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用戶8264935662254


“升米恩 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這句話深刻的道出人性。

如果你給了對方太大的幫助,而不要求回報的話,會讓他(她)覺得有壓力,感到歉疚,如果你繼續幫助他,時間久了他就會認為低你一等,這就埋下了反目成仇的種子。

在給別人提供幫助的時候,不要讓恩情大到對方接不住的程度,最好適時要求對方幫自己一個忙,這樣就會緩解他的尷尬,這是高級的處事技巧。


狂飆的單車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是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當一個頻臨餓死的人,你給他一碗米飯,就是救命之恩,會一輩子感恩戴德的。

可是你給他一斗米呢?那就是十幾斤了,肯定一頓吃不完,怎麼也能吃一陣子的。這期間,自然也沒有那種飢餓得要死的感覺,反而會生出一些得寸進尺的想法兒。


他會想,憑什麼你的米倉裡滿滿的,而自己卻是一貧如洗,會覺得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而不會認為是自己的懶惰造成今天的窘迫。

他不但不會感恩於你,說不定還會生出無端的忌恨。對此,歷史上還有一個小故事,即是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

從前,有兩戶人家依鄰而居,一戶勤勞肯幹,節儉持家,生活就富裕一些;另一戶呢,則是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年景好了,還能將就著過兒,遇到災荒年了,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富裕的人家眼見鄰居揭不開鍋了,動了惻隱之心,就會去救濟一些米糧,窮人自然是感激涕零。


可是時間久了,幫助的多了,窮人沒有先前的感動了,反而覺得富人有糧就應該施捨,甚至還嫌救濟的不夠多了,怨恨之意頓生,更別提什麼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了。

如此一來,富人的善舉並未得到好報,十分的寒心,無形中窮富兩家成了不相往來的對立方了。為什麼自己的愛心與善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呢?

《世說新語》裡有一則故事告誡人們,善良,必須要有節制,否則不如不做。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告訴臨出嫁的女兒,到了婆家,可千萬不要做好事。

女兒不解,不做好事,莫不成要做壞事麼?趙姬正色道,好事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這段話很有深意,包含著做人的哲理,的確值得品味斟酌的。


作家蘇芩也說過:我喜歡有脾氣的人。對誰都和顏悅色,會顯得假。對啥都包容忍讓,又顯得懦弱。有脾氣,才沒人敢踐踏你的尊嚴,也才能維護這個社會的底線。

前些年看到過一則新聞:有家早餐店獻愛心,免費向流浪人員和環衛工作發放饅頭,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善舉就無奈地取消了。

讓人沒想到的原因是,吃到饅頭的人嫌口感不好,要求換成包子或雞蛋,更有甚者,直接上門討要饅頭折算後的錢。

明明是心存善意,卻遭遇到人性的惡,可見過度的善良不會換來感激。


影視演員孫儷曾資助過一貧困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直至上了大學,學習和生活費用全部由她包了。在緊張的拍戲之餘,她還不忘去學校看望,經常送去生活和學習用品,心底裡把這個貧困學子當成了一家人。

可是上了大學後,這個貧困生變了,交女朋友,網吧打遊戲,還染上酗酒抽菸的不良習慣,頻頻向孫儷伸手要錢,甚至獅子大開口,理直氣壯,徹底讓孫儷失望了。

當她停上了資助後,這個貧困生反目成仇,寫了一封誣告信,在網上大肆發佈,汙衊孫儷的名聲。後雖經媒體澄清事實真相,但是孫儷心裡著實怕了,再也不打算資助貧困生了。

我們熟悉的農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成名之後,並沒有忘本,出錢出力為村裡修路,建幼兒園,買健身設備等,可是村民卻並不領情,反而怨恨他不給莊上每人買輛小汽車,發一萬元錢。


人們都說農民憨厚老實,可能說這樣的話,怎麼也不能和樸實劃等號吧。

還有已去世的歌手叢飛,更是一位熱心支持公益事業的大愛之人。

他先後20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義演,全部身心救助失學兒童。10年間,共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認養37名孤兒,累計捐款捐物高達300多萬元。

可2005年患上絕症後,高額的醫藥費讓他不堪重負,經濟一下子拮据起來。 病床上的叢飛,沒有看到那些被他救助人們的慰問,卻等來一個個氣勢洶洶催錢要錢的電話:

“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正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叢飛的妻子邢丹解釋道,叢飛病了,已經幾個月不能演出了,現在暫時沒錢給孩子們交學費,等他身體好了一定想辦法寄錢過去。

對方反問道,什麼病啊?那你問問他什麼時候治好病能出來掙錢啊!當初就是聽了他的話才送孩子去讀書的,他要是死了,這錢不就白花了嘛!

這種沒有人性的惡毒詛咒,不亞於一把鋒利的尖刀狠狠的刺進了叢飛的心中。

我從不否認,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懷,但這並不是沒有原則的善良,有時候,一味的忍讓和妥協並不能換來別人的溫柔以待。

正像作家餘華說過的一句話: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對此,我持保留意見,不過,想必其中自有三分道理。

綜上所述,我認為“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是很有一些道理的。因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這處。你的善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得到,有些人真得不懂,真得不佩。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將可悲餘生。這也是為什麼富人與窮人成不了朋友的原因。富人經歷過這些,得到過別人幫助,學會了感恩。而窮人把別人幫助當成義務,在他思想中你富有就該給我。世間不少這樣人,指著這個生活,不但沒幫好,反而變本加厲,可恨之際。實在沒人幫助了,裝出一幅可憐樣子,期待別人的給予幫助,回頭露出可怕嘴臉,沒到讓人想起就恨之入骨。傷人莫過於此,境界註定你的未來,做一個知恩的人,福報才會伴隨你的左右。



大鵬漢字


故事:"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真正幫得了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一個人的思想提升,一個人的悟性不是別人想幫就能給予的,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決定一個人將走怎樣的路,...

故事:"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自從那天聽朋友說了以後,這句話一直在我腦子裡轉,多年想不透的一個問題找到了根源,有豁然開朗之感。打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是做人要講義氣,,也明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所以自己傾心相助的朋友離我而去時,我苦悶並百思不得其解:雖然自己不圖回報,可事情不應如此,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道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理解了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一個人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二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不知是在哪本書上,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慾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慾望,其實就是你靈魂中的癢。痛,可以忍住,而癢卻是越撓越想撓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各位先生,所以,這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想到《世說新語》賢媛篇裡有這樣一則故事: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複雜,既有哲學問題,又有道德問題,還牽扯到心理學問題。餘嘉錫在其《世說新語箋疏》中為趙姬的話語心生感慨,他說:“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願其遇事表暴,斤斤於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習慣了這樣做,甚而認為天生就該這樣做。最可怕的是,說話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當典型,號召大家來學習,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來,壞也壞不了,苦不堪言。這就是我們教育中的盲點。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這也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 

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真正幫得了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一個人的思想提升,一個人的悟性不是別人想幫就能給予的,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決定一個人將走怎樣的路,試著將自己放低一個格度去看世界,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是不一樣的,感恩永存心中,幸福就是這樣一點點而來的。

明白了這些,我心釋然。感謝我的朋友,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這句話解開了一把心鎖。


亮劍出彩虹shengli


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知恩圖報,有的人是恩將仇報,這與人受的教育有關,有的人在她飢餓時,幫助了她,她會記住你,有一天會回報你,像古戲裡唱的【鎖麟囊,】回報贈送給她的恩人,有的人你就是把你的心挖給他吃了,他會說這都酸了你給我吃,你什麼意思啊,【像一個故事裡說的一個乞丐討飯,有一個很善良的人每個月在開工資時,給乞丐一百元錢,一晃三年了,有一個月這人說我這個月不能給你錢了,我媳婦生孩子了,我沒有餘錢了,這個乞丐當時就翻臉了,說你媳婦生孩子,你怎麼好意思把給我的錢給你媳婦呢,】這個善良的人被弄的一頭霧水,以吵架告終,見面再沒話說,成了仇人,三年的時間,養了一個仇人就是這樣的,願你滿意


海韻月


養狗不能餵飽、餵飽它會…


石頭心冷寒梅不曖


人生不足蛇吞象,人性是最不能深究的話題。

古代有本書叫增廣賢文,這是一本非常另類的作品,它有一些聖賢語,但是更多是民間智慧語言的結晶,它流傳廣泛,而且起點之地,竟然是兒童啟蒙讀物,它並不高尚,甚至充滿了社會陰暗面的描述,在增廣的世界裡,永遠你會看到現實和道德的衝突非常明顯,一方面希望到人向善,一方面又充滿了對古代社會虛偽的現狀表露無遺,我很驚訝我們今天推薦童話說低幼的讀物給孩子,並且勾勒的烏托邦情愫,慢慢長大後,發覺這個世界並非如此,會不會很傷心。

但是古人這本書則不然,不管你能不能讀懂,反正我就告訴你了。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這樣的話語其實就出自增廣這類書。說白了。這跟中山狼,白眼狼是一個道理。典故來自哪裡?根本不必去考證,因為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故事。做人最好跟外人保持車的距離,而不是親人的距離。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規則。博愛這個東西未必就是百利而無一害,人經歷磨練和困苦,總有他應該經歷的道理,你可以去幫助,但是你不能無節制的付出,遇到困難的人,並不都是善良的人,衣食無憂的人也不久惡人。

我們的習慣思維裡,常常把可憐,遭罪,殘疾等等跟善良化等號,就如同今天很多人驚訝一些老人為什麼,做出一些為老不尊的事情一樣,人的品格和人格跟他遭遇是不能劃等號的。

如果你有能力幫助他人,幫不幫,幫,但是量力而行,有一種人性叫做嫉妒和心理不平衡。還有一種人性叫做喂不飽,有的人不通過自身努力,又想獲得更高的待遇,結果就變成了邪門歪道。所以做人保護好自己,就是不做虧心事,但是不能當好好先生爛好人。


江陽沽酒客


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這句飯也許是真的,在一個人困難時,人家給他一碗米吃,他永遠記在心上。滴水之恩,湧水相報。

一個人在困難時,人家給他一斗米吃,他會這樣想,你這次給我一斗米吃,吃完了我再找你借一斗米,你家中有米,不會看著我餓肚子嗎?你不借,太不夠意思了,又不是我不還你的,你家中有米,難道眼睜睜看到我餓死。

在別人那裡借了一碗米的人,吃了這碗米,就會去想辦法找下一餐的米。在別人那裡借了一斗米的人,就是吃完了再找別人借的人。就不想去找下一餐米,從朋友變成仇人。


丁友平Dyp1234


救急不救窮


溫州阿甘先生


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升米恩,鬥米仇”,而原話則是“鬥米養恩,石米養仇”,意思就是:當別人困難的時候,你稍微給別人一些幫助,或者是適當地幫助一下,別人會很感激你,但是如果你過度地幫助了別人,或者是持續不斷地幫助別人,一旦哪天你不再這麼幫助他了,或者幫助得少了,他不但不會感激你,反倒會記恨你。

這其實是人性中醜惡的一面,你幫助人當然是出於好心,受助人一開始當然也很感謝你,但是你的好心不能太氾濫,否則受助人很可能會對你的幫助形成依賴,並且久而久之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甚至會對你索取得更多,一旦達不到他的要求,使他習以為常的受助中止,便會讓他感受到落差、不舒服、不習慣,甚至還會讓他自尊受損,從而讓受助者開始懷恨你,並把你當成仇人。

這其實是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一個現象,下面我舉個例子,大家看了這個故事之後,對這句話就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臺灣明星羅志祥,小的時候家裡很窮,跟父母租住在一個只有十幾個平方的小房子裡,而且還經常交不起房租,直到有一天,他們被房東趕了出來,羅志祥父親的一個朋友知道後,可憐他們,便把自己的一個房子以極低的租金租給他們了,還讓他們一住就是三年,基本上就相當於是讓他們白住的一樣。但是有一天,這個朋友帶著一個陌生人來到了這個房子裡,當時羅的爸爸不在家,羅和媽媽在家,羅媽媽問這個朋友,你為什麼要帶陌生人到我家裡?那個朋友差點驚掉下巴,他詫異地問:你家?這是我的房子好不好?羅媽媽說,那你帶陌生人過來也要提前打招呼呀。這位朋友無奈地說:好吧,是這樣,這個房子也讓你們住了三年了,現在我的經濟壓力也比較大,我準備要租給別人了,請你們趕快搬出去吧。當時羅媽媽和羅志祥一時感覺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樣了。好在當時羅爸爸恰巧在那個時間抽到了國宅,才讓他們一家有了房子住了。後來羅志祥成名後他說到,當時他們雖然也感謝這位朋友讓他們以極低的租金在那裡住了三年,但當這個朋友讓他們搬出去的時候,他還是感覺無法接受,並認為受到了侮辱,以至於他發誓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等賺了大錢再把這個房子買回來,一雪心中的怨氣。

看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