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怎麼能讓孩子變聰明呢?這道題,還真有答案

有家長群裡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你好老師,怎樣讓我孩子變聰明呢?

這個問題一聽就很大,沒有任何情景描述,完全不知道家長想問的是什麼,我猜這是一位新家長,急於追求效果,卻不懂這麼一步步的按照發展過程去幹預。

後來這位家長跟其他人在群裡聊起了天,那些經驗豐富的過來人都紛紛出來指導,而我在想,讓孩子變得聰明,這個【聰明】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有人問我,怎麼能讓孩子變聰明呢?這道題,還真有答案

小時候我成績不錯,老師讓我在週會的時候分享學習經驗,我記得那會兒說的最多的詞就是,數學都是由最基礎的原理一步步推導出更高階更復雜的公式,在不同的條件下帶入,概率幾何都相似的底層邏輯,物理中的電學力學亦然。

其實我們想讓孩子變得聰明,就是想看到孩子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讓孩子建立一套【邏輯思維】,這聽上去很難嗎?並不是,比如上面那位家長在群裡提到孩子想夠著一個東西,但是個子不夠,怎麼辦呢?他不會拿著板凳墊在腳下,是孩子笨嗎?不見得,其實核心原因是這位家長在孩子還沒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功能學習配對的基礎上就著急看到孩子的表現,我希望大家在干預的時候,一定要按部就班,靜待花開。

當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運動和語言能力慢慢提升上來後,後面都會慢慢加上思維邏輯訓練課來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為一個複雜且因孩子而異的長期歷程,在理解的基礎上,以手勢語言進行表達訓練(如食指指物等),逐漸導入言語表達訓練,同時建立有意義音的表達,起初由已有的單音開始,同時可利用實物或圖片進行。

有人問我,怎麼能讓孩子變聰明呢?這道題,還真有答案

訓練過程中還注重兒童對語言符號能進行有意義的表達,並注重主動、流利的交流表達,能正確使用有意義的單詞。開始需從事物名詞開始引入,動詞、形容詞要按照接受信號的情況而定。過程中也可滲透疊詞的應用,視兒童對語言的使用情況,可結合老師的提問方式進行單詞表達,或逐步向兩詞句表達,如:“媽媽吃”,“洗香蕉”等,直至更高級的句式表達過度。當兒童的表達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後,要培養兒童主動表達和詢問表達能力的發展。一般的訓練進階如下:模仿動作(訓練視覺注意力)→聽口令做動作(視覺與聽覺的配合)→叫名反應(訓練聽覺注意力)→強化發音→仿說單音→仿說單字→仿說詞→仿說句子→自動說→練習簡答→使用人稱代名詞→簡單對答→敘述。

(一)培養和激發孩子進行語言表達的慾望和信心

1.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運用最多的策略是鼓勵。能力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閃光點”,從發現他們的優點入手,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不斷強化其積極向上的認同心理,不放過一個微小的動作,只要是行為意義積極的,都可用“做得好”、“你真行”、“你真棒”等語言進行鼓勵。

2、創設成功的機會:

對於語言發展特別遲滯的孩子,適當降低標準,使孩子有成功的機會,這樣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會使孩子從不難獲得的成功體驗中獲得自信。當孩子獲得點滴進步時,則可適當地誇大孩子的進步,因為孩子能有進步,對他來說是不容易的,老師的誇獎“進步真大”能調動孩子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使孩子期望自己能有更大的進步。

有人問我,怎麼能讓孩子變聰明呢?這道題,還真有答案

(二)創造語言交流的情景,培養語言發展的土壤

1)如果孩子用非語言方式表示她想喝水,不要因為她指著杯子就給她。相反,把一瓶關得緊緊的水給她。看著她,等待,你不要說話。等她來說要求你打開,或者他用語言表示請你幫忙時才幫她打開。

2)如果孩子想楔子,給她紙但是不給她筆,(或者給她筆,但不給紙)。看著她,並等待。目的是提高他的主動語言。如果她不說話,把她要的東西拿起來給她看,(這是視覺輔助)你還是不要說話。直到他說了他要的東西,再給他。

3)他想吃他喜歡吃的東西,只要他認識那東西你就不要隨意拿給他,要舉在他眼前,直到他主動提出要求並用語言表達他的慾望以後你再拿給他。

(三)促進評論,引發思維

我們的目的是教孩子觀察環境裡的事情,並且對這些事情作相關的評論,或者根據老師對身邊事物的的描述來做出正確的評論和判斷,先從環境裡的不平常的東西開始,是一個有效辦法。這些奇怪的事可能是自然發生的,也可能是你有意設置的。

比如:把手套戴在他的腳上,同時說:"錯了!"當孩子看著你的時候,你把襪子穿在手上,然後給他機會評論你的行為,等他說:“錯了!”如果他不說話,你示範,說:"錯了",同時你自己搖搖頭,用表情表示這是很好笑的事。或者你來描述他熟悉的一件事物,故意描述錯了,叫他來評論然後改正過來。比如:我在描述國旗的時候我是這樣說的“這是一面紅色的國旗,它是正方形的,在它的上面有4顆綠色的五角星。”我描述完了以後給他一定的思考的時間,然後問他老師描述得對嗎?他說不對,接著我又問哪裡不對了?結果他就把我錯的地方一一改正過來了,同時我還叫他回憶了我當時是怎麼描述的,強調了我把五說成了四,把黃色說成了綠色。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也發展了他的思維能力。

有人問我,怎麼能讓孩子變聰明呢?這道題,還真有答案

(四)訓練內容先固定再變化,由簡到繁,提問的方式由模仿到獨立,思維層層深入

孤獨症孩子刻板、重複的特質,也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優點。以相對固定的語言、形式開展遊戲、交流,他們會感到安全、舒服,只要在他們能完全掌握一個知識點的時候,稍微加入一點新內容,就像搭積木一樣,等穩固了再往上放一塊,孩子會在不知不覺間接受變化。比如:我在教學生認識小蝌蚪的時候,我就以提問的方式來叫他說說小蝌蚪的樣子。我在提問的時候故意放慢了速度,我就問小蝌蚪全身是什麼顏色的?(給他整體的感覺)腦袋是什麼樣子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當他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回答的時候,我就提示了他(腦袋是大還是小?尾巴是長還是短?),這樣減小了回答的難度。他就回答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然後我又讓他觀察,小蝌蚪生活在哪裡?他很容易地回答出生活在水裡,接著我又問他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什麼了嗎?他馬上說不知道。在他有慾望知道的時候我就告訴了他“小蝌蚪長大以後會變成一隻綠色的小青蛙”接著我就拿出幾張小動物的圖片叫他找小蝌蚪長大以後變成什麼了?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小青蛙。接著我完整地描述了小蝌蚪的樣子,然後就要他完整地描述一下小蝌蚪的樣子,我按順序指點小蝌蚪的部位,在描述長長變成小青蛙的句子時我拿出了小青蛙,結果他真的能很完整對描述下來了。最後我叫他根據我提問的方法來問問我。就這樣在我經常進行這種方式的訓練下,他學會了提出簡單的問題,並在一問一答中發展了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思維邏輯家長可以在家裡的生活中訓練,每件事進行順序練習並完成。思維訓練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很重要,讓孩子在說話和做事上有一定的邏輯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