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跟了刘备后悔吗?

优雅的世界946


分享一点自己的观点:

一,至于他本人内心深处是否有过后悔?没有人会知道,或许有时有,或许有时没有!但我认为痛苦和彷徨肯定是有过的。

二,刘备是个实用主义者,从赤壁之战后,他已无理想,所有的策略基本都是以实用为主,这个没有对错,因为乱世当下,必须生存优先。所以诸葛亮这个理想主义者被冷落闲置,法正庞统上位,都是利益所需。所以他肯定内心有过痛苦和彷徨。

三,假如唯结果来看,他算是成功的,算是跟对了主人,因为毕竟在刘备死后,给了他实现理想的机会,虽然现实最终淹没了理想,但是他努力过,奋斗过,至少自己内心求得了一份心安。

四,假如他跟的是曹操或者孙权,更不提其他那些昙花一现的主子,他的结果一定不如这个选择,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不会更好。

五,再从今天的结果而言,更是莫大的成功,有专门的武侯祠,还有各地众多的拜祭场所,都被膜拜成神了,这种荣耀不是历史中诸多知识分子可以幻想成真的。

六,总体而言,于他而言,他走的确实是一条最好的路。无论从当时来看,还是从现在来看。


德平不惑


跟了一个让自己一生都值得的男人,诸葛亮这一辈子也算是可以了。当初诸葛亮是穷得要死在家里耕地,虽然每天都是在读书,可是日子一眼就望到了头,心里非常的不乐意,总是和朋友吹着牛皮,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和张良能够相比。



当时村子里面没有几个人能够相信他,只有跟他混在一起的朋友会相信他。很多人认为只是想要混诸葛亮家的饭吃而已,这些人都是游手好闲的,也不去种地,在乱世也没有什么本事,所以经常引来很多人的嘲讽。

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盼来了刘备的这个希望,当时要是刘备不来找诸葛亮的话,诸葛亮也会去找刘备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当初诸葛亮只是一个卑鄙的小人,没有什么权贵,而刘备身为汉室宗亲,乃是真正的贵族,居然可能放下身份来接近诸葛亮这个笑容,诸葛亮顿时就非常的感动,就像我们现在有一个电影叫做西红柿首富,就像里面发财的沈腾给了自己朋友那么多钱,最终是让朋友投资成功赚得更多的利润。


诸葛亮帮助刘备成就了大事,也成就了自己,他终于是达成了自己的愿望,他所说的那些事情终于是完成了,没有欺骗任何人,他这一辈子就已经是非常值得了,可是刘备却给了他更多的东西。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唤回来,开始嘱咐自己的后事,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甚至可以把皇位给诸葛亮,难道还对诸葛亮不好吗?

在刘备临死的时候他开始后悔了,都怪自己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现在看到诸葛亮这么伤心。他知道自己对不起诸葛亮了,想要把这一切都交给他,就算是天下都可以,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哭着不敢答应,一定要帮助刘备的儿子夺得天下。

然后刘备就已经死了,诸葛亮成为了蜀国真正的掌握权力者,他一心一意的恢复出国的元气,竟然是蜀国拥有了有了北伐的能力,可是他一生都在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情,最终是累死在五丈原了。


在他临死的时候,一定是幻想着刘禅得到了天下,最终是统一了三国,也完成了刘备的心愿,他在这一生也是瞑目了。


史研


我认为,诸葛亮跟了刘备是不会后悔的!因为在跟了刘备之后,他就一直受到了刘备的重用。在刘备生前,他不但为刘备策划了拥有荆益、外和孙权、从两个方向出击曹魏的大政方针;而且还被当作了萧何,常在刘备外出打仗时、发挥“足食足兵”的作用、承担管理后方事务的重任,并在实际权力上超过了早年跟随刘备的糜竺、简雍、孙乾等人;在刘备称帝时,又被任命为了丞相,其名与实当时均在蜀汉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刘备临终前,又在白帝城托孤于他、且让刘禅以父视之。刘备驾崩后,他更是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且被刘禅封为了武乡侯,并假节、开府;应当说,刘备父子都对他十分信用,并给予了他一生荣华,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抱负的平台;如换作是在东吴、尤其是在人才济济的曹魏,恐怕诸葛亮得不到这般信用,也达不到他人生的高度吧!


博勃儿


事实是后悔的,从整体来说,蜀国是坏在刘备手上的,自从关羽守荆州后,骄傲自大,把东吴都看成是鼠辈,关羽死后,诸葛亮说话刘备基本不听,基本将诸葛亮架空,后来因为张飞的暴脾气使得自己葬送在手下,后来使得刘备生气了,为了给张飞和关羽报仇,不得不挥兵伐吴,这就让魏国有机可成,伐吴的时候被吴国火攻,不听马良的建议,将七十万兵马葬送。

在取西川的时候,死活要面子而不要西川,使得庞统葬送在落凤坡,这就让刘备取西川师出有名。

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人,这就是怀疑诸葛亮,将儿子托付给两个人,诸葛亮就心里有些后悔了。


创造者放映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随刘备下山之时,水镜先生非常遗憾地感叹了一句

“可惜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啊。”

古往今来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赤胆忠心使他的名字永载青史,同时正是由于他的不朽功勋以及他身上所带的神秘色彩,引发了后世对诸葛亮跟从刘备是否值得的诸多讨论。经过细致分析我认为诸葛亮跟了刘备是不后悔的。

首先,诸葛亮确实遇到了明主。

诸葛亮在遇到刘备时,刘备的实力并不强大,袁绍被灭后,刘备不敌曹操,依附于荆州刘表,驻军在新野小县,加上荆州蔡氏一族对刘备实力的忌惮,刘备兵少将寡,帐下又缺少谋士,彼时的刘备可以说是非常的落魄。幸运的是刘备遇到了徐庶,徐庶在被曹操赚取后,又回马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字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不知道刘备此时的状况,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连水镜先生都知道孔明不得其时,难道知天、知地、知人的诸葛亮会不知道自己跟从刘备的后果吗?

在看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计策,由此可见诸葛亮对未来三分天下的局面是有所准备的,三分天下是为谁?当然是北方的曹操和东吴的孙权,至于刘备,这个时候还不具备三分天下的实力,但是诸葛亮已经定下了三分天下的计策,所以说不是刘备的诚意最终打动了诸葛亮,而是诸葛亮本来就在等待刘备的到来。新三国中有一段对话非常精妙:

刘备:“此人为何不出山?”

徐庶:“我也曾问过他,但诸葛亮说,与其寻找主公,不如为自己创造一位主公。”

由此可见,三分天下就是诸葛亮出山的筹码,而此时曹操、孙权可以说已经是诸侯中的雄主,而诸葛亮此时的期待就是等待一位有潜力的主公,并辅佐他完成三分天下,当他遇到刘备,并听了刘备的志向后,至少在诸葛亮看来他是等到了这位主公。

其次,诸葛亮跟随刘备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和人格。

诸葛亮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这个很好理解,诸葛亮跟从刘备之后,为其出谋划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震慑曹军;东联孙权,赤壁破曹,取得荆州,扩大了刘备的势力;攻取西蜀和汉中,至此刘备天下三分得其一。刘备伐东吴兵败,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又辅助幼主,平定南方,继续北伐。尽管诸葛亮最后没能完成刘备一统天下的遗愿,但也算是功成名就,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到了千秋万代的景仰。

除了建立不朽功勋,诸葛亮跟随刘备也不辱没自己的人格。诸葛亮忠心耿耿,一直称自己为汉臣,毕生愿望是兴复汉室。这个理想不是他跟从刘备之后,受到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志向所影响而产生的,因为诸葛亮本就是当时的清流名士,这些清流名士本身就有强烈的忠君思想,或者说他们本身是忠于汉朝的,哪怕汉室倾颓,也想凭一己之力救汉室于水火,留下万世功名,这就是诸葛亮的“志”,也是他的人格操守。

这一点我们如何得知呢?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可以看诸葛亮的一位友人――徐庶。诸葛亮在隆中之时,有两位挚友分别是崔州平和徐庶。而这位徐庶,则是一位大孝子,忠君思想也很浓厚,昔日他无奈拜别刘备,到许昌救母时,徐母就对他到曹营的行为大为愤怒。

徐母:“庶儿啊,庶儿啊,你从小饱读诗书,你不会不知道这自古忠孝难两全啊,刘皇叔乃仁义之君,贤德之士,汉室宗亲,你能为他效命,就是为大汉尽忠啊,那曹操是什么人?他是欺君罔上的奸贼,为娘万万没想到,你竟会弃明投暗,成了个蠢夫莽汉。”

徐母是性情刚烈,有气节的人,其子徐庶也是忠孝之人,徐庶之友诸葛亮当然也是。放眼天下,就刘备这一方诸侯主,还算是汉室宗亲,是天下正统,民心所向,故而诸葛亮跟随刘备,才真正是顺遂了自己的志向和气节。

天下兴亡终有定数,岂可以成败论英雄。知其不可而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跟随刘备,哪有什么后悔可言呢?


羽扇千军


跟了刘备为什么会后悔?我觉得不后悔的原因有三。

首先,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他只是“躬耕陇亩”,并没有一官半职,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点名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惜“时人莫之许也”。虽然身负大才,但无人赏识,卧龙一直在蛰伏。

而这时候刘备却找上门来了,你能说刘备运气就这么好吗?就找了这么一个人,还是个千年难遇的匡扶宇宙之才?

显然不是,刘备在新野期间,肯定是遍访贤士。不仅仅是三顾茅庐而已,有可能还拜访过草庐、雪庐等等什么庐,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名人贤士,挨个访问了个遍,而且都要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这才捞到了诸葛亮这样一条“大鱼”。

所以,不仅仅是刘备有诚意的问题,还要有真正能识别人才的眼光啊!万一碰见一些大忽悠,满嘴跑火车把刘备绕进去了,刘备不能慧眼识人,岂不是要坑死自己?

其次,除了能识人用人,刘备本人的实力也很重要啊。虽然刘备颠沛流离半生,但也是享誉天下的“皇叔”,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刘表,都对刘备礼遇有加,可见皇叔的人格魅力。

而且虽然寄人篱下,刘备身边却始终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下属,其中就包括关张一类的“万人敌”。再加上刘备自身的军事能力也不错,已经形成了有一批骨干人才的军事集团,有逐鹿天下的资本了,诸葛亮选择加入这样有前途的团队,是完全可以的。

第三,刘备素有天下之志,能给诸葛亮足够大的空间去发挥才能。一直让他担任蜀汉集团最核心的位置,甚至去世之前举国相托。这份恩遇足够诸葛亮鞠躬尽瘁去报答了吧。


追风少年已经老去


诸葛亮、刘备休戚与共,互相成全,如何谈得上后悔!


麸子皮


后悔有用吗?


三爷天意


士为知已者用!


喜洋洋111888


义无反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