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

用戶4420059108863


愚人節顧名思義,就是騙人、捉弄人的節日。雖然該節日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有意義的寓意,但實際上,從它的由來來看,愚人節還是有一定寓意所在的。據說,該節日反應了法國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節期為公曆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佈置假的環境,可以把房間佈置得像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佈置得像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通用的陽曆),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更新。

愚人節

  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起初,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消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人們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鬆歡樂為目的。

  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

  愚人節可以幹什麼

 愚人節可以幹什麼

  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1、送禮物

  如果愚人節那天有人過生日,就送給他一個寫著"生日快樂"的大盒子,把盒子裡裝滿碎紙片,並將盒底弄鬆。當他拿起盒子時,盒底掉落,碎紙片飛得滿屋都是,準得讓那位被愚者收拾半個鐘點。

  2、牙膏夾心餅

  把夾心餅拆封,小心地撥開兩片餅乾,去掉原來的夾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人牙膏,味道不錯!)擠出適量至餅中,分量隨個人"飲食"習慣,最後加以黏合,儘量做得逼真像樣。

 愚人節可以幹什麼

  你一般根本不用特地使用,只需將之放至明顯處,最好準備幾片原始的夾心餅,一邊吃一邊看電視,自然而然就有人光顧品嚐了。這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你也可以主動出擊,到處請人品嚐,雖然其風險性較大,但肯定有不少人中圈套。

  3、點歌

  準備好一個飯盆或搪瓷臉盆(其他經打擊後可以發出洪亮、高分貝的物體均可)以及電話。儘量用一種很正式的語調給對方打電話,接通後按照下面的話來說:這裡是音樂電臺,有一位X(可說可不說真實姓)先生/小姐要為Y先生/小姐點一首歌,如果您想聽的話,請撥#號鍵收聽(一般人都會按一下)。謝謝,歌曲是動力火車的《當》,請仔細收聽。然後敲一下事先準備好的打擊物,只敲一下,發出"當"的一聲,在對方未反應過來前,說:謝謝收聽,愚人節快樂,再見!

  此方法適用於宿舍之間,或可用電話聯繫的好友,最後是較親密的人。另外在打電話過程中千萬不可以笑,以免影響效果和氣氛。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愚人節是什麼意思,愚人節是幹什麼的”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愚人節內容查






衛冕


要給人帶去快樂,而不是嘲弄。


4月1日晴愚人節是西方人的節日,愚人節這天,人們互相捉弄取樂。愚人節的主要項目就是“騙人”。我們用“溫暖的欺騙”給家人、同學和朋友以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快樂。這就是愚人節最大的意義。


17 年前,風華絕代的張國榮選擇這一天以跳樓來結束了自己的燦爛人生。當年誰會相信這不是一則愚人節鬧劇呢?但事實卻那樣發生了。今天,除了紀念哥哥,或許我們還可以聊聊這個西洋節日,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啟發。


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在一篇雜誌上看過一篇小學生寫的作文,覺得很好,分享給大家。相信大家讀了之後,對於愚人節這天在家裡開展什麼活動都會有所啟發的。


下面是作文內容:


那天晚上,我正認真地寫著作業。突然,爸爸喊我:“昱含,快來呀!看《哈利·波特》!"我想,不對,爸爸肯定在捉弄我。如果真的是《哈利,波特》的話,爸爸是不會讓我看的,再說《哈利,波特》早都播完了,怎麼突然就有了呢?於是,我又走進房間,故意大聲說:“《哈利.波特》我早就看過了,沒什麼好看的。"爸爸見我不上他的當,只好一聲不吭。我呢,寫完了作業,也想捉弄一下爸爸。“爸爸快來呀!我考了一百分,你來籤個字。”爸爸興沖沖地跑過來,拿起一看,什麼考卷,分明就是一張草稿紙,我高興地叫了起來:“爸爸上當嘍!”爸爸被氣得火冒三丈。這時媽媽不緊不慢地說:“咦?這張十元是誰的?"我想:拿到十元錢也不錯。於是,連忙跑過去,嚷道:“這張十元是我的。"媽媽把它拿過來,什麼呀!原來是張白紙,上面寫著兩個字:十元。我氣極了,爸爸卻大笑道:“你也被騙了吧!哈”廚房裡突然傳來姐姐的聲音:“快來吃西瓜!" 我和爸媽忙擠進廚房,唉!掃興。姐姐正在切洋蔥呢!她笑著說:“瞧,一下被我捉到三個。最後統計,我上當的次數最多,被評為這次家庭愚人節的“愚人王”。雖然我被捉弄的次數最多,但心裡很高興,因為愚人節讓全家都很快樂。(河南省鞏義市實驗小學星苑文學社六(2)班劉昱含)


看,一些小小的惡作劇,給家裡帶來了多少快樂。

但是鬧歸鬧,惡作劇卻必須以“善”為根基,不能惡意捉弄人。我們再看一篇作文:


今天一大早,我收拾好東西,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學校。馬上就要進行期中考試了,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突擊複習一下,相信不是壞事。在校門口,我正跑得氣喘吁吁,同桌李輝從後面追來,一把拽住我,一本正經地說道:“你鞋帶開了。”我先是一愣,既而低頭望了望鞋,沒有哇!“Goodmoming! 節日快樂。”李輝向我眨了眨眼睛,做了個鬼臉,丟下這句半洋不洋、半土不土的話,飛也似的跑遠了。節日,今天是什麼節日?我不由得放慢了腳步。可是,沒容我細想,迎面走來二班的衛生檢查員高揚,他憨厚地笑了笑,拍拍我的肩膀,一臉真城地說:“你的鞋帶真的開了。”我趕緊低頭看,嗨! 敢情又是騙人的,沒有。我氣惱得揮起了拳頭。“愚人節快樂!”同樣是落荒而逃的高揚的話提醒了我,今天是四月一日,是西方國家的愚人節。怪只怪自己“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竟把愚人節這重大的節日給忘記了。接連兩次遭受“突然襲擊”,我提高了警惕。來到教室,我放下書包,小心翼翼地掏出課本。“喂!”不知是哪個混賬東西在我背後拍了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撇下一頭霧水的優 我呆呆地站在那裡。“哈哈⋯⋯”“嘻嘻⋯⋯”大家豪放不羈地嗤笑起來。 “你自己看吧。”萬淑萍從我背上揭下一選張紙條,遞到我手裡。我拿來一看,上面寫著兩行字。旁邊的王春暉怪聲怪氣地搶先念道:“我是日本笨豬,我是日本笨豬。”天哪,這不是電視劇《小兵張嘎》裡嘎子他們戲弄胖鬼子的話嗎?我的臉火辣辣地發熱,哪知這群“烏合之眾”笑得越發張狂了。“誰寫的?誰寫的?”我扔下掃帚,恨恨地大喊起來。第三節是自習課,我正為一道難題而冥思苦想,忽覺得又有人悄悄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條件反射般的馬上回過頭去,尋找貼紙條的“罪魁禍首”。可是,此刻後面的同學全都讓課本遮面,一板一眼地放聲朗讀課文。天哪! 又被捉弄了,防不勝防呀,自認倒黴吧。我伸出雙手摸了半天脊樑,什麼也沒有摸到。咦?這是怎麼回事?我讓同桌看了看,他說哪有什麼紙條,壓根兒什麼也沒有。原來,我又被騙了。就這樣,一整天,我精神高度緊張,大腦神經如一根根繃得緊緊的弦,時時刻刻提(dī)防著受到意外的襲擊。但就這樣,我還是逃脫不了被“懲罰”的命運,徒增笑爾。不知從什麼時候校園裡興起了過洋節,極受崇洋媚外人士的歡迎。類似以上的惡作劇,相信許多同學都經歷過。一整天,人心惶惶,不敢跟人打招呼,邁半步回一下頭。唉! 真不希望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真不想再過這樣的“愚人節”。愚人節,想說愛你不容易!(山東臨沂師範附小五年級 田竹青)


看看,如果把愚人節當作捉弄人的好時機,給人帶來的就不是快樂,而是煩惱了。


作為成人的我們,尤其作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如何對待愚人節這件事上,相信大家現在心裡都有譜了吧。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




參考文獻

  • 劉昱含. 我家也過愚人節[J]. 青少年日記:小學生版, 2015(5):16-16.

  • 田竹青. 愚人節,想說愛你不容易[J]. 優秀作文選評:小學版, 000(004):P.44-44.


石橋碼農


大家好,我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我喜歡文化,熱愛文化。文化是人類智慧結晶,是社會進步的產物。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

愚人節,又叫萬愚節、詼諧節,起源於法國。是從19世紀開端在西方鼓起盛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前期移民帶到了美國。\r

亦有詼諧節之稱,惡作劇捉弄人是節日的原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不能過正午十二點,十二點之後,就成了惡搞。\r

愚人節的優點應該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效果吧,大都一笑處置,詳細沒有什麼意思!\r

以上就是有關於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同時希望大家能學習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識,提高自我素質,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明天。\r


養息禪


愚人節,又名萬愚節、幽默節,起源於法國。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

修根溯源,要從1564年說起。1564年之前,4月1日是新年的開端,也就是西方的新年。但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高利曆(目前的陽曆)以1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更新。

守舊派的那些人依舊把四月一日這天當做新年,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而那些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一些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

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臭味喜相投


1、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2、如今,每逢愚人節,不管對方是否相識,美國人都會開些小玩笑。在愚人節比較常見的把戲是指著別人的鞋子說:【你鞋帶沒系。】學生可能會騙同學說學校放假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招數,只要那個無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惡作劇的人就會尖叫【愚人】;

3、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通用的陽曆),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曆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曆,拒絕更新;

4、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5、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鐘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





快樂的囉嗦


愚人節是流行於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4月1日。

在這一天,人們習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互相捉弄、取笑甚至欺騙,對方都不會怪罪。天長日久,就形成了一種習俗。

愚人節的意義,在於在忙碌的生活中,有這麼一個輕鬆、幽默的日子,放慢生活的節奏,獲得更多的快樂。

近年來,有些學者認為,中國古代也有愚人“節日”。

相對而言,中國古代的愚人風俗出現的時間,要早出西方。現存有關愚人節風俗的最早的直接記載,是漢朝。漢武帝劉徹時期的僧人逸飛所著《局門廣錄》卷四記載:

“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詭誆為戲,長老不以非禮禁。”

大意說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輕人會用互相欺騙的方法來開玩笑,而長輩也不會搬出禮法來掃興。

同卷又記載說:

“春四月中,戶皆懸杖,以禳惡氣。”

此書同時出現了愚人和懸杖這兩條風俗,是全世界現存最早的關於愚人節風俗的直接記錄。

到了南北朝時期,這種愚人風俗逐漸被固定到了四月一日。南朝南唐時期的小說家穆吉在《歲前舊事》卷八中記載:

“四月朔日,鄉人俗尚調欺相狎。見欺者不可怒。蓋追宋太祖土木堡故事也。”

“朔日”就是每個月的第一天。“調欺”就是欺騙。“見”可以理解為被。這裡說四月一日,鄉間的人喜歡互相欺騙來開玩笑,被騙的人不許不高興,這是為了紀念宋太祖趙匡胤在土木堡靠詐敗設伏大破金兵的事情。


土著岷


愚人節(4月1日)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是西方社會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歐美地區。

愚人節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關於節日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紀年法--格里曆(即目前通用的陽曆),以一月一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革新,依然按舊曆固執地在四月一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改革派對於這些守舊者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就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的禮品,邀請他們赴假的招待會,並把上當的守舊分子稱為“四月的傻瓜”、“上勾的魚”。由此而演變成今天的愚人節。

另一種說法看似也有些靠譜:

公元十五世紀宗教革命前後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當時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建立了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徙就要被視為異端者,將於每年的四月一日處以死刑。臣民們感覺到非常害怕而恐懼,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以此來沖淡對統治者的恐懼與憎恨。沿用日久,演變成為今天的愚人節。

各種關於愚人起源的說太多,這裡不一一例舉。

在法國、意大利和比利時的一些地區,人們喜歡在這一天裡把一隻紙魚偷偷貼在別人背後,並大聲喊“四月的傻魚”。愚人節的惡作劇只能持續到中午十二時,如果過了時還去戲戲弄別人,自己就會變成“四月的傻瓜”。這種習俗更象愚人節起源於法國的說法。

個人認為:這種起源於西方國家的節日,只適合西方人的歷史文化背景,與我們華夏文明格格不入。現在的人引進這個愚人節到國內來,卻實無半點實際作用和現實意義。



粵北空谷


愚人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是起源於法國,印度,美國。等等。是西方的一個民間流傳的節日,並不是官方法定節日。

各國,各地的過節習俗都不相同。但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可以互相捉弄,發佈虛假信息等娛樂活動的一種聚會等。

後來,流傳到中國,在中國的愚人節,主要是惡作劇為主,善意的欺騙,互相取樂。


星光水晶666


今天四月一日,愚人節!通俗一點,愚人節就是愚弄人的節日,這一天,無論開多大玩笑,還是做一些出格的事,都有原諒的理由。

愚人節起源於西方國家,亦有幽默節之稱,開玩笑捉弄人是節日的本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能過中午十二點,十二點之後,就成了惡搞。

愚人節的好處應該能夠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吧,大都一笑處置,具體沒有什麼意思!

今天愚人節,你玩了一把嗎?是愚了人還是人愚你?


沙灘陽光飛


這種從西方傳過來的無聊的沒有任何意義的節日不應該在中國盛行。騙人在某些宗教中是一種罪過,哪怕是善意的欺騙。西方國家竟然為欺騙專門設立一種節日,難道是太發達日子過的那般無聊嗎?

且看過愚人節有什麼結果。如果是騙人的人,縱然成功把別人欺騙,難道自己就會獲得什麼好處嗎?如果是被騙的一方,自己浪費了時間精力不說,難道會覺得自己被騙而感到高興嗎?雙方會不會因為此事大大出手,一拍兩散?

幸虧最近幾年大家對這種無聊的節日越來越不看重。要過就過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節日。總之是勸人向善,對社會進步有利,積極向上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