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稱呼皇帝為“萬歲”一詞的由來,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玉鉉


“萬歲”一詞有以下三個含義。一是,祝福長壽長生的歌頌詞,二是表示致敬讚賞的歡呼語,三是表示“死後”的諱稱。

在春秋時期,人們常用“萬年無疆,眉壽無疆”來作為頌詞和祝福語,而“萬歲”一詞,則是這些頌詞和祝福語的發展和簡化。從戰國到漢初,“萬歲”一詞頻繁地出現在人們口中。漢武帝時期,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為封建思想統治政策。而儒家為了感激漢武帝,便把皇帝定為一尊,“萬歲”也就稱為皇帝的專屬名詞。從此,,它就成為了最高統治者的專屬。

也有人認為,“萬歲”一詞始於漢高祖,漢高祖上朝時,群臣大呼“萬歲”而“萬萬歲”一詞則來源於武則天,她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有一位慣於奉承的學士,便吹捧她為“萬萬歲”,“萬萬歲”一詞也就出現了。

我個人還是更傾向於漢武帝時期的“萬歲”。個人看法



呦原來是美人啊


眾所周知,“萬歲”是古代對皇帝的專稱,那時候如果有誰敢稱“萬歲”,就代表著他要造反了。不過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萬歲”最初並不是皇帝的專稱。

1、“萬歲”本是慶賀、祝福用詞

“萬歲”一詞最早出現於《韓非子》:“巫覡(wū xí)之祝人曰使君千秋萬歲之聲聒耳,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大意如下:巫覡(即巫師)給人們祈福時最喜歡說“祝你千秋萬歲”。這種祝福之聲喋喋不休於耳邊,但大家都知道誰也無法活到萬歲,這就是人們鄙視巫師的原因。通過這個記載可得知,“萬歲”本是祝福用詞,所有人無論身份和地位都可使用。

西漢劉向所著《新序》載,魏國國君梁君打獵射雁時,一名行人不聽勸阻,走動驚走雁群,梁君想怒射行人。車伕以齊景公求雨不用人祭的故事,進言梁君要愛護民眾。梁君醒悟,與車伕回去。進廟門後梁君大呼“萬歲”,說:“今天真好運,別人打獵能得到獵物,我打回來了良言。”

至少在西漢初年,“萬歲”本意與上古並無多少變化,表達了一種慶賀之情。楚漢爭霸,項羽把活捉的劉邦父親、妻子呂后送還時,《史記》載,漢軍皆呼“萬歲”。在這裡,同樣是表達了一種慶賀、祝福之情。

2、宋康王、秦始皇最早被稱“萬歲”

宋康王是上第一個被稱“萬歲”的君王。宋康王是戰國時宋國最後一任國君,力大無窮,相貌堂堂。在位時東征西討,拓地300餘里,滅滕國,成為“五千乘之勁宋”。但因性情暴虐,人們稱他為“桀宋”,拿他與暴君夏桀相提並論。

宋康王喜歡在宮中整夜宴飲,宮室中人呼其“萬歲”(室中人呼萬歲),宮室內外所有人都應和,最後所有宋國人都高呼“萬歲”,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不這樣喊(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


秦始皇是第一個被稱“萬歲”的皇帝。《史記》載,優旃(zhān)是秦宮中表演歌舞的侏儒。有一天秦始皇宮中設宴,大殿臺階下的衛士因大雨被淋透。優旃可憐他們,出主意說:“一會兒我叫你們,要很快答應我。”

不久,群臣向秦始皇祝酒,高呼“萬歲”(殿上壽呼萬歲)時,優旃走出宮殿喊:“衛士!”衛士答:“在。”優旃說:“你們長得高有什麼用呢?只能站著淋雨。我雖然矮,卻有幸在這裡喝酒。”秦始皇於是開恩准許衛士輪流站崗,人數也減了一半。

3、漢武帝嵩山獲“萬歲”祝福

秦始皇被稱“萬歲”,但二世而亡,“萬歲”漢初時並沒有繼承下來,重新被用來稱呼皇帝是漢武帝。前110年,漢武帝到嵩山祭天,走到山下聽到空中傳來三聲“萬歲”呼喊,但所有人都表示不是自己喊的。

於是大家認為,這是中嶽天神在歡呼漢武帝的到來,是天降祥瑞。因此“山呼萬歲”就成為固定詞組。此後,漢朝的皇帝均被稱為“萬歲”。前51年,在漢軍持續打擊下,匈奴呼韓邪單于投降,率部到長安俯首稱臣。

《史記》載,數萬名匈奴君長、王侯夾道排隊,漢宣帝登上渭橋接受跪拜,漢臣、匈奴所有人都高呼“萬歲”,此後“萬歲”成了漢宣帝的專稱。而到了東漢的和帝劉肇時,“萬歲”成了皇帝的專稱,臣下不準使用。

《後漢書》載,東漢將軍竇憲大勝匈奴而回,駐守武威。漢和帝詔竇憲來長安,尚書以下的官員商量,一會兒拜見竇憲要高呼“萬歲”。這時尚書令韓稜嚴肅地說:“上不諂媚,下不褻黷,按禮制沒有臣子稱‘萬歲'的道理”(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

東漢時“萬歲”可以用於皇帝,但不能用於稱呼大臣,哪怕立有再大功勞,“萬歲”也只屬於皇帝專用。而且在冊封太子、春節朝賀等重大場合下,大臣都要口稱皇帝“萬歲”。

4、唐宋兩朝延續“萬歲”稱呼的傳統

漢朝作為漢文化圈的創造者,稱呼皇帝“萬歲”的傳統被各朝各代所遵循。764年,唐將郭子儀兵解涇陽之圍,與回紇部重歸舊好,他們祝酒盟誓:“大唐天子萬歲!回紇可汗萬歲!”

唐朝末年,唐昭宗受制於朱溫,被迫遷都洛陽,車駕至華州時民眾夾道歡迎高呼“萬歲”。唐昭宗則哭著說:“不要再喊萬歲,我不再是你們的皇帝了(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大軍重回京師,後周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範質和宰相王溥來見趙匡胤。範質最初不肯承認新皇帝,王溥只好獨自跪拜。範質也只好跪拜,還進了一步高呼“萬歲”。可見只對皇帝喊“萬歲”,已是當時的一種規矩。

金代,章宗完顏璟曾下令,不準戲子演帝王戲、不準在戲中稱“萬歲”。理由是“萬歲”是用來稱呼當今皇帝的。雖然民間曾有酒席宴間稱“萬歲”表達祝福的習慣,但自從皇宮裡用於皇帝的祝福後,就成為“至尊專稱”。

5、明清兩朝後民間“萬歲”稱呼消失

儘管從漢武帝開始,“萬歲”就被漸漸固定為皇帝專用。但因為民間傳統的力量,直到唐宋時,平頭百姓道喜祝賀時仍然互稱“萬歲”。甚至有大臣立下戰功時,部下高呼“萬歲”也沒有因此獲罪。

而且民間自古就有用“萬歲”起名的習慣:《後漢書》記載有個人叫王萬歲;《北史》記載有兩個人叫李萬歲、史萬歲;《唐書》記載顏真卿抗擊安史之亂時,部下有將軍叫刁萬歲……沒被記載下來的“X萬歲”想必更多。

“萬歲”完全退出民間是在明清。成化皇帝時發生天變、慧星衝日。皇帝召閣老萬安、劉珝、劉吉討論此事。等到萬安說話時,只會高呼“萬歲”,其他兩人只好退出。因此萬安被當朝百官稱為“萬歲閣老”,只知道喊“萬歲”(止知呼萬歲耳)。

從明朝起,大臣見君,高呼“萬歲”成為必備之禮。清朝則把“萬歲”之禮發揮到極致,衍生出“萬歲萬萬歲”等叫法……


指動濟南


漢武帝

從戰國到漢初,“萬歲”一詞頻繁地出現在人們口中,記載在歷史文獻中。《戰國策·齊策》記載益嘗君遣門下食客馮援,前往封邑薛(今山東滕州南)收取債息。馮接到薛後“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但有些貧民實在無力還息,馮援便自作主張,“因燒其券,民稱萬歲”。可見此時的“萬歲”,只是一種歡呼語。

而皇帝被稱為“萬歲”,是始於漢武帝時的。漢武帝獨尊儒術,“萬歲”也被儒家定於皇帝一人。《史記·封禪書》載:漢武帝登上了嵩山之巔,吏卒都聽到了向他三次大呼“萬歲”的聲音。漢武問是誰呼的?荀悅說:“萬歲,山神之稱也。”原來,是神靈在向漢武帝高呼“萬歲”,漢武帝為了進一步神化君權以強化封建專制而編造的“鹹聞呼萬歲者三”的神話,成了後世臣民給皇帝拜恩慶賀時三呼“萬歲”——並雅稱“山呼”的不典之典。


然而諷刺的是,皇帝這個職業是相當短命的:中國古代83朝,209帝,平均壽命只有39歲,而比老百姓的評價壽命少18歲(人口學家推算,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可達五十七歲),可以說是古代最高危的職業。


這裡有頭條上最好看的歷史小說。


遠歌小說


“萬歲”一詞在漢語中很早就有,但它最初產生時與皇帝並沒有多大的關係,直到漢武帝之後,萬歲才與皇帝對應起來,唐代之後萬歲就正式衍生為皇帝的代名詞了。
萬歲爺們
早在周代,漢語中還沒有單獨的“萬歲”一詞,只有“萬歲無疆”、“萬壽”等與該詞本義接近的詞彙。西周時期雖然沒有皇帝,但有周天子。《詩經大雅·江漢》中有記載,邵穆公邵虎受封時稱:“虎拜稽首,天子萬年。”不過,那個時代“萬歲”或“萬年”並不是周天子的專稱,它僅僅表示歡呼、祝願的意思,類似於俄語裡的“烏拉”。
另外,萬歲還表示死期的意思。《戰國策·楚策》中就曾記載:“楚王遊雲夢,仰天而笑曰:“寡人萬歲千秋後,誰與樂此矣?”這裡的萬歲、千秋和古人常說的“百年”一樣,都是對死亡的委婉稱法。
漢武帝
到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皇帝的權威極大提高,萬歲開始與皇帝對應起來。群臣稱呼皇帝的時候,開始稱呼“萬歲”。《漢書·武帝本紀》中記載,漢武帝有一次登臨嵩山,官吏隨從們聽到山中隱隱傳來三聲呼喊萬歲的聲音。這被漢武帝看作祥瑞之兆,因此有了“山呼萬歲”的稱法,不過這呼喊更可能是山中的回聲。
不過唐朝之前,萬歲都不完全是皇帝的獨家稱呼,很多人取名字還使用萬歲二字。比如東漢章帝之子劉萬歲,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部下刁萬歲。但在唐玄宗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名字叫萬歲的人了。唐代之後,萬歲就和皇帝劃上等號,誰亂叫可能就犯了殺頭之罪了。

歷史研習社


古代皇帝有許多稱呼,首先是自稱,秦始皇規定的是用“朕”,當然也有皇帝自稱是“孤”或者“寡人”,當然一些王爵也可以稱“孤”或者“孤王”,總之皇帝是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提並論的,所以叫做孤家寡人。

而臣子稱呼皇帝除了問題中的“萬歲”之外,還有諸如“皇上”、“陛下”、“天子”等等,宋朝一般稱“官家”,而清朝大臣尤其是滿族大臣一般稱“主子”或“主子爺”、“萬歲爺”等等。

那麼是什麼時候“萬歲”一詞成了皇帝的專用名詞呢?

根據現有史料來看應該是成型於唐朝之時,不會早於隋朝,不會易於五代十國時期,為這麼肯定呢?因為有以下幾點史料可以佐證。

隋朝時期有一名大將叫做史萬歲,作戰很勇敢,如果當時萬歲是專用的話,他父親是不敢給他取那樣的名字的,當時也就是比“長命百歲”喻意再吉祥一點罷了。

唐朝武則天當皇帝之後,特別喜歡改年號,其中就有兩個帶萬歲字眼的,一個是武則天雲嵩山封禪之後使用的年號“萬歲登封”,另外一個就是緊隨其後的“萬歲通天”,這兩個年號一出,一般沒有人敢再把“萬歲”兩個字用在名字裡了。

而五代十國時期,經常有叛軍為了求富貴,將黃袍蓋在主將身上山呼“萬歲”,趙匡胤不是第一個這麼幹的,肯定也不是最後一個這麼幹的,但是為了防止其他武將也這麼幹,趙匡胤在皇位穩固之後就來了個“杯酒釋兵權”。

從宋朝時起,一般能見到皇帝面的稱皇帝為“官家”,見不著面的開始稱“萬歲”了,而到了明朝時期開始流行跪拜於地行禮了,稱“萬歲”已經不能讓皇帝覺得你忠心耿耿了,而是要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所以後來即使魏忠賢再怎麼權傾朝野,他也只敢稱九千歲而已。

而到了清朝時期,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已經不夠表達自己的忠心了,而是要在地上磕三個響響的頭,據說皇宮裡的小太監早摸清楚哪塊金磚磕的響哪塊不太響,如果覲見的大臣給點好處,他就帶到磕頭響的金磚前跪著,如果不給錢或者他看不慣,大臣就是把頭磕破了,也聽不到多少動靜。


飛凡看歷史


萬歲的稱呼很早就有,從何時起專門用來稱讚皇上,有兩種說法:

一種意見認為,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劉邦在馬上得天下,登上皇帝寶座後,仍時常露出草莽英雄本色。大臣叔孫通認為不利於維持天子的尊嚴,於是制定一套御用禮儀,使“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也使劉邦感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雖然這套禮儀為後世禮制不斷補充、修訂,越來越完善,但“萬歲”成為皇帝的專稱,應是從劉邦開始的。

另一種意見認為,屬於皇帝的“萬歲”,始於漢武帝時。《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呼萬歲者三”,是誰呼的?荀悅注曰:“萬歲,山神稱之也。”15年後,漢武帝又稱自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稱萬歲”。連山神、山石都得喊他萬歲,臣民豈能不呼?從此,帝座前“萬歲”聲不絕於耳,他人稱之,即成謀逆、大不敬了。


王孫阿狸


以往我們觀看古裝片時,會發現所有的臣子和嬪妃,都會將當朝皇帝稱為萬歲,尤其是遇到盛典或者朝會的時候。所有的人一同跪拜皇帝,口中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因此,我們也就會認為萬歲指的就是皇帝,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只不過萬歲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成為帝王專用的,卻引起了史學界的議爭論!

說到萬歲一詞的由來,那是在西周時期,有一個詞叫做萬年無疆。通常是用於為他人祝壽,所以也會稱之為萬壽無疆。而所謂的萬歲,其實就是萬壽無疆的簡化罷了。因此,在這個詞語用來形容皇帝之前,它只不過是一個祝福語進行簡化過而已。根據歷史和史學界眾多專家的討論來看,有人認為萬歲一詞,用來形容皇上是在漢武帝時期。曾經,漢書·武帝紀當中有記載過這樣的一句話,“在廟旁吏卒鹹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而這裡所說的萬歲,指的就是黃帝了。所以,專家也會認為從那時起,已經有大臣將皇帝稱為萬歲,若是用萬歲形容其他人,也會被當做大不敬的做法,是要為此受到處罰的。

此外,也有另一種說法,有人認為,萬歲被用在皇帝身上不僅是從漢朝開始。而且漢朝時期,除了將萬歲用在皇帝的稱呼上,也會對皇族其他人都稱之為萬歲。通過漢朝的禮儀可以發現,當時臣子在對皇太子行禮時,也會喊“萬歲”二字。而對於皇帝的弟弟同樣會稱呼萬歲,比如說漢和帝的弟弟,就會被大臣們稱為劉萬歲。

由此來看,萬歲在漢朝時期的使用已經比較頻繁,除了對皇帝使用之外,幾乎與皇帝有關的親人,都可以用到萬歲,大概這是一種對皇室男子的統稱吧。而且在許多古裝劇中,我們也能看到萬歲爺這樣的稱呼,彷彿加上“爺”這個字,更能夠顯示出帝王的威嚴以及身份的高貴。

由以上內容我們得知,萬歲一詞大約是在漢朝時期才開始用作皇帝稱呼的,與戰國時期當成歡呼的意思完全不同。在稱呼萬歲的同時,也有一套完整的禮儀,面對皇帝要行跪拜禮等。而且,一旦對他人講了萬歲二字,或者是對皇帝大不敬,就會成為謀逆罪,嚴重則可能會危及全家。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兩種說法,一種是起源於漢高祖劉邦時代,另一種是在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後,群臣正式稱呼皇帝為萬歲。

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蓋七國時,眾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

除了皇帝,誰也不敢將自己與“萬歲”聯繫起來,就連明朝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賢,雖然從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歲”自居。而太后、皇后等,身份再尊貴也只能稱“千歲”而已,絕對不能僭越。


“萬歲萬歲萬萬歲。”最後的“萬萬歲”傳說是武則天時代才出現的,也正是當時的臣子為了阿諛奉承女皇帝武則天而創造的。


澹奕



古代皇帝被人稱呼為萬歲,這是皇帝專享的獨一無二的稱呼,那麼這個“萬歲”是哪個朝代開始使用的的?有些人說是漢高祖時期就開始是使用的,當時朝臣們上朝就稱呼漢高祖為萬歲,但是隻作為皇帝專屬稱號還當屬漢武帝時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萬歲只是漢武帝一個人的專屬,可是後來漢和帝有個弟弟叫做劉萬歲,可見那時候對於“萬歲”這個詞還沒有太敏感。


到了宋代“萬歲”就真正的成為了皇帝專享了,有個大臣醉酒以後讓人稱呼自己為“萬歲”,結果第二天就被皇帝杖責治死,可見這時候“萬歲”才徹底為皇帝專屬,其實“萬歲”在以前不過就是一個歡呼的意思,春秋戰國時候孟嘗君讓門下食客馮媛前去收債,可是馮媛看見這些百姓太貧苦了於是就撕毀了欠款協約,百姓們看見了都高呼“萬歲”,萬歲還有死的意思,皇帝經常說自己萬年以後如何如何,就是說自己死了以後該如何的意思。


“萬歲”發展到後來幾乎沒有人敢染指這個稱號,就連後來權傾天下的魏忠賢也只敢讓人稱自己為“九千歲”罷了,至於“萬萬歲”的說法還是從武則天開始的呢,當時武則天讓人們上朝的時候稱呼自己為“萬歲、萬歲、萬萬歲”也是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意思。



婉兮歷史


皇帝身為一國之君,享受的待遇是至高無上的,自然,無論什麼都要最好。對於他的稱呼,也頗有講究。


萬歲的含義

在古代,“萬”是最大的數字單位,但它往往是虛指,表示“多”和“長”的意思,比如萬壽無疆、萬國來朝等。而“歲”則是當時最長的時間單位,因此“萬歲”就成了古時人們能夠想到的最長時間單位。每一位治國之君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萬歲”這個詞也就應運而生。

萬歲的由來

早期的萬歲一詞僅僅是一句問候語,表達一種美好的心願和祝福,最普通的百姓之間也可以使用。《詩經》裡有百姓在豐收之後高呼“萬壽無疆”慶祝的記載。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萬歲是一種敬稱。可能很多人看過孟嘗君與馮諼的故事。馮諼是孟嘗君的門客,孟嘗君派他去自己的封地收租子,馮諼不僅沒收上來,還把欠租者的賬目一把火燒了。當時孟嘗君很不高興,因為他要靠這些租子養三千門客。直到後來孟嘗君受到貶斥,三千門客大多鳥獸散,馮諼卻忠心耿耿跟隨他來到封地薛地。沒想到孟嘗君來到薛地後,百姓空巷來拜,山呼“萬歲”,以感謝當年孟嘗君免租之恩。孟嘗君才直到馮諼的深謀遠慮,從此對他十分敬重。從這個故事的記載來看,此時“萬歲”還只是對尊敬的人的稱呼。



《戰國策》裡還記載了“萬歲”的另一個意思,卻是死亡之意。“楚王遊雲夢,仰天而笑曰,寡人萬歲千秋後,誰與樂此矣?”

《史記》裡還記載漢高祖劉邦對兒子說:“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可見,直到漢初,“萬歲”一次還有很多不同意思,並沒有成為帝王的專用名詞。

把萬歲一詞作為皇帝專用名詞的,始於漢武帝。據說漢武帝有一次到嵩山,風從山谷吹過嗚嗚有聲,像是有眾多百姓齊呼“萬歲”,漢武帝十分高興,認為是神仙顯靈,下令“萬歲”作為自己的專用稱謂。此後“萬歲”為天子專屬便成為慣例。不過在封建王朝,還是看集權於誰,如滿清的慈禧太后,雖非天下,但實權在握,大臣上書時也稱其為“萬歲”,現在看來,頗有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