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_

碭山縣

_

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一首首動人心絃的碭山嗩吶曲目,一幅幅奇異精美的碭山蝌蚪文書法,一張張宣傳疫情防控的碭山年畫作品,一段段膾炙人口的快板演唱……心繫疫情的碭山非遺傳承人,紛紛用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打響疫情防控“文藝戰”,傳遞著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心與力量。

為宣傳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相關知識,連日來,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的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紛紛拿起手中的“文藝武器”,以自己精湛的技藝和作品通過微信朋友群、抖音等網絡渠道,為千家萬戶送上豐盛的“精神文化食糧”,為全縣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定信念、鼓足士氣,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碭山嗩吶,網上直播戰“疫”情

“從武漢傳來病毒肺炎,幹部群眾齊心協戰;80多歲鍾南山,衝在第一線,武漢城的醫護不休也不眠;各地有措施,封路又戒嚴,誓把病毒攔在家外面;危難關頭黨員幹部衝在最前面,咱千萬別出門,在家把門關,但願病毒除,百姓得平安;不添麻煩就是做貢獻,不添麻煩為國做貢獻!”日前,在碭山縣關帝廟鎮闞寨村文化活動室裡,國家級非遺、碭山嗩吶傳承人王新領和隊友兩人,正吹奏演唱碭山嗩吶曲目。那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嗩吶聲,振奮人心,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一首首“戰歌”。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知識卡片

碭山縣是“中國嗩吶之鄉”,碭山嗩吶有500多年的歷史,以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盛開在黃河故道上的一枝奇葩。2011年5月碭山嗩吶被批准為國家級非遺。近年來,碭山嗩吶在國家、省、市等各種文藝比賽中榮獲30多個獎項,因其有原汁原味的濃郁鄉土氣息在碭山極為盛行,成為最受碭山人民歡迎的吹奏樂器。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碭山群眾最喜歡聽的就是嗩吶,因為它最接地氣,老百姓都能聽懂,入腦入心。”王新領信心滿滿地說,“我錄製這首《萬眾一心戰“疫”情》嗩吶曲,發至微信朋友圈,並進行抖音直播,在網絡上傳播防疫知識,宣傳防控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蹟,一定能增強群眾防疫意識,鼓舞一線防疫工作者戰勝疫情。”

碭山年畫,祈福祛災增信心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祛病消災,健康中華”“齊心協力,抗擊病毒”……近期,安徽省非遺碭山年畫的傳承人、碭山師範附小退休教師黃興橋創作的一組抗擊疫情的年畫宣傳畫,在微信朋友圈裡廣泛傳播。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知識卡片

碭山年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大多為巧手工匠藝術創作,成為城鄉居民歡度新春佳節的必需品。人們張貼年畫,祝願新年吉慶、驅兇迎祥、祈福禳災和裝飾美化環境,表達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反映民眾的風俗和信仰。2010年,碭山年畫被列入安徽省非遺。黃興橋成為碭山年畫創作的領軍人物,他吸收民間年畫的特點,博採眾長,並加以創新,既有民間傳統畫技的特色,又有學院派的畫風,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_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_

“今年春節恰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我創作這組《眾志成城戰肺炎》年畫,就是利用群眾鍾愛年畫的優勢,發揮驅兇迎祥、祈福祛災的精神作用,鼓勵人們齊心協力防控疫情,增強打贏這場戰爭的信心。”黃興橋說。這些年畫作品在傳統碭山年畫的色彩與構圖基礎上,添加了現代且富有創意和親和力的構思,配上了抗擊疫情的標語,表現了群防群控疫情的重要性,警示人們要增強防範意識,堅決打贏阻擊戰。

千里姻緣一碭山蝌蚪文,奇藝書法聚人心線牽

_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_

“我用碭山蝌蚪文這種的古老書法為武漢加油,向奮戰在一線的英雄致敬!”春節期間,宿州市非遺傳承人、碭山縣關帝廟鎮村民劉遠方創作蝌蚪文書法,號召全縣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向疫情“開戰”。“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寧願長點膘,也不外面飄”“眾志成城,戰勝肺炎”……一張張頭粗尾細的奇異蝌蚪文書法令人耳目一新,吸人眼球。

知識卡片

蝌蚪文是“秦書八體”的一種,也叫“蝌蚪篆”、“蝌蚪書”。它歷史悠久,秦朝時就有這種文字。上世紀70年代,劉遠方跟隨父親和爺爺學習“蝌蚪文”。40多年來,他潛心鑽研,逐漸形成了碭山蝌蚪文的獨特書寫風格。2013年,碭山蝌蚪文獲評宿州市非遺項目;2014年,劉遠方成為碭山蝌蚪文非遺傳承人。

碭山縣非遺民俗獻“絕活” 網上打響“文藝戰”

“目前,蝌蚪文已成為碭山人喜愛的書法形式,也是對外交流的重要文藝作品。”劉遠方堅定地說,“大疫面前,文藝人不是旁觀者,每個人都是向疫情開戰的‘戰士’。我以筆為武器,號召人們只要團結起來,科學防治,一定能打贏這場阻擊戰!”(李豔龍)

_

_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