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為什麼是4月1號?

小雨講故事


愚人節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古羅馬時期的“嬉樂節”(3月25日)及歐洲中世紀時的“傻瓜節”(12月28日),被看做是愚人節的前身。

據傳說,最早把4月1日和愚弄別人聯繫在一起的是英國著名詩人喬叟,在他1392年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一隻自負的公雞在這一天被一隻狐狸愚弄了。儘管有學者對此持有異議,但普通讀者通常接受這種說法。

到了16世紀和17世紀,一些歐洲詩人和作家也在作品中提及在4月1日搞惡作劇愚弄人的事。1686年,英國作家約翰·奧布里把這一天稱為“愚人聖日”,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及這個節日。1698年4月1日,不少英國人被作弄,相繼跑到倫敦塔去“看獅子洗澡”。


增鑫易學


這來源於16世紀法國一項改革中的故事。

1564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推行新的紀年方法,即現在國際社會通用的公曆紀年法。當時也叫格里高利曆,是由意大利天文學家等共同提出,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頒佈的。

(查理九世,1550年-1574年)

當時法國施行的是舊曆,4月1日這天,是舊曆的新年,法國人會在新年互送禮物,共祝新年快樂。

改革派提出用公曆紀年後,1月1日就是新年了,但保守派不願意放棄4月1日過年的傳統,不同意啟用新曆紀年。

於是,改革派就捉弄、嘲笑他們,在4月1日這天,故意通知他們參加假活動,開假會,送假禮物等,保守派就高興地接受了,到場一看是假的,方知被那群改革派給愚弄了,這時,改革派哈哈大笑,嘲笑他們是“四月之愚”(Poisson d'avril)、“上鉤的魚”。

四月之愚從法國流傳到英國,由英國到美國,到歐洲,到全世界。漸漸演化為現在的愚人節、萬愚節、幽默節。

由此發源可發現愚人節的性質,旨在設套捉弄,取樂,而非以犯錯的目的去故意傷害他人,更不能以愚人節為由,去做損人利己的壞事縱容自己,這是愚人節的底線。精神不要領會錯哦。

(表上的格里高利曆)

順便說下,中國是在1949年第一屆政協會議上,確定用格里高利曆的,也就是公曆。原因是國際社會大多國家都用公曆,且公曆簡單易記,與天時吻合度較高。


飛春讀傳


愚人守舊,故愛作秀

(民間歷史故事)

愚人節也稱“幽默節”,“瘋狂節”,“騙人節”。1564年,以法國查理九世為代表的改新派,以元月一日為開端,推行陽曆紀年法,廢除四月一日為新年的舊曆法,一些愚腐守舊的保守派,拒絕使用新曆法,仍沿襲沉迷於舊曆紀年法。



每逢四月一日這天,法國的大街小巷,莊園農舍,總有許多愚腐守舊的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相互贈送禮物,舉行節日狂歡。改新派對這些愚蠢守舊的做法,大加諷刺嘲笑,故意給這些愚腐守舊的人們送去許多假禮物,陪他們一起狂歡,做出許多別出心裁,滑稽可笑的聯歡慶祝活動。讓這些愚昧無知的守舊派,自我陶醉在四月新春的歷史長河裡。



年復一年,在法國便形成了一種民俗狂歡,十八世紀傳入英國,後被英國移民帶入美國。西方國家,於是便以愚人節為樂,炮製許多離奇古怪的騙人之術,逆天謊言,故意逗哪些,愚腐守舊,自以為是,憨態無知的人們予以玩耍取樂。即是過分失誤,也不負法律責任。但過了中午十二點之後,再故技重演,便是無知之舉。




愚人節在中國,人所共知,大體就是玩弄哪些不譜世音,裝模做樣,呆板守舊的人,久而久之,貶指哪些止步不前,愚昧守舊,故愛做秀的頑固人群。


風雲劍90031177


愚人節起源於法國,因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是有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舊堅持4月1日慶祝新年。

改革的那些人在4月1號對守舊的人們送假禮品,稱呼他們為四月傻瓜,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之後發展成了國際性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