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唯有回归建安工程成本,才有明天


工程造价:唯有回归建安工程成本,才有明天

从事政府投资审计、工程项目管理30多年,做过政府官员,干过工程项目管理,做过甲方建设工程成本管理负责人,当过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也搞过一些工程造价理论研究和教学讲座,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工程造价这个概念就是个大忽悠。它搞乱了正常知识结构体系,破坏了既有的辩证逻辑规律,践踏了人们的正常思维,使人在工程造价的谜雾中,走不出工程造价理不清、理更乱的谜团;使人感觉到工程造价就是一个没有上色和旋转的“魔方”,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可以玩出无尽的花样。有时,在反反复复地工程竣工结算对审和协调中,甚至感觉工程造价好象就是个妓女,跟谁都可以翻来覆去。仔细推敲其原因,原来是对工程造价的定义以及对其定位存在严重的错误,这才导致工程建设任何一点投资失控,都可归结于工程造价服务质量存在问题,这才导致控制资源的人随时都可指示,要把工程造价调整到什么规模,就可调整到什么程度,这才导致人们普遍认为工程造价不是啥专业技术,谁都可以弄它几下!!这些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程造价是工程建造价格。价格是商品交易的特定范畴,有商品交易就会有价格。在我国商品价格主管部门是发改委所属价格主管机构。也就是,商品价格的确认权属于价格主管机构。其他机构对商品价格没有确认权。其确认的价格也没有法定效力。除价格主管机构确定的价格外,其他所有机构包括定额站、财评、审计等机构确定的价格,只要违反协商一致和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都没有法定效力。而且价格本身就是一个弹性或区间值。只要承认工程造价是价格,它就可以在一定区间内进行调整,它就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发生改变。工程造价咨询不是价格主管机构,根本就不能确定价格。

2、工程造价是建设投资。如果工程造价是价格,根本就不可能是建设投资。投资是投资人在工程建设中预计或实际开支的全部资产。它与价格根本不属于同一口径与层级。投资所发生的主要支出,可能是价格确定的基础,但其全部支出不可能都能成为价格的组成部分。如投资过程中,投资人为管理建设工程,可能在工地附近购置一套房产作为临时办公场地,这也是一项建设投资,但它与建安工程成本却没有一毛钱关系。建安工程成本与建设投资有对应关系,但不是等于关系。而且投资安排与使用具有明确的权属性,投资人可以对投资安排进行决策,而投资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建安工程成本计算与确认的口径。

3、工程造价是施工成本。如果工程造价是价格、是投资,更不可能是施工成本。这三者,不仅角色不同,而且对工程建设管理的需求也不同。施工成本是什么?是施工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预计或实际开支的全部费用。你以为施工方是投资人的儿子,他或她用钱就必须按照投资人的想法去使用?!除非这个人是脑残。即使是脑残,也难以做到中规中矩不逾越既定的内容。那种把工程造价等同于施工成本的想法,其实就是异想天开、脱离实际。


4、工程造价是交易价格。什么是交易?交易是买卖双方经过协商而完成商品权属转移的过程。如果把它视为工程造价,就等于工程造价没有确定性。因为,在交易过程中,买方或卖方都难以做到价格一寸不变,时时刻刻、不同对象、不同地点一个价格。如果认同工程造价是交易价格,就等于工程造价是一条“变色龙”,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就是不同的颜色。如果工程造价是一条“变色龙”,那工程造价人员是什么?是“尤物”吗?!是专门迷惑人的“妖精”吗?!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对工程造价定义的混乱,是造成工程造价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行业地位越来越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诚然,工程造价的概念,对催生工程造价行业的诞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对工程造价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建安工程成本真实性需求以及建安工程成本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唯有摒弃这一多重性的概念,重归建安工程成本计算与确认的轨道,与建安工程成本管理口径对接,现有的造价行业才有可能走向明天!(任已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