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秸稈太多造成麥杆發黃怎麼辦?

天使之翼144965344


你好,發黃原因是播種密度過大,導致麥苗數量過多,麥苗營養不足,出現發黃現象。

建議補肥,一般為缺乏氮、磷、鉀。

1、小麥麥苗發黃的原因

(1)小麥播種時播種密度過大,導致麥苗數量過多,麥苗營養不足,出現發黃現象。

(2)田地地勢低或者排水受阻,導致麥苗泡在水裡,麥苗根部收到影響,會出現麥苗發黃現象。

(3)田地肥力不足,小麥營養不足,一般為缺乏氮、磷、鉀。

(4)小麥麥苗受凍嚴重,導致麥苗嚴重缺水,從而出現發黃現象。

(5)秸稈還田量大,導致麥苗根部無法很好地深入*壤吸收養分,導致營養不良,出現發黃現象。

(6)地雜草過多,與麥苗爭養分,使麥苗營養不良。

(7)根腐病導致小麥根部腐爛,無法很好地吸收養分,使得麥苗營養不足。

(8)除草劑濃度過大,對麥苗造成藥害。

2、小麥麥苗發黃的防治措施

(1)及時澆水、補充肥力,促使麥苗根部深入*壤,吸收養分。

(2)秸稈還田時注意秸稈的量,不能超過20cm,注意壓平。

(3)及時選用合適的除草劑除草,注意除草劑濃度,還有不能使用闊葉類除草劑。

(4)如果是根腐病導致麥苗發黃,可以使用戊唑醇、丙環唑治理。


三農業態


小麥出苗後出現苗稀、苗弱、苗黃、枯死現象,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其實每年小麥播種出苗後,都會有這種問題,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播種過深引起麥苗發黃。由於播種過深,造成麥苗根系發育不良,麥苗瘦弱。這是主要原因。

播種密度過大時會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麥苗過於稠密,麥苗之間發生爭肥、爭光、爭水等現象,導致黃弱苗。應受到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有些地塊尤其是秸稈還田的地塊未壓實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較大,易造成麥苗根系懸空,水分、養分相對缺乏,引起麥苗黃小瘦弱,也會造成小麥出苗不齊,稀疏。

施肥不當引起的麥苗發黃。農家肥、豆餅等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種肥使用過多,施肥位置與種子太近,幼苗、種子易被燒傷,致使葉片或葉尖發黃。

土壤乾旱引起的麥苗發黃。主要發生於搶墒播種,在墒情不足的情況下未澆水的麥田。

玉米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現在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達25釐米。此外,秸稈還田未補充氮肥也會引起麥苗發黃,施用秸稈腐熟劑的地塊沒有增施氮肥,易出現秸稈與麥苗爭氮現象。

地下害蟲也可以危害小麥造成黃葉,如金針蟲、蠐螬等。防治方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根腐病、紋枯病、土傳花葉病等病害引起的麥苗發黃。小麥病蟲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

藥害引起的麥苗發黃。1.拌種量大,造成葉片黃死;2.上茬作物除草劑殘留,如農民在玉米上施用煙嘧磺隆類除草劑,即便正常用量的話,也要與後茬種植小麥間隔3個月以上,才能保證對小麥沒有影響。

缺素症引起的麥苗發黃。缺磷、缺氮、缺錳、缺鉀均會導致小麥發黃。

缺氮型發黃 小麥缺氮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於播種過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櫱肥施得不及時,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現麥苗發黃。其補救辦法是:如小麥苗期缺氮可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開春後缺氮發黃。可於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肥,用2%濃度的尿素液噴肥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缺磷型發黃 小麥缺磷,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麥苗缺磷,每畝可溝施過磷酸鈣45-50公斤,也可葉面噴施補肥,每畝噴施3%過磷酸鈣水溶液60公斤,間隔7-10天,連噴2-3次。

缺鉀型發黃 缺鉀發黃的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後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鉀麥田,可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7.5-10公斤,也可每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後期,每畝葉面噴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60公斤,連噴2-3次,間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顯著。

土壤貧瘠、質量差引起的麥苗發黃 。土壤貧瘠、土壤保肥能力差、播種時底肥不足,麥苗因長期缺肥而變黃。

土壤板結引起的麥苗發黃。土壤板結造成通氣性不良,使麥苗根系活力變差,根系吸收能力減弱,導致葉黃而小,分櫱不能按時出現。

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這是冬春容易出現的現象,防治措施是寒流到來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隔壁小聯


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朋友(農民萬事興)近來黃河以南降雨量偏多,🈶農民朋友反應麥田小麥葉片發黃,爛根,枯萎現象在麥田普遍發生。

近年來,農民朋友化肥使用量增加,小麥腐根病成逐年加重,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小麥黃葉爛根病🈶以下幾種細菌引起,小麥紋枯病菌和小麥全蝕病菌。小麥連年種植,土壤中病菌連年積累,造成根腐病發生,農民施肥不合理重視氮肥,輕視磷鉀肥和有機肥,造成土壤有機物含量降低,土壤板結導致土壤結果發生惡化,小麥長勢弱,抗病性差。防治不當,小麥拌種只有殺蟲劑不用殺菌劑。

①小麥黃葉病和腐根病防治三唑酮+多菌靈可溼性水劑+氨基酸水溶液肥750倍液均勻噴施(晴天下午)也可灌根噴施,7_10天后在噴一次。

②精鉀霜猛辛水分三顆粒600倍液+80%戌唑醇可溼性粉劑3700倍液+18%復酸消粉鈉水劑4000倍噴施,10天后在防治一次。

③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溼性粉劑700倍液+25%洛銅洛鋅-檸銅水劑750倍液+0.25%赤黴乙蕓薹可溼性粉劑750倍液一噴三防。單片發生黃葉時用代森錳鋅200倍灌根。

怎樣提前預防小麥爛根和葉片發黃:因地制宜選用優良品種,淘汰帶病的種子,播種前種子消毒用惡霸靈700-850倍液拌種,陰乾後播種。

多施有機肥,農家肥和氮磷鉀肥,農民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加強田間管理,前茬收貨後及時深耕滅茬,使用發酵過的農家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抑制病菌生長。

發病區可追施尿素5-8公斤補充營養,同時噴施20%嗎啉胍乙銅100克+生長調節劑雲苔素內脂10mI,+葉面磷酸二氫鉀100克閱水27公斤噴霧。希望以上解決問題能幫助你。覺得我說的可以加關注點贊[握手][握手][握手]





農民萬事興


可以做青飼料。要是不能做禽飼料的可以打碎了做農家肥。打碎後把他均勻的撒在地裡。經過圖次方根把它埋在土裡爛掉以後就是合格的肥料。


陝西小七妹


麥返青季,發黃不生長。一般有多種原因:

(1)若面積大範圍廣,主要是乾旱所致,幾場春雨過後可迅速返青。或及時澆水,促進小麥正常生長。

(2)播前整地質量差:土坷垃多,或土壤太虛,或秸稈還田粉碎質量差,形成小麥根系架空,吸水受阻也會造成小麥發黃不生長。一般為塊狀、片狀分佈。對這類麥苗應及早壓碎覆土,澆水細鋤可以緩解。

(3)凍害苗:小麥進入返青拔節期以後,如果遇到寒潮溫度降到0℃以下,就會發生凍害。受害特徵為葉片突然發黃,且均勻;或者是葉片的部分被凍死,似開水燙,以後逐漸枯黃。發育越早的植株越容易受凍。預防措施:合理施肥,以防旺長降低抗寒性,三月上中旬以促為主,及早劃鋤提高地溫,每畝追施 5~10公斤尿素,促進麥苗健壯生長。

(4)病蟲害:小麥根腐病、全蝕病、紋枯病等根部病害,也可引起小麥發黃不生長。一般會出現點片或帶狀分佈。需針對不同病因噴藥防治。



榆林小七


我理解今年小麥秸稈長得旺且稠密,另外就是今年小麥莖葉發黃,對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說明今年小麥肥料沒有少施,在抽穗前植株長得旺盛。至於小麥莖葉發黃是因為植株染菌了,也許是土壤裡的病原微生物,也許是去年秸稈直接還田帶來的細菌和真菌,在今年忽冷忽熱天氣下交替快速生長。氣溫低有利真菌猛長,氣溫高有機細菌猛長,兩者交叉感染就帶來發黃的小麥莖葉,有可能引發今年小麥赤黴病爆發。

解決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噴灑一次生物克菌靈在整個植株和根部,徹底滅活小麥真菌和細菌病原微生物,有利控制今年小麥赤黴病爆發現象。


生物農業第一人


秸稈還田不徹底

近幾年秸稈還田粉碎不徹底,同時秸稈全量還田,秸稈沒有徹底拋撒粉碎,另外土壤沒有進行深耕造墒。由於現在水稻、玉米長勢厚實,秸稈量大,粉碎不精細,深耕層不足20cm,同時土壤與秸稈相互交錯蓬搭導致小麥根部通氣受冷風影響,使田間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很難下扎土壤中,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中的肥力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造墒,每隔2-3年需要深耕,深度25cm左右,目前會出現田間發黃成片發生不均勻。

解決方法:這樣的田塊應及時鎮壓,鎮壓可以緩解發黃,使小麥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另外根據墒情和苗情進行澆水施肥,每畝一般增施8斤左右尿素;由於秸稈腐熟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氮肥,有條件的可以補噴促根壯苗藥劑。



亳州藏紅花


把多的地方拔掉就好了


農人建工


除病蟲再追肥。


風水9647


用機器做成飼料喂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