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看到一则视频,询问爸爸们是否愿意和模仿孩子们说话,用儿话语和孩子交流!

爸爸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像孩子一样说话?听起来很傻!我不愿意!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而关于妈妈使用儿化语的调查,有一则这样的数据:

  • 36.5%的妈妈经常和宝宝说儿化语。
  • 58.1%的妈妈基本上使用标准语跟宝宝说话。
  • 5.4%的妈妈原先用儿化语,后来改为标准语了。

那么在和孩子沟通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使用儿话语呢?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什么是儿化语?

这类话过去被称作"妈妈语"(motherese),又被称作婴儿指向的言语(infant-directed speech)。

儿化语语通常有以下特征:

语速放慢;

夸大元音;

声调变高;

用比较夸张、抑扬顿挫的语气;

语言简单化,使用简单的词和句子;

不断重复,例如叠字“吃饭饭、洗澡澡”。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两岁前,多用儿化语和孩子沟通

儿话语更好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Cooper 和 Aslin 在他们1990年里发表的论文里面就分别测试了只有两天大的新生儿和刚刚足月的宝宝。

实验前,他们录制了五名女性分别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和成年人说话以及对宝宝说话的语气读出几个句子("早上好。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你在做什么?咱们去散步吧。"),然后把这些音频片段放给宝宝们听。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无论是只有两天大还是一个月大的宝宝,他们在听到成年人使用婴幼儿定向言语的时候,都会更长时间地盯着面前的屏幕。

儿化语提高婴儿学习语言的能力

美国威斯康星洲婴儿研究者格林科夫在研究中发现,父母用“车车”等宝宝常用的叠词跟宝宝交流,因为这一动作表达了更多的同理心,所以宝宝学得会快一些。

曾经Washington 大学和Connecticut 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娃娃音是与孩子相处时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并且在父母与孩子交流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他们调查了上千个婴儿学语言片段,结果他们发现,拉高音调用‘娃娃音’对婴儿讲话,可以提2岁高婴儿学习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学习得快,学习更多的单词,而且学习的效果是没有接受娃娃音讲话刺激的婴儿的3倍。

儿话语,更能和孩子共情

《妈妈是超人》中,贾静雯哄咘咘和波妞睡觉时,温柔地用儿话语说:“你也累累吗?妈妈抱抱!好,那我们去睡觉觉了好吗?”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波妞和咘咘便乖乖地跑到妈妈的怀里,奔向卧室睡觉乖乖地睡觉去了!

比如当我们想让孩子去洗澡时,我们会说:宝宝,我们去洗澡澡吧?

听上去语调更温柔,孩子更容易接受!

当我们使用儿话语和孩子沟通时,会让孩子感到我们的认同和鼓励:看,妈妈和我说话的方式一模一样!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孩子也会觉得被妈妈重视和关注:他们那么喜欢我说话的方式,甚至模仿我说话的样子!

所以,在孩子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儿语是值得家长积极尝试的一种培养手段。

两岁后,和儿化语说再见

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到了两岁半左右,掌握了七百个常用字词的相关发音,可以相对连贯完整地说出句子,也有了更充足和多样的手段来表达自我,儿语就应该从家庭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我家小侄子一直由婆婆带着,和我家儿子年龄相仿,过年回家时,我家儿子已经可以流利地说话,甚至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感情了!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小侄子淘气,去触碰电插座,他会说:我警告你哦,这个很危险,不能碰!

而小侄子只能磕磕巴巴地说:危险!……不碰!

婆婆说:这小孩子的发育都不一样,你们家宝宝学说话就是快,你这小侄子现在说话都是半句半句的,磕磕巴巴!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我也权当是小孩子成长不同的原因。

吃饭时间到了,婆婆喊小侄子吃饭:“小帅帅,快来吃饭饭啦!看奶奶给你做的肉肉……”

顿时,一个“卖萌”的婆婆上线,我恍然大悟:原来,小侄子说话迟,根源在这里――过度使用儿话语

当婆婆一直在用“儿语”和他进行对话和沟通,他缺少了学习大人语言的环境条件。导致他语言能力迟迟未能得到发展!

尹建莉教授说:对婴儿说话时尽量用平和的口气、正规的语言。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就是平时我们说话就怎么说,怎么用词就怎么用,吃饭就是“吃饭”,看书就是“看书”,少用“吃饭饭”、“看书书”一类的叠词。这种儿语偶尔用用也不错,很有趣,只是不要太多。

婴儿的大脑是一台“复印机”,输入了什么就只能输出什么,用正规语言的好处是,当孩子开始学说话时,他就会表达得更自然而准确。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1

扩展法

比如当宝宝想喝水,指着桌子上的水杯说“水水”时,妈妈可以把水递给宝宝然后说:哦,宝宝渴了,想喝水!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这样孩子就对标准语言有了初步的感知,会有意识的去模仿学习标准语言,慢慢脱离儿化语!


2

做一个话唠的妈妈

尹建莉教授在《面对小婴儿,不妨做个“话痨”父母》中说:

对于新生婴儿来说,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新鲜的。色彩、声音、触觉、味觉等都是他认识世界的途径,来自父母的声音尤其重要。

不要因为小婴儿听不懂话,就不对他说话。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回应父母,但父母讲给他的每一句话都在他纯净如白纸般的意识里留下痕迹,成为滋养他生命的清泉。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只要孩子醒着,就尽量多和他在一起,不管干什么,都给孩子说一说。

比如该喂奶了,就一边抱孩子一边说“宝宝肚子饿了吧,该吃奶了,妈妈已经给宝宝准备好了,现在开始吃吧”。

看见一盆花,就告诉孩子,“这是一盆花,叶子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噢,这里还有一片叶子是黄色的,我们把黄叶子揪下来吧”如此等等。不用在意孩子是不是听得懂,就当他能听得懂。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平时我们说做家长要忌唠叨,即不说或少说没用的话。但面对小婴儿却要做个“话痨”家长,把简单的事用尽可能丰富的词汇说出来。

家长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小婴儿第一次听到的“金句”。尤其来自母亲的语言,包含着爱与温暖,是奠定孩子整个生命底色的“红宝书”。


3

陪孩子读书、讲故事

嗯哼大王在综艺节目中金句爆出的例子频频爆出,看了霍思燕一家睡前的温馨活动,才知道,语言表达能力超赞的嗯哼,原来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熏陶下练成的!

视频中,杜江和霍思燕在给嗯哼讲故事时,不时的让嗯哼接龙故事。

杜江说:那天晚上,他回到家里!

嗯哼便说:妈妈,妈妈!

杜江继续讲到:嘉士伯尖叫起来!

嗯哼就喊到:胡萝卜怪,胡萝卜怪?

……

这样的让孩子填空接龙式的亲子读书活动,无形中便会扩充孩子的词汇量,增强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儿话语,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婴儿期、学步期时,我们跟他说儿语,一步步把孩子引入这个新的世界中,温柔,细腻!

但孩子超过两岁,如果我们还再继续“吃饭饭、睡觉觉”,恐怕成了孩子语言力发展的头号杀手!

孩子说话晚、说不清?可能是你这3件事没做对,正确做法在这里!

用儿化语把孩子带入语言的世界,潜移默化地走向标准化语言,才是我们每位父母的明智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