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受疫情影響,供應鏈管理將會帶來哪些新的改變?

職場宇虹


在全球經濟持續已經高增長了二十年,從2019年全球經濟已經放慢了增長,各個國家經濟體的大框架基本已經定型,中國從世界工廠向創造工廠轉型,把落後的:利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創造經濟的模式轉移到越南等中南亞國家,但是短時間內他們想代替中國還是難以望其項背。

全球的供應鏈命脈還是在中國。無論是高科技,汽車,機械,等還是人力資源都可以在中國配套完成。這得益於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人口紅利。外資或合資企業大量投資中國也是看重以上兩點,還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素質。

全球受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大的經濟體都在遭受經濟的重創,沒有那個國家或是經濟體能獨善其身。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經濟共同體供應鏈的組成框架不會受到影響,經濟活力肯定會減弱,供應鏈管理無論從體量還是質量上說將級是不可避免的。


市場運營實戰


供應商分流、供應鏈備份、供應鏈韌帶拉伸

百安居,國內最重要的建材產地在廣東。當時百安居絕大部分的產品供應商都在廣東,災備預案要求在華東找到備份,還不僅僅是備份,還要把訂單分出20~30%給華東供應商。採購量越大價格越優惠,這樣就完成了供應商的分流,調節了供應商的分佈風險。

供應鏈1.0,就是最基本的供應鏈,生產的東西能夠運得到下游就好,幾百年工業形態都是這樣。

供應鏈2.0,就是全球化的浪潮下面,能夠做到全球資源整合,通過集中生產來最大限度壓低成本,比如說,如果中國組裝iPhone手機在達到成本最低,而在臺灣生產芯片成本最低,那所有的芯片都在臺灣生產,然後遇到全球芯片市場,所有的iPhone都在中國組裝,然後通過中國運到全球各地市場,這是2.0的供應鏈思維。

供應鏈3.0就是要向百安居這樣要建立區域備份,要考慮在另一個區域做一個組裝線備份。未來全球供應鏈,肯定是要建立區域劃分的,比如亞洲區、歐洲區、美洲區,當發生重大疫情或者戰爭的時候,亞洲區和歐洲區、美洲區會發生隔離,但是區域內部依然是完備的供應鏈系統,這樣才能應對挑戰。

供應鏈韌帶的拉伸,就是不斷的測試公司是否能在不見面的情況下,完成供應鏈上下游的溝通、交付。



公司軟實力


供應鏈中斷看不出問題,但是恢復程度來看.中國的供應鏈需要升級。

比如汽車,目前在整車生產基地中有約50%已經復工,但產能利用率普遍較低,平均只有50% - 60%。即使有些確保了供應鏈不中斷和較高的產能利用率,但那也是已極其高昂的成本來實現的,有的用空運零件來保持整車生產,大大降低企業的盈利,削弱了保供的經濟意義。

所以,加快推進物聯網,提高數字化水平,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智能化技術手段賦能的多層次供應鏈,就能具備敏捷反應能力,能防風險,早日自我平衡,有柔性工作流,能在多種運營模式之間靈活切換,實現高效、低成本與穩健並存,


瘋狂韭菜園


國外疫情日趨嚴重,很多公司都開始擔心進口物料會缺貨,特別是從歐美進口的物料。一直以來中國都特別迷信日本的“零庫存管理”,但這次突發的疫情讓許多企業傻眼,如訂單接到手軟的醫療企業,復工了卻缺配件、缺原料,何其難受。

這次疫情還讓大家思考供應鏈集中好還是分散好的悖論。一開始疫情在中國暴發,輿論開始質疑供應鏈集中在中國會產生巨大的風險,紛紛認為這次疫情後會讓很多企業向別國轉移生產,外國政府也會鼓勵企業生產迴流。但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而中國卻平穩的復產復工,讓大家看到只有供應鏈集中且完整的中國才能讓企業生產正常運轉並向全世界提供可靠的產品供應。

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中國扛起全球自由貿易的大旗,疫情後大家會更深刻的發現中國才是供應鏈最安全可靠的國家。開放且強大的中國更會受到全球投資的青睞,中國將會真正成為製造業強國,中國崛起勢不可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