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本文共4273字,閱讀需5分鐘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嘉賓介紹

孫樹忠

東方智庫研究員

原中國駐摩洛哥大使及駐盧旺達大使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疫情之下,來自各國企業、友人、社會組織的民間援助和交流方興未艾;“疫”重情深,也正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時機。為此,3月25日下午,東方網與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主辦“疫重情深: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民間外交主題雲論壇”,來自民間外交各領域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和現場交流展開了兩小時的對話。

以下是東方智庫研究員、原中國駐摩洛哥大使及駐盧旺達大使孫樹忠帶來的精彩發言。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圖片說明:東方智庫研究員、原中國駐摩洛哥大使及駐盧旺達大使孫樹忠。(來源:東方網)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已兩個月有餘。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戰勝艱難困苦,抗疫戰鬥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在中國人民經受疫情磨難期間,我們得到了世界上友好國家和人民發自內心的聲援和無私的物資援助。尤其是世界上很多中國友人,無論是新朋,還是老友,給我們精神上和物資上提供了堅強的支援。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全球戰“疫”全面展開,中國不僅向有需求的國家分享我們遏制和抗擊疫情的經驗,而且我們的白衣戰士毅然出征馳援國際社會。新冠肺炎疫情不是哪個國家的事,這是人類的災難,病毒是人類的敵人,全球命運相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必須摒棄以鄰為壑和種種偏見分歧、政治心結,才能形成全球性的聯防聯控,最終戰勝病毒。有一則消息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四川省醫療專家團隊,其中有5名專家志願者,前往意大利參與抗疫工作。網上傳一幅意大利女孩畫的漫畫,感謝中國援助抗“疫”,兩國網友都被深深感動了。這件事背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意大利是首批援助四川的國家之一,第一時間派了14名急救專家駐紮重災區,讓900多名傷員轉危為安。這種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和意大利人民的友情,四川人民始終銘記在心。如今,意大利是中國之外確診新冠肺炎人數最多的國家。3月13日清晨,一支中國政府派出的醫療專家團隊抵達意大利,參與抗擊戰“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這場全球戰“疫”中,一個平時不太提起的詞:“民間外交”,重新回到了我們眼簾。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今天我們通常說的、全球通用的“民間外交”,在中國有另一個名詞:“人民外交”。這兩個詞內涵基本相同,但人民外交有其更高的立意。我們老一代領導人把中國的外交基點放在立足於人民、著眼於人民、寄希望於人民的方針上。人民外交是新中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民間外交作為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夯實國家關係發展的民意和社會基礎,為我國發展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做了大量潛移默化的基礎性和長遠性工作。習近平指出,民間外交是增進人民友誼、促進國家關係發展的基礎性工作。習近平還強調,在新世紀新階段,民間外交的任務更加繁重、作用更加突出、舞臺更加廣闊。

我近四十年的職業外交生涯,走訪了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其中十二年,常駐在非洲的盧旺達、摩洛哥和歐洲的瑞士、法國,擔任過普通外交官、總領事和大使。幾十年的外交實踐,深刻地體驗到中國總體外交的內涵與外延的不斷擴展,官方外交與民間外交配合、互動,發揮出卓越成效。作為一名職業外交官,擔當著國家的外交使命,全力以赴捍衛國家和民族利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社會主義制度,營造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外交工作的常態就是在鬥爭中求共識,求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但就外交工作來說,則是以國家和國家的關係為對象的。外交是通過國家和國家的關係這個形式來進行的,但落腳點還是在影響和爭取人民,這是辯證的”。國家外交奉行兩個字:“義”和“利”,即道義和利益。加強對外交往和合作,奉行正確的義利觀,義利兼顧,對發展中國家義利並舉,以義為先。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大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已經明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國家總體外交戰略。總體外交包括官方外交和民間外交。官方外交主要是國家外交,主體是國家政府部門和外交機構。官方外交還包含黨際、議會、軍事、文化、科技、經濟、教育等領域外交,以及地方外事。官方外交直接為國家利益服務。國家總體外交還有一個層面就是民間外交。這是總體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民間外交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國際交往。

民間外交的主體是普通公民,組織形態是社會友好團體。民間外交的基礎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民間外交的動力是讚賞對象國的文明,不斷探索、瞭解對象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現狀和發展,並寄於友好感情,尋求深入交流和和合作。民間外交形成的途徑,一是接觸和學習對象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歷史等文明標誌,交流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和研究成果;二是通過身臨其境的旅遊、經商、參會等短時間的走訪對象國,產生好感和探究慾望,並繼續深入交流;三是留學,駐地工作等時間跨度較長的,深入當地社會的生活,耳濡目染,較充分了解對象國,並懷有深情厚意。一旦對象國發生重大事件會引起友好人士和團體的極大注意力,並通過觀察、評價、思考對象國普通民眾的樸實反應與平凡行動,來體悟該國的政治體制、政策導向、經濟走向、文化、價值觀,加深友好情懷並在行動上予以支持。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法國巴黎留學。期間,我志願看護一位八十多歲孤寡老太太,每週我去她家一次,陪她聊聊天,幫做點家務。老太太是位經濟學界的老教授,我也利用陪護的機會請教一些學術上的問題。自從我們相識,她非常關心中國的改革開放,每當中國取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她表現出由衷的高興,會認真地給我講解她的認識和理解。當地有人對中國不恭,她會出面批駁。就這樣,她成為一名鐵桿親華友人。

民間外交推崇的是“愛”與“情”,即“愛慕”與“情意”。純樸的民間外交意向沒有絲毫的利益滲透,民間外交不涉及國與國利益的交換,不進行實質性的折衝樽俎。基本出發點和目標是增進相互瞭解,不斷髮展友誼。民間外交就是不同國家的老百姓相互溝通、相互瞭解,實現民心相通、民心相親,促進互信,加強交流,建立友誼,推動合作,為國家關係夯實民意基礎。民間外交成果能在“潤物細無聲”中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在西方國家,民間外交超脫政黨政治,不受政黨輪流執政造成的外交政策不穩定的負面影響,民間外交是兩國友好的社會基礎和穩定器。民間外交是一國軟實力和公共外交的體現和展示。民間外交是官方外交有力的支持和補充。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出國旅遊、留學等活動已經成為普通民眾和家庭的平常事。2019年中國出境遊達1.55億人次,出國留學人數近71萬。中國人走到哪兒,中國的形象、中國的故事和友誼就能帶到哪兒。民間外交就在這於無聲處悄然興起。跨國民眾之間的友誼,以個人、家庭、社團、學會等形式聯接起來,並延續、發展下去。

在對象國遭受災害困難等特殊時刻,民間外交往往走在國際援助的前例。大家還能清晰地記得,湖北抗疫初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記者招待會上言辭鑿鑿說,要向中國捐1億美元,最後,用上海人的話說,放“白鴿”了,沒有兌現承諾,倒是美國的友人、與中國商貿關係密切的公司企業和大量友好團體向武漢捐款、捐物。截至2月6日,美國各大企業對於武漢的捐款,就達到了3.84億元,是所有海外國家中最多的。同樣,在武漢發生疫情時,美國政府第一個撤走了僑民和總領事館工作人員。而一名優秀的摩洛哥女孩、武漢大學電子商務在讀博士生,她的中國名字叫何曉娜,決定留在武漢,並捐款5000元支持抗疫。她說:“我欠中國和中國人民很多,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國度,我非常熱愛這個國家。我不能離開那些相信我、以我為榮的人們。通過留在這裡,我想向那些對中國有負面看法的人表明,我不害怕和中國人呆在一起。我相信他們會把我當作一箇中國公民來照顧。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第一次在中國生病的時候,多位中國朋友帶我去了醫院;我永遠不會忘記所有幫助過我的中國人。我媽媽支持我,她為中國祈禱。”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中國總體外交的特點在於官民並舉、以民促官。陳毅副總理兼外長曾指出,“中國的人民外交,是通過政府外交和民間外交兩種形式來實現的。這種形式的密切結合和靈活運用,構成了我們人民外交的體系,成為我們對外工作的最大特色。”“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人民外交實踐在我國與西方主要大國建交過程中,做了大量牽線搭橋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外交在推動中法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等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摩洛哥擔任大使時,有一位摩洛哥的朋友給我講述了中摩建交的過程。摩洛哥是非洲最早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56年摩洛哥獨立,當時受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影響,摩洛哥王室還沒考慮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當時的一些左派黨和友華團體積極要求與中國建交,並發動上街遊行請願,最終促成了中摩建交。1958年摩洛哥與中國正式建交。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圖片說明:孫樹忠寄語。(來源:東方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就為中國的民間外交指明瞭新時代奮鬥的方向。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汙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不管身處不同國家、有不同信仰、無論是否有意願,客觀上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的詩句寫道: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我一個朋友,開玩笑,在後面加了一句中國的俚語:“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雖然話有點糙,但含意明確,我們現在已經是同呼吸,共命運。今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與此同時,一種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正在逐步形成中,並將獲得國際共識。民間外交新的使命就在於加強民眾和友好社團之間的交流溝通,取得共識,並推動官方和政府達成有關國際合作協議。同時在探索人類面臨種種新挑戰、新課題,需要廣大民眾參與民間外交,加強交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毫無疑問,新時代的民間外交將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神聖使命。時代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應加快提高文明和文化素養,充當合格的民間大使,自覺當好中國的友好使者,為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東方智庫丨民間外交新時代的擔當【民間外交雲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