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刘易斯·迈尔斯通 《西线无战事》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如果黄金时代的经典电影能够悉数重映,我想我会买票去看:《卡萨布兰卡》,《十二怒汉》,《 煤气灯下》,《瑞典女王》,《马耳他之鹰》,《桂河大桥》,《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和《西线无战事》。

一、历史

所有人都擅长以真挚且不加粉饰的方式来描述战争,遗憾的是,在影片刚刚播出后,法西斯主义肆虐欧洲,将这部电影连同原著封禁了。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1930年上映的战争片《西线无故事》,由美国著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执导,改编自此前两年德国作家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部战线的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士兵对战争的态度,从最初的憧憬,热忱到厌恶,悲痛的过程。

1930年12月5日电影在柏林莫扎特礼堂首映,早有预谋的纳粹分子大肆破坏,他们扔臭气弹,放老鼠,搅得整个礼堂乌烟瘴气,观众纷纷惊慌逃窜。

而德国政府却对此事只字不提,媒体更是职责影片"太过血腥",骂了个狗血淋头,于是政府取消了该片的上映权。

作为制片方的环球影业,一味委曲求全地保证删减电影中重要的戏份,删到德国人满意为止……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次年,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颁给了《西线无战事》。

二、保罗

作为有声电影时代第一部伟大的战争片,《西线无战事》受无声电影的影响颇深,以至于在很多情感需要宣泄的地方只用沉默和演员的情绪变化来展开。

整体结构有些类似于《细细的红线》的故事线,加上《拯救大兵瑞恩》的动作场面。

“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既不是责备也不是忏悔,至少不是在说一个冒险故事,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冒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始终面对着它的人。它仅仅在讲述可能从枪林弹雨中侥幸存活,最后却被战争摧毁的那一代人。”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当保罗(刘·艾尔斯饰)真正走上战场,刺死了一名法国士兵,那一刻学校老师灌输给他的信念刹那粉碎。他对着垂死的士兵说着,他开始明白,我们都是士兵,是男人,是政客阴谋下同时的受害者,我们同样渴望着生存,没有什么不同。唯一区分他们的,就是身上穿着的制服。而在死亡面前,这一身制服毫无招架之力。

“我们的身体和思想是粘土。我们与死亡共食共眠。”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保罗被学校邀请谈论战争的荣耀,他怒不可遏地当场揭穿战争的谎言。所有参战的人等来的只有痛苦和死亡,他的朋友们,都是这样的结局啊。

但这样的他只会受到侮辱和不理解。

年轻人认为我是懦夫,只因为我告诉他们,为国家效力是假的,只有死亡才是真的。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曾经的老师对他避而不见,年轻的小伙子们怒骂他,侮辱他。保罗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腔热血,拳拳之心,如此无知而愚昧。

终于他又回到前线,且毫无意义地死去。讽刺的是,这一天德军的战报上写着: 西线无战事。

生命的悲剧在于,往往需要被唤醒的不是死人,而是活人。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三、口音

影片最大的冲突之处,大概是扮演德国士兵的演员们都说着一口美国英语,而且在表达某些德语词汇时也带着浓重的口音。

尽管如此,故事的发展而深刻的结局都引人入胜。

年轻的小伙子们精湛的表演,他们刚开始充满热情,充满着纯真和期冀,由此生长友谊;后来他们直面死亡,心理逐步崩溃,信念遭到摧毁(如果没有被摧毁,大概就是《血战钢锯岭》的故事了),变得惊慌失措,怨恨不已,直至麻木不仁。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心里有诸多感同身受,诸多沮丧,诸多不甘,看着那些希望生长又幻灭。尤其是刘·艾尔斯演绎的这个角色,如此具有张力,令我们惋惜不已。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四、谴责

最后一幕放映的是所有死去的士兵,他们回过头来,谴责的眼神越过自己的肩膀,抵达台下的观众,抵达我们,抵达呼唤他们的家园,抵达将他们送到战场的祖国。

很多有战争片能将意义延伸到道德与人性的层面加以剖析,不禁令人想起《从海底出击》。

九年后,德军再次发动第二次世界战争。

好莱坞黄金时代那些惊艳时光的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