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1

柔石

柔石(1902年—1931年),原名趙平復,化名少雄,浙江寧海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深秋,在魯迅的幫助下,柔石和崔真吾等人一起組織了旨在介紹東歐、北歐文學,輸入外國版畫,提倡剛健質樸文藝的“朝花社”。後來,魯迅又推薦他擔任《語絲》的編輯。1930年初,自由運動大同盟籌建,柔石為發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柔石曾任執行委員、編輯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聯代表資格,參加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柔石《二月》:世上沒有桃花源

柔石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碰到象馮鏗這般具有共同嚮往、熱情奔放的女青年,相愛就成自然的事了。馮鏗與柔石大約是在1929年10月結伴同遊杭州時未公開地同居,到1931年1月公開同居,不幸的是,這段愛情是多麼地短暫,同年2月初,他們雙雙血灑龍華,都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做為同是左聯五烈士他們,其短暫的愛情倍受歌頌,被譽為一對“紅色戀人”。

男主角蕭澗秋,是一位無父母,無家庭的人,畢業於杭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浪跡天涯,應同學陶慕侃的邀請來到浙江芙蓉鎮教書。陶的妹妹陶嵐狂熱地追求他,他卻稱呼她為“陶弟”,並未接受這段鍾愛,卻引起紈絝子弟錢正興的妒忌。他同情寡婦文嫂和她的兩個孩子,最疼小妹妹採蓮,可惜寡婦門前是非多,他對她們家的無私幫助引起輿論的圍攻中傷。蕭澗秋在兩個女人中間矛盾重重,不能自拔。

由於文嫂用病中的乳汁餵養幼兒,導致兒子肺炎死亡,文嫂也鬱鬱寡歡,又不想破壞陶嵐和蕭澗秋的佳緣,遂自殺。這樣以來,本來陶嵐可以因此而和蕭澗秋共結連理,但是蕭澗秋並不領情,出走女佛山,輾轉到了上海,再也不回來。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對於他的作品有兩種觀點:


舊觀點:反應了知識分子的人道主義探索。


新觀點:蕭澗秋不愛陶嵐而愛文嫂,是他強迫症的體現,因為他失去了堂姐這個精神偶像,心裡創傷驅使他尋找堂姐的代替者。

2

殷夫:信仰勝親情

柔石因參加革命活動,年紀輕輕便被國民黨當局秘密殺害。一同遇難的還有四位:殷夫、胡也頻、馮鏗(女)和李密森,即“左聯五壯士”。魯迅還為此寫下《為了忘卻的紀念》,表達憤慨與痛悼之情。

殷夫(1910年-1931年),原名徐白,譜名孝傑,小名徐柏庭,學名徐祖華,又名白莽。書時先後用過徐白、徐文雄(字之白)等學名浙江象山人,同濟大學畢業,共產黨員,中國無產階級優秀詩人。遺著有《孩兒塔》、《殷夫選集》、《殷夫集》等。殷夫是繼郭沫若、蔣光慈之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又一位重要的革命詩人。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孩兒塔》是殷夫的第一部詩集,也是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主要由情詩和一般抒情詩兩部分組成。是詩人經歷過由愛情、親情與革命等人的悲劇性命運交織而成的複雜情感的煎熬的藝術結晶,透過它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位不屈詩魂掙扎。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9節 ▏柔石說“二月” 白莽唱“孩兒”

於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在上海龍華,犧牲時僅22歲。

這本詩集在他犧牲之前未得以出版。殷夫犧牲以後, 魯迅保存了詩集的手稿,併為他撰寫了序言,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出版。新中國成立以後,於1958年12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這本詩集,但只選了其中的35首,其餘30首隨《〈孩兒塔〉未刊詩稿及其他》 一文,同時發表於1983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