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繪本故事?

靜靜地等待花開


繪本這個概念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可能聽說過繪本的人也只是把繪本理解成故事書和圖畫書的另一種說法。但其實繪本和普通故事書或圖畫書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相較於故事書和圖畫書,繪本是一種具有更高藝術價值的兒童文學作品。

繪本的起源

繪本的歷史可追溯到1658年,捷克教育家揚•阿姆司•誇美紐斯出版了《世界圖繪》,被公認為歐洲最早的帶插畫的兒童書。但真正意義上的繪本誕生於19世紀後半葉的歐美,至今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凱迪克、格林納威、波特都是早期傑出的代表人物。

繪本的發展

在國外,繪本的發展和普及程度要比國內高得多,國外在繪本領域已經擁有了諸如安徒生獎、凱迪克獎等多個國際最高獎項。而在亞洲地區,日本是繪本的發源地,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興盛於20世紀70年代,現在已經成為繪本的泱泱大國。而觀之國內,臺灣地區的繪本大致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後逐漸成熟;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相比,可謂剛剛開啟繪本時代。

繪本是什麼?

繪本的英文說法是“Picture Book”,顧名思義就是“由圖畫組成的故事書”,但繪本又不完全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書或圖畫書。故事書和圖畫書都主要通過文字來表達故事內容,圖片只是作為從側面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的輔助;而繪本則是以一張張色彩絢麗、獨具風格的圖畫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文字反而成為了圖畫的輔助。圖畫書或故事書不能沒有文字,而繪本可以是無字的,因為對於繪本來說圖畫才是主體和精髓,繪本里的圖畫能夠代替語言表達,讀者僅僅通過看圖畫就能夠明白這個故事在講什麼內容。

閱讀繪本的意義

很多人把繪本和一般的圖畫書和故事書劃上等號,所以他們不明白閱讀繪本的意義,他們會覺得繪本不就是一個個簡單的故事嗎?

其實不然,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孩子認知圖形的能力從很小就開始慢慢養成,雖然那時的孩子不識字,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繪本是最適合學齡前後兒童,特別是幼兒閱讀的書本。

浙師大兒童文學理論家方衛平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子涵教授等多年來也一直呼籲讓孩子閱讀經典的繪本,認為經典的繪本應該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書”,對孩子的啟蒙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而繪本也確實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

繪本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創作過程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優秀的繪本名家可能幾年才出一部繪本作品,因為繪本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表現,同時也需要作者靈感的迸發。繪本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優秀的繪本往往將深刻的人生哲理賦予其中,通過孩子能夠接受和喜愛的方式傳達出來,使哲理不再晦澀難懂,而是呼之欲出,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優秀的繪本還應兼具孩子智能發展的多元化,不應只侷限於講故事、學知識,應包含空間、音樂、肢體、人際交往、內省和自然觀察,幫助孩子構建全面的精神世界。



繪本,英文叫做“Picture Book”,中文直譯就是“圖畫書”,“繪本”一詞則是借用了日本的用語。目前, 繪本與圖畫書兩種稱呼是通用的,繪本就等於圖畫書。

簡單來說,繪本是以圖像或由圖像搭配文字兩種形式,通過連貫的頁面來表現內容的出版類型。

廣義上的繪本,包括了兒歌繪本、數學繪本、科普繪本、玩具書繪本……包裝精美,圖畫較多,文字較少,我們就統一稱作了繪本。

更細緻的看,圖畫書中的圖畫絕不僅僅是對文字部分的解讀,它往往還傳達了超出文字之外的大量信息。日本的松居直先生用了一個公式來說明繪本跟插圖書的不同:如果你只看到一些文字和圖畫,那你可以說它是一種帶有插圖的書;而圖畫書則是“圖畫*文字”,圖文之間是一種相乘的關係,只要有圖,就能知道故事的大致情節,文字只是圖片的補充,文圖通過各自的方式表達信息,完美合奏,使主題充分表現出來,這樣的書才叫做繪本。

根據研究,寶寶在聽故事時,若有圖片輔助,理解力就可以提高至兩倍以上,繪本因而成為講故事或親子共讀的最佳讀物。


悅讀悅欣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配以適量文字的書,也有無字繪本,作為童書運營從業者,簡單說說我所瞭解的童書繪本

1、繪本有精裝和平裝之分。簡單來說精裝是指硬質封皮,較重,價格高一些,印刷質量高些,相對精美,平裝反之,軟封皮,輕,薄,易攜帶,價格低

2、繪本又分歐美,日韓,中國原創。好多國外的書被國內出版社購買版權引進來,國外得過獎的書,尤其受鍾愛,所以有的書在市面上你既能看到進口外文原版,也能看到中文翻譯版。中國原創作品也在慢慢做起來,大家熟知的中國兒童作家有,曹文軒老師,豐子愷老師,冰心老師,沈石溪老師,楊紅櫻老師,任溶溶老師,湯素蘭老師,鄭淵潔老師等等。

好的童書是0到99都能看的書,美的圖畫從色彩,內容上都能帶給你美的享受,當然要選好書,讀好書!



家有沐沐寶


簡介

繪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圖畫書),繪本則是源自日文的習慣。在我國臺灣地區,圖畫書與繪本常常被混用。繪本用於較為嚴格意義的圖畫故事書,而圖畫書的界定有時相當寬泛,甚至包括非虛構的知識類圖畫書、玩具書、歌謠等。

繪本並不是一般意義上,寫給孩子的,帶插圖的書。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1] ,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

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繼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裡,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處,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別,以填封面、扉頁、下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繪本不等於“有畫的書”,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係。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圖畫不再僅僅是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不過也有許多的繪本是圖、文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係,相互襯托,營造出整個繪本的感覺出來。繪本實際上包括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兩種類型,但二者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確。 [1]

繪本在線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圖書裡的畫面或文字,讓孩子們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點點滴滴,讓孩子們通過圖畫認知社會,喜愛發現繪本所隱藏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孩子們在書中成長,達到繪本所要表達的效果。


民間靈異事件錄


繪本並不是一般意義上,寫給孩子的,帶插圖的書。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繼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裡,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處,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別,以填封面、扉頁、下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繪本不等於“有畫的書”,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係。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圖畫不再僅僅是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不過也有許多的繪本是圖、文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係,相互襯托,營造出整個繪本的感覺出來。繪本實際上包括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兩種類型,但二者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確。

繪本故事主要有三個特色:

(一)繪本符合孩子思維特點,更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家長們通常認為閱讀可以讓孩子多認一些字,多增加一些知識,這樣就能使孩子更好地適應文字閱讀,更有利於孩子在學校裡取得好的成績。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小學低段,作為教師和家長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該怎樣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上來,怎樣培養孩子養成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孩子愛讀書,快樂地讀書。傳統教條灌輸式的閱讀文本,僵化了教學方式,也拉遠了書本與孩子間的距離。而繪本卻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人類的發展史上看,圖畫語言甚至還早於文字語言,它比文字符號更加直觀,表達的系統更符合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特點。因為在小學低段,孩子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在繪本中,兒童文學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讀的詞彙,熟悉的語句結構,將主題巧妙涵蓋進去,匯聚成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故事。藉助豐富的圖畫使孩子們在閱讀文字時覺得更為簡單,通過直觀化的繪本內容,孩子吸收、激盪、轉化著各種觀點,無形中便培養出精湛的語文閱讀能力,並促使他們積極地向純文字閱讀過渡。

(二)繪本畫面精美,富有內涵,能給孩子美的薰陶。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他們運用各種手法,或水彩,或剪貼,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文學,也感染到美學。好的繪本,不僅繪畫精美,構圖、色彩能使閱讀者在視覺上引起愉悅,而且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能呈現獨特的敘事關係。繪本閱讀在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髮展,而這種能力的提升絕不是單單憑藉文字閱讀所能替代的。

(三)繪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過直接、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也越豐富,而繪本就為孩子提供了豐富體驗的機會。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造力無限擴大。繪本里還會預留給孩子許多想象的空間,讓孩子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畫面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會讓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延伸。短小精薄的繪本,如同一部精采的單元劇,任何一位喜愛與孩子相處、肯用心和孩子相處的教師,都可以利用繪本的優勢,讓孩子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並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






覓果殿


又叫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

通俗的說法是指有圖畫、主題簡單、情節內容簡短的故事書。

主要是針對幼兒、兒童所設定的出版品,多以適合幼兒、兒童閱讀的內容為取向。

與普通的帶圖畫的書相比,繪本故事則被視為藝術的一種,無論意義或實際運用,都給人更加精緻細膩的藝術感受。




妖木公子


繪本主要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繪本的每一幅畫都在表達一個故事,是獨立存在的,繪本可以講故事,學知識,有些繪本還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建構精神,開拓孩子的想象力。

繪本是發達國家家庭首選的兒童讀物,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家長特別重視繪本閱讀的重要原因,孩子閱讀繪本,確實很看出他們各方面的進步。


繁華消盡


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

繪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圖畫書),繪本則是源自日文的習慣。在我國臺灣地區,圖畫書與繪本常常被混用。繪本用於較為嚴格意義的圖畫故事書,而圖畫書的界定有時相當寬泛,甚至包括非虛構的知識類圖畫書、玩具書、歌謠等。

繪本並不是一般意義上,寫給孩子的,帶插圖的書。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1],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

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繼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裡,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處,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別,以填封面、扉頁、下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中文名 繪本故事

實質 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

意義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

分類 兒童繪本、成人繪本

最早出現19世紀後半葉的歐美

繪本不等於“有畫的書”,它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特別強調文與圖的內在關係。文字與圖畫共同擔當講故事的重要角色,圖畫不再僅僅是輔助和詮釋文字的作用。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不過也有許多的繪本是圖、文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係,相互襯托,營造出整個繪本的感覺出來。繪本實際上包括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兩種類型,但二者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明確。

繪本在線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圖書裡的畫面或文字,讓孩子們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點點滴滴,讓孩子們通過圖畫認知社會,喜愛發現繪本所隱藏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孩子們在書中成長,達到繪本所要表達的效果。

歷史

繪本十七世紀誕生於歐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繪本圖畫書的主流傳向了美國,繪本圖書迎來了黃金時代。五六十年代,繪本開始在韓國、日本興起,七十年,臺灣也開始了繪本閱讀,隨後引起繪本閱讀的熱潮。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紀,繪本閱讀已經成了全世界兒童閱讀的時尚。

一般認為,現代意義的繪本(圖畫書)誕生於19世紀後半葉的歐美,凱迪克、格林納威、波特都是早期的傑出代表。在亞洲,日本的繪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我國臺灣地區的繪本大致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起步,至80年代後漸入佳境。

特色

(一)繪本符合孩子思維特點,更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家長們通常認為閱讀可以讓孩子多認一些字,多增加一些知識,這樣就能使孩子更好地適應文字閱讀,更有利於孩子在學校裡取得好的成績。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小學低段,作為教師和家長首先要考慮的還是該怎樣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上來,怎樣培養孩子養成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孩子愛讀書,快樂地讀書。傳統教條灌輸式的閱讀文本,僵化了教學方式,也拉遠了書本與孩子間的距離。而繪本卻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人類的發展史上看,圖畫語言甚至還早於文字語言,它比文字符號更加直觀,表達的系統更符合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特點。因為在小學低段,孩子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面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比一般純文本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也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在繪本中,兒童文學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讀的詞彙,熟悉的語句結構,將主題巧妙涵蓋進去,匯聚成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故事。藉助豐富的圖畫使孩子們在閱讀文字時覺得更為簡單,通過直觀化的繪本內容,孩子吸收、激盪、轉化著各種觀點,無形中便培養出精湛的語文閱讀能力,並促使他們積極地向純文字閱讀過渡。

(二)繪本畫面精美,富有內涵,能給孩子美的薰陶。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他們運用各種手法,或水彩,或剪貼,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文學,也感染到美學。好的繪本,不僅繪畫精美,構圖、色彩能使閱讀者在視覺上引起愉悅,而且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能呈現獨特的敘事關係。繪本閱讀在把孩子帶入美好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冶,藝術審美能力不斷髮展,而這種能力的提升絕不是單單憑藉文字閱讀所能替代的。

(三)繪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就具有豐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過直接、間接的體驗獲得的,體驗越豐富,想象力也越豐富,而繪本就為孩子提供了豐富體驗的機會。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造力無限擴大。繪本里還會預留給孩子許多想象的空間,讓孩子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設計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畫面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會讓孩子產生豐富的聯想,對故事進行自我擴充、延伸。短小精薄的繪本,如同一部精采的單元劇,任何一位喜愛與孩子相處、肯用心和孩子相處的教師,都可以利用繪本的優勢,讓孩子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入繪本的故事情境,並透過有意義的提問和引導,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能力,以及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

規範要求

1.繪畫要貼近兒童的世界。

2.繪畫要富有藝術性,即具有審美功能。

3.繪畫要前後呼應,有連貫性和“說”故事的效果。

4.文字具有文學性,即審美功能。

5.文字適合念出來聽,具備朗朗上口、生動、簡練等要素。

6.文字與幼兒的理解力和生活經驗相適應。

7.繪畫與文字配合默契,有一種互動的協調關係,可用公式表達為“文×圖”。

繪本選擇

(1) 故事內容

故事的取材要貼近孩子的生活,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事情,但要有一些異於常態、常理、常情的變化, 使兒童感覺到熟悉而奇特、新穎而有趣。

故事的情節必須是簡單而清楚的描述,讓孩子想知道接著發生什麼。

故事的語言淺近、具體、形象;句子單純、短小、口語化;朗讀時明快、活潑、琅琅上口,富有音樂 感。

(2) 圖畫表現

圖畫要富有視覺美,要恰當地運用色彩特指,比如小白兔、紅狐狸、綠草、金色的陽光等,這樣故事 中的形象才會更鮮明,也更能激發孩子閱讀的慾望。代表作品


拂袖傾城


繪本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畫,一些恰到好處的文字描述,新奇可人的繪本人物形象,穿插著美好動人又包含哲理的繪本情節,這一切都向我們講述著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教會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幫助孩子通過繪本童書的閱讀建立自己對於這個未知世界的基本認知和感情,學會最初的為人接物,所以繪本故事很適合作為親子閱讀的實踐客體,與孩子一起成長。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你好,我是故事領域創作者,文字玩家文武公,很高興回答這個故事領域的問題。

所謂繪本,英文為Picture Book,是指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認知度上交織,互動著來講故事的一門藝術。

繪本故事是舶來品,形式與我們的連環畫類似,但繪本故事的應用場景多是家長哄孩子入睡時所講的“睡前故事”所用。題材多涉及哲理、寓言、少兒成長知識等領域,生動淺顯且寓教於樂的將一些知識與道理灌輸給孩子,以達到家庭教育的目的。

同樣的,也被很多中西方的幼教機構採用,也算是學前教育的一種手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