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及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神农35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小麦细菌和真菌交叉感染带来的复杂病害,减产十分严重,目前没有特效农药。当气温低时真菌猛长,当气温高时细菌猛长,两种病原体交替增加就带来了“小麦赤霉病”现象。只有突破了农药研制观念—定靶在一个或者一种病原体传统方法,发明专利生物制剂生物克菌灵能够做到同时灭活细菌和真菌类病原体微生物,这是它治疗小麦赤霉病的技术关键。


生物农业第一人


关于小麦赤霉病,农民一般称为枯白穗、烂麦头,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几率除了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天数、降雨量和田间湿度有关系外,也会因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说到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性:减产是最直接的,一般可以让小麦减产10%左右,如果流行程度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减产会在20%~30%左右,因而,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春季后期易发生的倒春寒影响!下面简单聊一下关于小麦赤霉病的诱发条件及防治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赤霉病诱发因素

关于小麦赤霉病,其实与气候变化规律有很大关系,根据历年发生数据,主要是在降水偏多、气温回升比较高的季节发生,差不多处于小麦抽穗扬花期间!

例如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并且降水量比较大,超过12毫米以上时,这是会利于赤霉菌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如果再遇到麦田密度比较大,田间郁闭,空气湿度超过80%以上时,往往会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

另外,当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长时间的结露天气,或者小麦品种抗性不足时,也可能会发生赤霉病害!因此,我们在防治这类病害时,需要考虑当地发病原因,才能科学合理防治,避免出现减产等农业损失!



小麦赤霉病发生地区

根据往年数据,以及今年相关部门检测的情况来看,目前可以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等不同级别!而今年的情况为:

大流行区域:南方地区为主,属于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地区!

中度流行区域:黄淮北部、华北地区为主,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影响,一般可以列为小麦赤霉病偶发区域,虽然不会每年出现,但预防还是不能放松的!

小麦赤霉病防治注意事项

关于这类病害,一般会集中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但由于小麦抽穗期就长达40天左右,不可能保证如此长时间的药效!因而不同时间用药就会存在差异!而根据业内给出的策略,就是“立足预防,适时用药”!

这时需要及时密切关注当地病菌抗药性检测情况,以便合理选择高效药剂,可以避免重复防治,提高防控效果!而根据一些农户多年防治经验,可以在小麦齐穗至5%扬花期时开始喷药,效果应该会比较好一些!

另外,也需要注意小麦抽穗期的气温高低变化,如果气温高时,往往抽穗扬花期会同时进行,这时齐穗喷药即可!而如果气温偏低时,可以在小麦扬花初期喷药!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时,最好是将喷药时间提前进行,或在雨停时多次喷药防控!

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于今年小麦赤霉病情况,大家有没有更好的看法和防控技巧呢?可以留言互动,一起交流探讨!


龙百晓生


小麦赤霉病在苗期至穗期都会发生,而且小麦赤霉病也是小麦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有所发生,如果不及时对小麦进行防治而感染赤霉病,轻则影响小麦产量,严重时会使整株枯萎腐烂,那么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危害及发生规律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带大家一起认识下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

  1. 气候:庄稼靠天吃饭一点也不含糊,气候的好坏也是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正如小麦处于杨花时期,突然出现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潮湿不透气的条件也纵然为赤霉病病菌提供了生存场所,所以这个时候也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 品种:抗病性差的小麦品种也很容易感染上赤霉病,再加上后期种植不科学、田间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所以小麦品种抗性的因素也是造成赤霉病的原因之一。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小麦赤霉病虽有些地方称为麦穗枯,但是我们要知道,小麦从苗期至穗期都会发生赤霉病的危害,其中穗病是最为严重,病发初期会出现小的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处会产生粉色霉层,后来直至扩散到穗部,形成枯白穗。一旦感染赤霉病,不仅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问题,而且感染赤霉病的小麦人畜都不可食用,所以抓住时机防治赤霉病是首选。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

  1. 小麦齐穗后20天左右极容易发生赤霉病,其中在小麦杨花期最为严重。
  2. 小麦杨花灌浆时期,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或潮湿闷热天气,也会加重赤霉病的发生。
  3. 小麦品种抗病性差,田间排水不通畅或潮湿等,发生赤霉病几率也非常高。
  4. 赤霉病病菌残体会通过风、雨等传播途径进行传播,随后在渐渐入侵穗部,经风雨传播感染上赤霉病。

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

  1. 前期我们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同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及排水措施,而且对于病重田块要进行深耕等,可有效减轻赤霉病的发生。
  2. 可用药剂30%氟环.多菌灵悬浮剂,使用剂量为60-100ml/亩进行喷施,也可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进行防治,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次喷施防治。

最后肥仔提醒大家,小麦赤霉病最好是提前预防,在小麦杨花时期为最佳防治时期,发生赤霉病后防治效果就不是太理想。而且在防治赤霉病时,可和防虫药剂一起喷施,做到一喷多防,同时也可以加入叶面肥,可加速小麦的恢复程度。朋友们对于小麦赤霉病我们该如何防治,欢迎大家评论补充,说出你们的想法和观点,与肥仔一起探讨。谢谢!!

感谢大家对肥仔的支持,也欢迎大家关注“肥仔农经”,每日分享三农资讯,与你一起探讨精彩三农,谢谢大家!!


肥仔农经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主要对麦穗产生危害。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低,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都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

下面分别就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危害和发生规律介绍一下。

(1)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小麦赤霉病是由禾镰菌属真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病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成为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小麦病害。该病不仅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对小麦品质也影响很大。得病小麦的赤霉素对人畜都有较大危害。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南方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严重影响着小麦产区农民朋友种麦的收益。

(2)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选用抗病品种是比较有效的方法。目前能用于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抗病的品种较少。麦赤霉病又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最易感病,如遇三 五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一旦此病严重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得病小麦不能食用。

(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子囊壳在麦桩、麦杆、玉米穗、甘薯的作物残体上越冬越夏,春季气温适宜时产生囊壳,子囊壳成熟后,不断向空中释放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扬花的麦穗上引起发病。








乡下幺妹


答:近几年我国小麦赤莓病危害十分严重,用老百姓的话叫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的重要病害,发生很普遍。

1:发病原因主要是玉蜀黍赤莓菌,属子囊菌亚门,子囊壳散生或聚集在病组织或其它基物表面,对寄主造成危害。亦莓病菌的生长发育需要高温和高湿的条件。菌丝体发育在22一28摄氏度,湿度在80%一100%。子囊孢子在高湿度无水滴的情况下也可萌发,而分生孢子则必须在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良好,小麦赤莓病寄主范围广,如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及狗尾巴草等杂草。

2:危害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发生规律:种子、土壤、多种作物的根茬和秸秆等都是小麦赤莓病菌的侵染源。通常小麦抽穗扬花前后成熟并放时子襄孢子,借风雨传播,扩散蔓延,落在小麦花器上腐生后产生分生孢子,并多次侵染小穗,约5一7天造成穗腐并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后期又可产生子襄孢子。


放飞自我252430210


小麦赤霉病发病快由于天气原因一单发病会造成减产在小麦出全穗时做好一喷3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