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的肖记肉夹馍改卖盒饭,为啥不行?

我家楼下的肖记肉夹馍改卖盒饭,为啥不行?

传统肉夹馍

我家楼下的肖记肉夹馍改卖盒饭,为啥不行?

我家楼下的肖记肉夹馍改卖盒饭了,如果在盒饭市场还找不到差异化定位,他还得改!

我模仿赵本山小品写一句话,警示大家:你如果不知道你今天是怎么来的,你就一定不知道明天是怎么没的。

我这是职业病,走到哪儿都看着设计,想着经营。我相信,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遇到经营好的和经营不好的,我总爱分析分析,学习优点,找出缺点。

我家楼下有三家凉皮店,老潼关、子午路张记,还有就是刚刚改卖盒饭的肖记。我想吃肉夹馍,要么去老潼关,要么去子午路张记。去老潼关是靠产品品类差异,在老陕的头脑里,老潼关就夹馍中一个细分品类。去子午路张记靠的是品牌影响力,连锁店比较多,经常有人排队。于是肖记就非常尴尬了,在我家楼下的肉夹馍市场里,老潼关肉自己划出一个品类市场独享,剩下的市场由子午路张记和肖记竞争,肖记没有品牌力,消费者当然没有选择的理由,生意惨淡是必然的。

三家店,老潼关占尽品类先机,但是存在品牌隐患。

我家楼下的肖记肉夹馍改卖盒饭,为啥不行?

老潼关肉夹馍


老潼关在陕西,是一个品类概念。就像北京烤鸭,是一个品类,全聚德烤鸭才是品牌。

我只知道他叫老潼关,不知道谁家的老潼关,这个问题非常大。

有些店生意好,是因为他的品类好,但是如果不把品类优势转化成品牌优势,让老潼关成为北京烤鸭中的全聚德,让品牌代表品类,一旦来个同行(另一家老潼关),玩个价格战,就可能打的比较惨,要是同行还是知名品牌,这个生意就不好做了,就像肖记,迫不得已上了盒饭。

我们可以看出来,选品类等于选赛道,足球,篮球的明星价值要比马拉松冠军的明星价值更大。因为足球,篮球都是强势品类。所以有古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老潼关虽然没有品牌,但是老潼关肉夹馍的馍具有鲜明的品类特征,和其他肉夹馍差异非常大(具体看上图)。他在这个上很有优势。只要周围没有第二家老潼关,他的生意就会做的比较容易。这是老潼关的品类优势,是占了优先选择的先机。因为消费者先想品类,后想品牌。

老潼关拿走一部分市场,在剩下的市场里,子午路张记和肖记的竞争就变成了同一品类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了。子午路张记在消费者心里是老品牌,肉夹馍做的好,值得信赖。肖记在顾客的心中认知就是模糊的,消费者不知道他哪儿好。现在肖记搞个快餐柜,卖盒饭,做的是“空白”品类市场,但是,当有个专业的卖盒饭的来了,估计他又得想别的活路了。做企业、搞经营,根本不是这么个搞法……

如何做品牌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找到你自己生存的地盘——品类,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差异化的“好”,反复的强化,做扎实,播种在顾客的心里,最终代表这个品类

。比如张记,反复在强调自己是“老字号”。再比如海底捞在反复塑造自己的“服务好”。宝马在反复传播自己的“驾驶”,奔驰在反复强调自己尊贵舒适,所以有“开宝马,坐奔驰”这样的话语流传。

当然找到自己独特的“好”,也并不容易。因为这个“好”,首先应该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更要考虑竞争对手是不是也在说同样的“好”,能不能竞争的过。还要考虑自己的资源是不是足以支撑在顾客心中建立“好”这件事。需要多个维度去考虑,从消费者,竞争,自身资源多个维度去考虑。

你有十个好,不如只说一个好,这叫独特,并且容易植入消费者心中。

很多品牌喜欢把自己的所有的“好”都告诉顾客,其实消费者是记不住的。比如安康有个石泉县,他们的广告语是“十全十美,石泉县”。结果这个县现在也没有什么能够被别人记住的产品,不如紫阳富硒茶来的直接。所以在向顾客说自己好的时候,记住,不要说太多。比如四喜就只说一个“包装找四喜,卖货更容易”,并且四喜将这个广告语也注册成商标。你只需要记住“包装找四喜,卖货更容易”就可以了。我不说我其他的好,我就说一个,能够帮你更容易的卖货。这样顾客更容易记住。




思考品牌的维度比较多,抛砖引玉,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