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所“團圓飯”

身著白衣,卻不是醫生;日夜值班,卻不是警察。但在每一個市所人眼中,他們既是“白衣天使”,又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就是我們行政餐廳各懷絕技的“大師傅”們。今天,他們又各司其職,為大家準備了一桌有著家的味道的市所“團圓飯”。

市所“團圓飯”

一大早,就能看到申強同志忙碌的身影。除了準備今日所需,還有大車的食材、調味品等需要他盡數清點,檢查質量。疫情期間,為了確保大家的身體健康,食材原料需要他更加嚴格的把關;而進出程序也變得更為複雜,需要他和其他同事一起配合,將幾千斤食材用推車一車一車的從單位大門外運送回來。但他卻從不叫苦叫累,只是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我要為提升飯菜質量,把好第一道關。”

市所“團圓飯”

食材來到後廚,李聖、馬君兩位同志就要開始忙活了。清洗、擇菜、切菜……他們倆在小馬紮上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雙手被涼水凍得通紅,雙腿也麻木到站不起來。遇到洋蔥、辣椒這樣的“硬茬”,兩人還經常一邊切一邊淚流滿面。時間一長,兩人也有了“職業病”,一個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一個頸椎不好,但他們準備食材的效率和質量卻絲毫沒有降低。

市所“團圓飯”

市所“團圓飯”

進入食堂,在飯菜上桌前,大家注意到的一定是一塵不染的桌面和光亮潔淨的餐具。這是楊晉、楊君兩位同志的辛勞成果。平日裡,兩人就要負責600多平米的餐廳內50餘張桌子、300多個椅子以及幾百套餐具的清潔工作,既是“髒活”也是“累活”。而疫情期間就餐環境和餐具的潔淨更是重中之重。兩位同志不辭辛勞,又主動增加了清潔次數和消毒程序,確保桌椅餐具的潔淨。

接下來就該上菜了。

市所“團圓飯”

首先上桌的,就是我們太原的地道名菜,“老太原”們記憶中的味道——過油肉。而完成這道菜的,是我們市所食堂的“新星”骨幹——鄭飛。鄭飛同志於2005年4月退伍轉業至我所,在從事炊事工作前對烹飪一竅不通。但進入食堂後,他服從組織安排,幹一行愛一行,堅持練習廚藝。經過短短半年的時間,就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了我所的炊事中堅力量,再加上當班時暖心細緻的服務,受到同志們的一致認可,被任命為炊事班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第一時間聽從組織召喚入所封閉,身為交警的愛人也投身一線,無暇陪伴家中的兩個孩子和受傷癱瘓在床的岳母。家裡只能依靠年邁的父母照顧。但是他沒有一句怨言,始終堅守崗位。

市所“團圓飯”

第二道菜是王雨之同志精心製作的糖醋魚。從小在城市長大、家中獨子、80後,很難把這些標籤和他在後廚忙碌的身影結合起來。許多人覺得廚房的工作辛苦、枯燥,但他在聽說食堂缺少人手的時候卻主動提出要去食堂工作。提及原因,他也不會用到“奉獻”、“擔當”這些“高大上”的詞彙,只會微笑著說:“什麼都阻擋不了我對美食的熱愛!”

市所“團圓飯”

市所“團圓飯”

第三道菜,是由邱偉同志製作,並按數量均勻分盤的糖醋丸子,如此“硬核”的分配都是這段時間養成的習慣。疫情期間,邱偉同志一人,每天需要給三個備勤區域的50多名同志配送一日三餐。為了保障安全,還需要穿戴全套的防護服、護目鏡、橡膠手套,也讓他深切體會到了一線醫務人員身著防護服工作的辛苦。大車小車、樓上樓下,多次往返,護目鏡上的霧氣逐漸擋住了他的視線,卻擋不住他飛快的腳步…

市所“團圓飯”

第四道,是逢年過節必備的“硬菜”——什錦銅火鍋,由翟東、趙軍兩位同志合力完成。這道“硬菜”程序複雜,製作過程費時費力,但這兩位,一個是退伍不褪色的退役軍人,一個是繼承父親奉獻精神的退休民警子弟,這點辛苦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平日在後廚,也基本看不到他們休息的時候,苦活兒、累活兒總是搶著幹。疫情來臨,這兩位也衝鋒在前,默默地付出著。

市所“團圓飯”

接下來,是晉陽城傳統的代表主食——打滷麵。製作這道美食的,是我們市所的“金牌大廚”郭強同志。廚師專業出身的他,曾在酒店廚房“掌勺”,後又於2005年順利考取了特三級廚師證,是貨真價實、不折不扣的“大廚”。“非典”期間,他就因在所封閉工作,沒能好好陪伴身患癌症的父親,直到後來父親去世,他都一直愧疚不已。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郭強同志再次毫不猶豫,主動要求到所值班。一個多月裡,每天換著花樣給大家調配食譜,豐富營養。“我就是想讓大家吃好,有力氣做好工作。”話語樸實,卻凝聚了對工作的熱愛。

市所“團圓飯”

最後,就是劉豫強同志製作的拌湯了。疫情期間他在所堅守多日,一直默默奉獻。後突發胃部痙攣,疼痛難忍,但他卻一直獨自忍受著,沒有向領導或同事提及,直到病情越發嚴重,無法工作,才被同事發現,進行了緊急治療。這一份可口又養胃的拌湯,是他對同事的關心,也是對工作的奉獻。

飯菜上齊,“大師傅”們熱情地招呼同志們入座。隨後和往常一樣,回後廚繼續忙碌著…

他們和一線同志們一樣,堅守多日,辛勞付出;

他們也離開了家人,只為給一線奮戰的將士們一絲家的溫暖;

他們不會說豪言壯語,卻在用實際行動向疫情宣戰:

鐵鏟大勺就是我們的武器,同志們,咱們一起“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