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看待小升初以摇号的方式,大家觉得公平吗?

地球只有一个好好珍惜


为了避免名校小升初掐尖招生,教育部开始对小升初报名电脑排位,以摇号的方式来招生。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想让重点和非重点,私立和公立都能均衡起来,但实际上,摇号在一些地区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


一、家长为孩子前途考虑,追逐名校。

人往高处走,家长都希望让孩子上一个不错的学校。即使没考上,找关系,掏高价也得让孩子进重点。感觉进了重点,孩子就有了前途。

虽说不太认同家长盲目的选择学校,但有的家长说的话,貌似也有道理。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把他放到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孩子会有所进步的。如果进一个普校,没有竞争力,孩子学习就废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二、各个学校的差异,软硬件的不同,师资力量的悬殊,公立和私立招生规则的不同,也让摇号实行起来困难。

现在私立学校追求升学率,以质量求生存。逐渐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重点学校。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私立想法设法也会挖掘的。除非教育部就不给私立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全部摇号,那样还显得公平。如果允许招生一大半,剩下一小半摇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再加上公立学校有招生区域的限制,不是片内不能入学,这也给私立创造了机会。尖子生就这样流失了。


三、即使摇号,摇上了,对于家庭一般的学生来说,学费仍是个负担。

好学生会觉得如果自己考试,也能考上,为啥非得掏摇号的高价呢?

学习落后的学生会自暴自弃,觉得自己去上也是浪费钱,不如不去。所以摇号摇上的学生,也不见得去上。

小升初,既拼的是孩子的实力,也拼的是家长的实力。这种现象是真的需要整治,但如何做,才能更合理?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政策。

对于我们家长,也要理智对待孩子的升学,不跟从,不盲目,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阅读的天空


摇号的措施出台,是教育部门为了平衡学校之间的生源而采取了一种方法,去年郑州市采取摇号和人机对话的方法来进行小升初选拔,采用摇号40%,面试60%的录取方式,对郑州市私立学校的学生进行选拔。今年将全部采用摇号的方式。

去年摇号的过程中,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名单现场公布公证人员现场公证,结果出来之后,有不少成绩不是太好,抱着试试的态度报的名,被摇进名校之后,那叫一个高兴,许多成绩不好的没有选中,最后走的划片入学,所以从摇号的过程中,是公平的。

虽然今年才全部摇号的方式,但各个学校也会有措施,选拔自己的后备生源,毕竟要保持名校的口碑,靠的就是成绩,不过经过几年的摇号之后,会慢慢的拉近私立学校名校与公办学校的距离,从而减少差距,达到教育部门平衡的目的。无论哪种方式入学,我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育。

心/梦想 孟想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谢谢!也希望以后我们能共同讨论关于还是教育的事。


孟想教育


公平


老胡说职场


小升初摇号,是把双刃剑。

最大的公平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平衡。

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好学校和部分无缘好学校的优生。

一、优秀的学生+好学校

这绝对是双赢!

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有优秀教师的教育

优秀或更加优秀的同学的陪伴,

享受门类齐全的运动设施,

在逼格高端的学校艺术大厅演出或者看演出。

有机会得到同样优秀学校交流的机会。

可以在设施齐全的实验室里开发自己的科技小宇宙。

………

优秀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二、普通的学生/较差学生+好学校

  • 学生方

学生和家长做梦都要笑醒!

不过,也不要高兴得太早。

也不排除有孩子跟不上学校的节奏。

………

老师虽然不会明着嫌弃这类学生,

但是总归是拉慢了教学进度,

影响了班级或者学校的平均分。

孩子也因压力过大而痛苦不堪……

—————————

  • 学校方

好学校一般不会轻易放弃一个孩子,

尤其是私立学校(毕竟交了那么多学费)。

但是,好学校的教学进度是比较快的,遇上资质略差一点的学生,

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

引经据典,

孩子在下面恍恍惚惚,一脸懵,

非常耽误教学进度。

老师也很心累。

三、好学校还是应该分层教学

也就是说,

精英班,

实验班,

火箭班🚀,

这些还是必须要存在的,

领悟力强的孩子,

确实应该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

差生优生混编,

优生要陪着听很多基础性的,

重复性的知识点,

浪费时间!

优生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引导,

只要孩子愿意学,

就让孩子使劲学!

也许,科学家就会诞生在这些孩子中间。

总之,从大范围来说,摇号对教育资源平衡有一定的促进。

但是,不能保证绝对的平等和均衡。

也要允许学校适当的进行优秀学生的选拔。

同时,,摇号也会导致学区房房价节节攀升。

双刃剑吧!

我是—— ——

家有初三神兽一枚,

欢迎【关注】,

欢迎【一对一】交流!


睿智的成都妈妈


首先摇号是在当前优质中学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大中城市采用的妥协办法,我认为不公平,但短时间内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从政府角度来说,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快速补齐公办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优质教学资源紧张问题。例如,西部城市,作为新进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户籍人口快速增长,2019年已突破千万,还在继续增长。基础教育领域表现出了,资源不足,分布不均,优质资源紧缺,民办强公办弱等突出问题,开始采用摇号方式,受到很多家长非议,但是作为一个过渡政策,社会整体还是持理解提态度,2019年西安市提出大踏步补齐基础教育短板,计划到2022年秋季入学前,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0所,新增学位16.44万个。针对教育质量问题,实施了名校+工程,已经显现成效。

从家长角度,社会角度看,基础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观念文化的映射,现在唯分数的基础教育现实,和人的成长成才规律不符,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口号,因材施教也无从谈起,背后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问题,与社会观念文化互相作用,使基础教育方向越走越偏。要扭转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让所有劳动者都有尊严有保障,让成功的定义逐渐多元化。比如参考德国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让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这也是绝大部分人的最终合适选择,让学历教育更多承担学术研究性人才培养的职能。


冷眼16967


我们绝不怀疑教育部出于教育公平的初衷,甚至这些举措可以说是为了破解教育均衡难题、实现教育公平的一大狠招。但是这样一个随机的选择,摇号制真的能做到绝对公平吗?

对于小升初摇号上学,听听家长们怎么说?

很多家长都觉得摇号制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一直紧俏。为了让普通学校也能有竞争名校的机会,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也为了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升学条件。孩子们不会因为家庭没有买“学区房”的条件而读不了好学校,也不用过早地投入到学习的重压之中去,摇号已成相对公平的最好解决方案。

也有家长表示并不看好摇号入学。因为家庭给孩子的教育观念一直都是要勤奋努力地去学习,去哪里读书都要凭自己的实力,这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勤奋付出就会得到回报。但摇号了,当孩子们的命运完全交给了运气,与长期以往给孩子的教育理论相悖。

追求教育公平应该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摇号的偶然性、随机性太大,不适合用在关系到孩子人发展前途这种具有严肃性的教育事件中。

摇号的前提是必须公正透明

“摇号”这一机制,做得好就能净化教育乱象,促成生源和资源之间平衡。但前提是摇号必须透明、公正。如果不能把摇号完全暴露在阳光的监管之下,谁知又会有多少“有能耐”的人,冠冕堂皇地将孩子“摇”进名校,其中将会滋生多少暗箱操作和猫腻不得而知。

有人说,所有孩子都应该有上名校的权利。这话说的没错,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就是为了让每个孩子们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任何一个人也都没有浪费其他人学习机会的权利。更直白一些的说法是,招生名额有限,优质资源永远都是稀缺而供不应求的,摇号制只要摇中了一个后进学生的名额,就会有一个好学生失去机会。

公平从来都是相对论

不管是电脑微机派位,还是小升初学校采用摇号招生,从招生形式上来看都能起到合理调节学校资源、生源去向的作用。无论孩子的家庭背景、成绩优差,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就都可以报名。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选择几率,并且在择校后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也有相应的政策调整,看着也确实公平公正,至于最后的去向问题只能听天由命。

但教育公平最本质的不是孩子有多少几率能上名校,这个几率是否跟其他孩子一样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但只要当学校和师资还存在优质和劣质之分时,家长的态度还有重视和无谓的差别时,孩子的努力程度还分专心和随意时,必然不会有绝对的公平。

社会管理从来不是追求表面平均,而是追求内在的平衡,包括资源分配平衡和社会心理平衡。对于这种公平的追求,不是靠手段,不是靠机巧,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基础和合理的结构来支撑,中国教育这条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关于摇号上学,我们并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希望至少能规避类似买房摇号所遭遇的那些激流和险滩,毕竟教育才是立国之本,坑什么都不能坑孩子!


东升天下


不公平


施添


公平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对不存在竞争的基础教育来说,是公平的。对未来存在潜在竞争来说,那些有能力,有实力的学生并不能充分享有对等的教育资源,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幸的是,第二种情况是真实的,但人群却不占多数;不幸的是,国家发展需要高端人才,而有可能摇号会使一部分孩子放慢脚步;不幸的是,一群原来成绩不出色的人从师范毕业后统治着xx部。


光华万丈a


个人愚见:摇号小升初相对来说是公平的,有人会立刻想到两种情况就是,成绩好的未被摇中,成绩不好被摇中。这都会导致学习资源的浪费,但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谁都没有权力根据短期表现剥夺任何一个孩子的受教育义务。仅此,从这个角度讲相对公平。如果摇号的方式再加上个人意愿或家庭意愿访谈,了解孩子或家庭的真实想法,到也可能会让摇号升学锦上添花罢了!

抛开公平与否,摇号升学更多反应的是当地基础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政府部门应有所思考和作为,应给予大力支持,少年强则国强,但少年怎么强?基础教育是根基!


太阳心焰


不公平 但是没有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