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17年,我們記得張國榮


17年,還會有人記得他們嗎?


01 他離開了好久


聽說過“微笑抑鬱症”嗎?


表面上看著一點問題都沒有。


愛笑,陽關開朗,對所有人都溫柔友好。


但是背地裡經常哭。


默默地哭,常常沒有理由。


可能是聽到一首歌,剛好觸動了你的心事。


可能是看到一句話,剛好戳穿了你的偽裝。


可能是看到一個故事,剛好引起你的共情。


我看到張國榮的時候,是這個感覺。


——溫潤公子,如沐春風。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張國榮13歲被送出國外留學,初中和高中都在英國學習。


可能是這段年少經歷,讓張國榮多了一種紳士的貴族氣質。


舉手投足間,他總是能做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抽著煙,比蘭花指,都能做出紳士的氣質。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他太過溫暖,以至於他是一個共情能力非常強的人。


關錦鵬形容張國榮——


“我覺得張國榮是一個敏感到關心你多於你去關心他的人,但當我們去關心他的時候,他又突然變得像一個小孩子,需要你去protect他。”


他有多關心別人?


許志安困難的時候,幫許志安介紹工作,讓他去他家打開衣櫥隨便挑衣服。


在節目採訪上cue當時還是“十八線新人”的古天樂和古巨基,讓大家多多關注這幾個新人。


看好林夕的作詞能力,在林夕還是新人的時候,多次上門主動邀請林夕為他寫詞,林夕曾經說過,張國榮是他最喜歡合作的歌手,因為他最能唱出詞的感覺。


《霸王別姬》的形體老師患了癌症,他多次跑去北京看望:“史老師,你要多多地吃,我們倆比賽看誰吃的多,好不好。”


拍攝的時候,非常喜歡請全劇組的人吃東西,北京炎熱的夏天,常常帶西瓜和冰棍去看望劇組的人,有一次買一箱冰棍用了300塊,當時的冰棍就幾毛幾分錢,被人坑了一筆。


有一位少年粉絲患了骨癌,表示很想見自己的偶像,護士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電視臺打了電話,沒想到張國榮一個人就趕過來醫院了,在少年最後的生命時光,多次打電話和少年聊天。


......


認識張國榮的人,對他的評價幾乎都是“完美”。


共情能力強的人,總是很能照顧到別人的感受。


他們看起來平靜無波,像小孩子一樣喜歡開玩笑。


但是內心敏感,容易產生共鳴情緒。


張國榮的演技非常細膩,和他對劇中人物強大的共情能力分不開。


甚至有人猜測,張國榮的抑鬱症,是因為拍攝《異度空間》入戲太深,分不清現實和虛幻。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他最後留下的信寫著:


Depression(抑鬱)

這一年來好辛苦,不能再忍受

多謝唐唐,多謝家人,多謝肥姐

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表面上溫潤愛笑的哥哥。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一定也會很難過吧。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02 死後會怎樣


《尋夢環遊記》中有一段話。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是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是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將不再與你有關。


抑鬱症患者自殺身亡,他身邊的人是怎麼想的?


是震驚,痛苦,懷念。


還是震驚、八卦、遺忘。


“她成了飯後閒談時提起的奇怪女孩”


“就像石子扔進死水,泛起幾層漣漪後,死水還是死水”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哪有這種病啊,不就是懶嗎?”


“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能吃苦,不能上班”


“生前得不到理解,死後更得不到”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我想起《人間失格》裡面說的那段話。


“我裝作老成,人人就傳言我老成。我假裝是個懶漢,人人就謠傳我是懶惰蟲。我假裝不會寫小說,人們就說我不會寫。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就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在認為我無病呻吟。


我們很難看出一個人得了抑鬱症。


因為我們對一個人的要求和期望太高了。


你得好好學習啊,不好好學習就是懶、又蠢。


你得去上大學啊,不上大學像話嗎?你見有人不想上大學的嗎?


你得去工作賺錢啊,不工作就是懶惰、逃避,沒錢你能幹嘛?


你得結婚生子啊,好好照顧家庭啊,對家庭負責任啊,扔下他們你就是沒有責任心的傢伙。


所以,這些都是應該的,生而為人應該要做的事情啊。


別跟我扯抑鬱症,別人都能做為什麼你不行?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我們永遠都活在這樣的期待中。


社會的期待,親人的期待,朋友的期待,伴侶的期待......


然後忘記了自己的期待。


或者說,沒有人能理解你“特殊”的期待。


很多人這輩子都有“正常的”理想,有想要到達的遠方,有想要遇見的風景,有想要活成的樣子。


但有些人的想法,並不是如此。


不想上學,不想考研,不想賺很多錢,不想買房,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


就想簡簡單單地、隨便活著。


最痛苦的是,當你離去,他們還在用這種期待去責怪你。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03 會有人堅持愛你


“生你的時候,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如果你想離開,就去吧。”


這是我見過看得最開的回答。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非常極端。


但我們不止是子女、伴侶、朋友、同事......更是每一個時刻、活著感受生命的自己。


只有你自己清楚,你活成了什麼樣子。


只有你自己知道,這個世界美好在哪裡,壞在哪裡。


有一個匿名的朋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他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


18:27分在空間發表了定時說說,內容忘記了。


18+27=45,他從45樓跳下去了。


成績優秀,活潑聰明,逗比搞笑,喜歡開黑玩遊戲......


但是,他就是這樣毫無徵兆地離開了。


上新聞了,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他的爸爸,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也跳下去了。


他媽媽挺了過來,辭職後,成為了一名實習心理醫生。


事情發生後,幾個玩得好的同學都變得抑鬱,甚至有自殺傾向。


每一年,幾個同學會翹課在江邊給他過生日。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他的好朋友們,經常在空間發表文字紀念他。


兩年來,珍貴的記憶一直留在他們心中。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他們和他的媽媽在一起。


“我們會帶著他的那份一起努力,考上好的大學。”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聽說他的媽媽,要開始收乾兒子和乾女兒了。


有一群好朋友和一個堅強的媽媽,還在堅持愛著他。


真好啊。


所有人都愛著張國榮,但其他抑鬱症患者已經被遺忘了


果言果語


哥哥離開了。


我們向前走,而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是少年的模樣,永遠留下我們的記憶中。


我們所愛之人,有一些可能離開人世了。


不知道有沒有亡靈和天堂的存在呢?


若是有,他們也定能感受到我們的思念吧。


他們會知道,即使離去,他們留下來的記憶不會消失。


有人在堅持愛他們。


從來都不曾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