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大發作時應立即送往醫院嗎?其預後如何?

老麥,26歲,現在是一名某社區的環衛工人。在老麥23歲時因酗酒,突然出現了四肢抽搐,眼神凝滯等症狀,每次持續時間10s,每日發作3-5次,最多的時候一天可有20餘次,最後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我,通過檢查確定為癲癇,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與康復訓練,現在的老麥能正常工作了。

癲癇大發作時應立即送往醫院嗎?其預後如何?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

最後都要回歸平凡,

疾病、折磨、痛苦都不算什麼,

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

人生才是圓滿。

對於大發作的患者,由於正處於抽搐狀態,難以及時送往醫院,這時要就地緊急救護,防止跌傷和碰傷。

應立即使患者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儘量讓唾液和嘔吐物流出口外,防止吸人氣道引起窒息。

在患者張口時,可將摺疊成條狀的小毛巾、手帕、布條等軟物塞人上下牙齒之間,以免舌部咬傷。

應鬆解患者衣領及褲帶,取除假牙,移至安靜的場所,直至清醒。

抽搐時不可用力擠壓患者的肢體,以免造成骨折。發作大多數都能在幾分鐘內自行終止,不必採取特殊的治療措施。

癲癇的預後如何?

癲癇預後與諸多因素有關,新生兒及嬰兒期發生的癲癇多半具有腦結構的病變,預後較差;兒童期、少年期及青年期的原發性全身強直-陣攣發作預後較好,大部分較易控制。

癲癇患者能及時診斷治療,則預後良好。起病2年內為最佳治療期,若發病5年後再治療則預後不良;可見早期治療可影響預後,決定疾病的結局。

癲癇患者的心理狀態,對預後也有重要影響。癲癇患者由於發作頻繁,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緊張、自卑的心理障礙,對治療缺乏信心,再加上社會的偏見,對癲癇患者的治療及預後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社會、學校和家庭都要患者伸出援助之手,消除歧視和偏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更好的生活、學習,有利於癲癇患者的治療,並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抑制癲癇的發作。

溫馨提示:

目前醫療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新的治療方法和藥物不斷出現,絕大部分癲癇患者只要合理、正規的用藥治療,能獲得相當滿意的控制。

癲癇大發作時應立即送往醫院嗎?其預後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