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买房租房计划受到疫情影响了吗?省消保委发出警示建议

往年,春节过后是租房、买房消费市场的旺季,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租房、买房的需求如何?消费者又如何判断未来市场? 4月1日,省消保委公布的委托第三方对浙江省居住消费服务领域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浙江消费者预估房价租金稳中有降;消费者购房意愿有延后,但没有因疫情受太大影响;线上找房、购房已成趋势;浙江消费者在买卖房屋过程中维权意识较高。根据调查结果,省消保委发出5点警示建议。

问卷调查

据了解,本次调查覆盖浙江省11个地市,调查对象以年轻人为主,共收集有效问卷5198份。

调查结果显示:50%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小幅下跌;42%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保持稳定;还有8%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会上涨。半数消费者对房价租金下跌的消费预期,可能来自于房产企业和房屋房东在疫情期间有尽快降价促销回流资金的需要。同时,也有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房价租金总体会维持稳定,疫情对房价租金的影响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疫情并未大幅削弱消费者的购房需求,仅有29%的消费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取消买房计划,高达71%的消费者表示在疫情过后仍有购房打算。由此可见,大部分有购房计划的消费者只是推迟或观望,购房意愿并未受到较大冲击。同时,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第三方中介服务买房(卖房):超过56%的消费者表示买房(卖房)通过中介完成;26%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通过中介完成买房(卖房)服务;18%的消费者表示看情况。

线上找房、购房成为一种趋势的同时,浙江消费者买卖房屋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当房屋买卖中发生纠纷时,28%的消费者选择由仲裁委员会仲裁;26%的消费者选择向住建部门投诉;23%的消费者选择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22%的消费者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只有1%的消费者选择不维权。

你的买房租房计划受到疫情影响了吗?省消保委发出警示建议

警示建议

买房租房如何避开陷阱?省消保委发出5点警示建议——

线上看房买房需理性,检查资质是关键。线上找房时,应理性看待市场状况,依托有服务资质、市场口碑好、服务质量优的线上平台,通过专业平台找到心仪的房源。

实地考察,不轻信楼盘销售宣传。为吸引消费者,部分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在宣传时往往会夸大楼盘优势,譬如对口名校、将设地铁站、配套有公园游泳池大型超市等。楼盘配套设施均以政府规划审批为准,没有看到相关规划文件,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的宣传未必可信。消费者买房前最好实地查看,全面了解楼盘情况,比如楼盘附近有无垃圾站、信号基站,离高压线及火车轨道远近等。

仔细全面考量,明确房产性质。目前,LOFT(上下层复式结构的小户型)、SOHO(家庭办公所用)等形态的商品房因总价相对较低,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此类房屋性质为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年限为40或50年。契税、水电费一般按商业、办公标准收取。在转让这类房屋时,还需征收较高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商品房时要全面考量,明确土地用途后再进行交易。

签订正式合同,保护合法权益。部分开发商和房主为使资金尽快回笼,会要求购房人先付房款,暂不签订正式合同,或者仅与购房人签订非正式版的纸质合同。更有甚者,会签下“阴阳合同”,即购房人持有的合同与出卖人持有的合同内容不一致。这样可能会出现一房二卖或者购房人长期不能取得房产证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付款前,要认真查看签订的合同内容,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受损。

充分了解贷款政策,避免资金损失。按照按揭购房流程,购房人应先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办理按揭手续。一旦按揭贷款不成功,购房人就会面临承担高额违约金的风险。因此,消费者在签购房合同之前,应向按揭银行或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贷款政策,了解自己是否可贷款及贷款额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