙是你花錢批來的,如果賣不掉,你就賠錢了。

為了避免尷尬,特意找了一個離得比較遠的小區,看到一群乘涼的老太太老大爺,捧著報紙圍著他們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用了一句只有我自己能聽到的聲音說:“爺爺奶奶們你們要報紙嗎?”。

非常巧的是,一個看起來像是剛剛趕早市回來的老大爺從我身邊經過:“來一份吧!”,嚇得我差點把所有報紙扔到地上。

終於哆哆嗦嗦的把報紙給了老大爺,甚至都忘了收錢,還是老大爺主動遞給我的。

後面的事情就順利多了,沒有了開始的膽怯,我也敢主動上去詢問了,更重要的是,大家也知道了我的報紙是賣的,順手也會拿一份了,大概一個多小時,我的報紙就賣完了。

一共賣了多少錢,十九塊六,去掉成本掙了四塊六。我為什麼記得這麼清楚,因為我在回家的路上掉了一塊錢。

現在你想想,如果我沒有張嘴用只有我自己能聽到的聲音發出第一聲吆喝的,如果不是那個老大爺剛好經過我身邊聽到,或者聽到了不買?那我是不是可能就賣不出去了?

這要多湊巧啊,我剛好吆喝,剛好被聽到,聽到的老大爺剛好買了,是不是覺得好幸運好不容易。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整個假期,都會有一個留著平頭的小屁孩,跑到周邊的各個小區去賣報紙,不同的是,他不會不敢吆喝了,也不會擔心剩下報紙,因為每次都會賣光。

後來隊伍越來越壯大,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也都要求他們的孩子跟我一起去賣報紙。


3


這件事情跟職業的安全感有什麼關係呢?

律師的案源,諮詢的客戶都像那個偶然從我身邊經過的老大爺一樣。重點不是那個老大爺,重點是,只要你手上有報紙,只要你吆喝出來你賣的是什麼,那麼就算不是這個老大爺,也會有那個老大爺來買你的報紙。

因為這個事情它叫市場。

市場是供求關係。只要有需求,就需要供給與之匹配。只要有人需要看報紙,終究你的報紙就會找到需要的人。只要你有法律的武器和諮詢的能力,並且足夠鋒利和優秀,就會找到那個需要它們的人。

事情就這麼簡單。

就是這段特別質樸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了市場。

現在想想這些年,無論是接到的case還是諮詢的客戶。在做覆盤的時候都和當初賣報紙的巧合差不多。還記得有一個客戶,是看我寫的文章找過來的。我免諮詢費幫他完成了case,然後去和一個團隊分享的時候講了這個case的過程,下面一個公司的負責人找我談了合作。原因就是湊巧他受邀聽了我的那個分享。

這個公司的客戶不是最多的,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確實帶給我無數的經驗。最後我們成了好朋友。

這類職業看似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職業,其實是吃了一頓,很快還有很多頓。重要的是,得把每個案子儘量做好,把每個客戶儘量服務好。這些客戶很快會發生口碑傳播,一個接一個的case就做不完了,而且有一天,會不自覺地考慮,“不能什麼案子都接啊”“我是不是該收諮詢費了”,越來越專業化,越精細化。

市場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概率,具體遇到哪個客戶是不確定的。明年會遇到哪些人是不確定的,但只要持續努力做,有收穫就好。


4


無論是律師還是FO諮詢,只要堅持下去你會越來越有自信,這個自信就是,作為知識手藝人,只要手上活不差、人勤奮,終究有人來找你。

市場會讓你的供給與需求對接,最後在看似“不確定”中贏得一種真正的安全感。

當然,我們不是隻需要做好專業,而不需要關注品牌、營銷和傳播。恰恰相反,尊重和擁抱市場,正是要在注重專業的同時,注重品牌、營銷和傳播這些與“獲客”有關的事。手裡有報紙也得吆喝才能賣出去。而廣義上,這些都是“專業”的一部分。

幸運的是,今天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方法和工具去做好這些事。

不幸的是,畸形的市場經濟讓你可能短時間不會有收穫,甚至無法凸顯你的專業。

進入工作後,不斷在case中磨練技能,主動擁抱市場,做一些有效的運營行為,尋找志同道合的搭檔,基本是個大概率的事。

而這一類職業好的地方還在於,由於深度接觸其他人接觸不到客戶的內部細節,將更有機會了解事物運行的規則,容易發現市場機會,整合資源,做一些有意思的事。

還有一點不幸的地方,就是無論你選擇了那個職業,只要不是擺脫這一類,那你就要不斷的學習,這是很痛苦的一個過程,你要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而這些知識儲備並不能馬上體現你比別的競爭對手高級,甚至它可能不如一個簡單的人脈就行,但是隻要你專業,總有出頭日。

因為大量的事例證明,很多個沒有資源沒有所謂“人脈”的人,只要相信市場,相信專業,只要持續學習,至少都可以憑藉自身的專業立足。


5


無論律師還是FO諮詢,都是個典型的有時間紅利的職業,聰明努力的程序員,可能35歲就得考慮怎麼轉管理,考慮工作量跟不上公司節奏怎麼辦;可是對於我們來說,幾乎是不存在這樣的擔心的。

今年經常聽到長期主義,通俗點就是“多點耐心”,就是把事情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去看,當下的焦慮和不安,隨著時間被你的努力演化成了自信。

如果看到這裡,你依然感到焦慮或者不敢選擇,那麼很簡單啊,想想那個賣報紙的小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