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江城子】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所作的,令人读来如梦似幻、扑朔迷离的一首词。文字很美,意境很美,既象是在咏史,又好象是在写男女之情,好似都有那么一点味道……

“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这里写的“神女”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襄阳耆旧传》云:“楚襄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曰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魄为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又一说,赤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今湖北、四川边境,东北~西南走向,海拨1000余米)之阳,号曰巫山之女。”

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里也有这样的记载: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啐兮直上,忽兮改容,须 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 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砠,旦为朝云,暮为行 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意思是说宋玉陪着楚襄王去云梦泽玩,望见高唐之观上有一种特殊的云气,楚襄王很好奇,宋玉回答说:“这就是所朝云! 当年我们楚国的先王就曾经来高唐这里玩过,玩累了,大白天就睡了,梦见一个女子自称巫山之女,自荐枕席。先王来者不拒,两个人就亲热起来了。女子告别的时候,说自己就在巫山之阳,高丘之砠,早晨就是云,晚上就是雨。早早晚晚都在这一带晃悠。先王早晨一看,果然有一种奇特的云气,于是给那女子立了庙,号为 朝云。 ”

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这个传说流传了两千多年,现在我们去三峡旅游,真能看见一处叫作高唐观(又称楚阳台)的景点,就在巫山县城西的山丘上。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传诵。

历史神话故事中的巫山神女瑶姬,据说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她嫌呆在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有一天,王母娘娘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在拨开白云朝下边观望。王母娘娘气得火冒三丈,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了?小心污了你的眼睛!”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反而越发觉得稀奇,她拿定了主意:一定要到下界去!

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她非常随意地来到了巫山脚下,却碰上很多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扶老携幼的,正在逃难。只见乌云滚滚,狂风呼啸,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一声吼,就是一声炸雷;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到处山洪暴发,田地淹没,房屋倒塌,村庄损毁……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拔下了一支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轻轻一挥,立刻风停了、雨住了,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巫山挡住了东去的江水,这里成了一片海洋,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心离开他们,就留下来尽量帮助他们。

后来,大禹来这治水。瑶姬知道后,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终于把三峡打通了,江水流进了大海,水患平息了。

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再说王母娘娘,她听说瑶姬杀死了十二条孽龙,真是又气又恨,又心疼。于是,她让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乘云驾雾地来到巫山找瑶姬,姐妹们看到瑶姬为百姓做的是好事,都愿意陪瑶姬留下来。瑶姬说:“妈妈年纪大了,需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需要佑护。不如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在人间吧。”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她们后来便成了巫山十二峰。

再回到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传说上,宋玉编的这个故事其实还有下文:楚襄王被宋玉一忽悠,对这位朝云仙女也有了 一种蠢蠢欲动的劲头。当天晚上睡觉时还真就梦见她了,醒来之后非常激动,待宋玉一来,好一通描述,让宋玉再写一篇赋。宋玉依言,又写了一篇《神女赋》还留下了一篇极为有名的小序:

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 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 ”王曰:“夕之后,精神恍惚,若有所喜,纷纷扰 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 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宛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非雾非烟影凄迷~巫山神女的故事

另据《巫山志》记载:“琵琶峰下女子,皆善笛。嫁时,群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词》送之。”今人所云巫峡,即琵琶峡也。上有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宋玉赋云:“游阳云之台,望高唐之观。”本以寓讽,后世不察,以儿女事亵之。今庙中石刻,引《墉城记》:瑶姬,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神鬼,斫石疏波有功。今因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真人,即所谓巫山神女。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