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变天了。

经历过最多牛熊周期的万科,可能近两年人们对它最深的印象是“活下去”;

在收购市场上动作频频的融创,近期的口头禅是“大洗牌”;

而在行业多元化之路上做得最彻底的恒大,在昨天的业绩会上提出了另一个核心关键词:“降负债”。

在楼市摸爬滚打的开发商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切肤之痛,发出无限的求生欲。

这几家都是站在TOP5的企业,对于行业的认知,对于市场的变化,可能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那么对于以后的楼市和以后的房企,发展方向是什么?

昨天恒大总裁夏海均一语惊醒了梦中人:

房地的产黄金时代没有了,必须把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去掉。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这事儿还得从近几年房地产的运营模式说起。

翻开房企的发展史,都是一部杠杆金融史。

大房企抢规模,中房企抢千亿,小房企吃虾米。想快速扩张,最好的方法就是金融的介入。借钱加杠杆,高周转高负债去攻城略地,三高就是给房企加了一双腾飞的翅膀,让开疆扩土的业绩更上一层楼。

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让所有的房企都想挤进头部,这样自己可能显得更保险一点。

只是,在所有人都在疯狂加杠杆的时候,市场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时候最清醒的人先下船。

在新京报统计的《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排行榜》上,统计的50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1.1%,其中有30家房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80%,10家房企超过85%,4家房企超过90%。

那么,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模式,什么时候是个头儿?怎么降?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昨天,中国恒大(HK.3333)发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

  • 实现合约销售额6011亿元,同比增长9%;

  • 核心利润408.2亿元,同比下降48%;

  • 资产负债率77.9%,同比增加4.2%;

  • 净负债率159.3%,同比增加7.4%;

  • 现金余额2287.7亿元,同比增长12%。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恒大宗土地储备项目876个,总规划建筑面积2.93亿㎡,土地储备原值为人民币5273亿元,土地储备平均成本1800元/㎡。

另,恒大拥有旧改项目101个,其中深圳6个项目122万㎡纳入土地储备。

年报显示结果,土储依然庞大,负债率依然偏高。

而在本次发布会上,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对未来恒大战略转变的描述,却格外引人关注:

“恒大要从从2020年开始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2017年以前,恒大的战略就是规模第一,靠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和低成本的“三高一低”模式来达到快速增长。

从2013年的超1000亿到2019年的6000亿,恒大把杠杆运用到极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2016年取代万科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领头羊,恒大又在2017年启动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偏效益模式。

这也是与整个行业大背景密不可分的。

2016年,国家提出“房住不炒”。从年底开始,全国进入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通道。迄今,已有3年多时间,而且至今仍看不到全面放松的可能。

就在此时,2020年初又遭遇到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恒大研究院长任泽平已多次发文谈到了经济市场的危险性。

所谓“晴天撒网,雨天补网”

此时,嗅觉敏感的恒大喊出降负债、去金融化的反向操作战略目标,背后的意味绝对深长。

而且,对于目前行业内那些仍然在竭尽全力追求高杠杆、高周转的恒大、碧桂园的模仿者们,也具有巨大的警示作用。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那么,恒大计划如何执行这一新战略?

第一步,就是保持销售高速增长。

恒大总裁夏海钧透露了2020年两个销售目标:公开目标是6500亿元,内部指标是8000亿元。

为此,恒大在今年准备了1.32亿元的货值。只要去化率达到一半,就能完成公开的销售目标;去化60%,就能完成内部指标。

今年一季度,恒大试水“网上卖房”,销售额实现1465亿,大增23%;销售回款1133亿,大增55%。

行业排名第一,并刷新恒大有史以来一季度销售及回款最高纪录。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而按照恒大计划,今后3年保持均衡增长,并在2022年突破年销售1万亿的目标。

第二步,就是控制土地储备规模,实现土地储备负增长。

早在2017年中期业绩会上,恒大总裁夏海钧就曾表示过,恒大土储规模将每年减少5%-10%。

截至2019年底,恒大不含旧改的土地储备规模为2.93亿㎡,比2018年同期降低约3.3%。

未来3年,恒大计划每年都要降低约3000万㎡的土地储备。到2022年,整体要降到2亿㎡左右。

同时,恒大还将严控其他方面的投资,5年内不会再投资其他任何产业。

而且,许家印还在现场算了一笔账:

目前恒大土储成本1800元/㎡,加上精装、建安、财务、营销等等成本是6100元/㎡。即便按照打折后售价8700元/㎡,毛利率也在30%,净利润10%左右。

第三步,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降负债。

按照恒大规划,未来3年将把有息负债每年平均下降1500亿,到2022年要把总负债降到4000亿以下。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又要和前面的“高周转”和“控规模”紧密关联。

许家印在此又算了一笔账:

2018、2019年恒大的销售回款每年在4500亿左右,如果今年销售额能达到8000亿、回款7000亿,就会增加2500亿销售回款。

同时,每年减少土地储备3000万㎡,就等于减少600亿的支出。

这一增一减,就能实现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的目标。

后记

过去,中国的房企似乎掀起了一阵学习恒大和碧桂园的风潮。

为了追求规模,竭尽全力负债加杠杆。

而如今,曾经依靠高杠杆实现大跨越的恒大,却开始提出“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新战略。

再加上万科、融创等巨头发出的同样的声音,不知道那些处于市场追随位置的“小***”们,未来会如何选择?

反正,恒大已经做出选择。至于许老板的“瘦身计划”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 END -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2020·4·1

房企高呼“降负债、活下去、大洗牌”,房地产到了另一个关口

温馨提示

本文对项目所描述的内容,均基于开发商提供的图纸、设计、规划以及其在其他城市做过的项目情况,仅供参考。我们力求保持真实客观,但毕竟无法涵盖所有信息,且无法对未来实际交付情况负责。

请读者务必谨慎判断开发商推广宣传的真实性,包括项目周边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具体交付标准、相关审批文件等等,并在签署法律文件前,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缴纳定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