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新东方等巨头幕后军师:6句狠话,给中国企业家洗个冷水澡

1

不是谁力挽狂澜,

都是时间力挽狂澜


现在有的老板、一把手,心态开始慌张,容易手忙脚乱,甚至会做很多错误的动作。


没必要。疫情到目前,个把月的时间,从企业经营来说,真正的困难还没到。


现在我眼前就可以看见,多少“铁嘴利舌”,给了无数的指导意见,都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如果有老板觉得现在是极端困难,两个月没生意,就顶不过去,还是自己准备不足。


像有的人,他本来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突然让他连续三个月一顿都没有,你问他有什么办法?


你有办法借点钱给他,不然呢?他自己肯定是没招。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这个问题,已经没法解决了。或者也不是你解决的,反正到时间,它就过去了,你也没死。


如果企业死了,大不了就从头来过。事情已经这样了,不是谁能力挽狂澜,都是时间力挽狂澜。


不会死的死不了,会死的也救不了。你说现在怎么自救?你现在就不出门,不要染上肺炎就行了,还想什么自救?命保住就行了。


西贝是华与华服务的客户。创始人贾国龙最近说钱只够发三个月工资。


其实,只要他说没钱了,你放心,全中国举手说西贝我来投资的,他都接待不过来。大部分企业都死不了,没那么容易死。


贾国龙也是替大家说个话,别的真活不下去的,说话也没人搭理。贾国龙是给大家做了个贡献。


极端困难的情况出现了怎么办?有三个办法:

一、早有准备

最好的企业就是早有准备,有预案,有演练。


二、扛得住

没有预案,但是企业体质好,扛得住。跟疫情一样,中招了就是看体质,没有特效药。


三、看运气

没预案,企业体质也不好,那就是看运气。


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看运气,如果置之死地都能生,那就没有死地了。


你相信西贝会渡不过去吗?体质这么好的企业,绝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重点要考虑的是:


一、为什么发生这个问题?要对过去进行复盘,找到真因。


二、如何防止这个问题复发?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对策?


很多企业都会从这次疫情学到很多,下一次疫情到来的时候,西贝肯定不会账上只有三个月工资。


最近贾国龙又说在重新思考自己去年“西贝永不上市”的宣言,这才是真正的反思。


西贝、新东方等巨头幕后军师:6句狠话,给中国企业家洗个冷水澡


2

我们之所以寻求答案,

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对问题


比如有人问我,疫情突发,该怎么办?营收大幅下滑,甚至归零了。


这有什么办法?因为你管好了长期,短期自然在你的计算范围内。这么长时间里,你都没做准备,这时候有什么办法?


这叫做临时抱佛脚啊。平时不练兵也没招兵,敌人来了听天由命。没办法,兵来将挡你没将,水来土掩你没土。


当一个问题来的时候,我们往往去想怎么解决。


问题解决之后又忘了,下一次又犯同样的错误。


这是不是常见的情况?


我一直在告诉你问题,你一直在找我要答案。我们要找问题,不是要找答案。


比如说你问我人力成本。实际上现在我周围好多客户,都不担心发工资的问题,一年两年没收入,也不担心发工资,极端的三年也没问题。


这时候不方便说这些企业的名字,说出来遭人恨。


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还有18个月,按18个月来做储备。


很多年前,华为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当时我创业时间还不长,应该是零几年,那时候华为还远远没有今天这么牛,但是也是很好的企业。


他说:“华为永远是冬天,但我们今天有一件过冬的棉袄,帐上有60多亿现金,够我们发两年工资。”


原来华为这么大的企业,老板想的也是如果没有收入,帐上够发多长时间的工资。我们每天点赞华为的冬天论,但是没有真懂,没有知行合一,这一回,都懂了,这不是收获吗?


每个老板都要想一想,这次疫情之后,你账上要保持多少个月的工资。


3

一年颗粒无收不是意外,

而是一个必然


现在这个社会,帐上的现金太多,别人说你在浪费资源,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因为你的钱堆在那没有用,没有用它就没有投入,没有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你对社会的贡献也变小了。


我有时候经常连理财产品都懒得买,因为顾不上,觉得它们不是保底,也有风险。这是我的风险偏好太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金融并不发达,也不是完全市场化,所以在中国的企业,更应该注意自己现金流的安全。


比如说突然有了政策,银行就不给放贷了,或者政府要求给中小企业放贷,银行也不放,那就是没人管你啊。


做生意就只能赚,不能赔吗?你总有赔钱的时候。那没人管你,你就更要储备自己,管好自己。这也和我读历史有关系。


“三年而有一年之积”,耕种三年,就要攒下一年的粮食。


九年存下三年粮食,二十七年就要存下九年粮食。我们老说太平太平,什么叫太平?有九年的存粮就叫太平。


一年颗粒无收并不是意外,而是一个必然。因为隔几年总会有旱灾、洪灾、蝗灾,搞得血本无归。


我比较反感一个词叫“黑天鹅”,没有什么黑天鹅,都是必然。


这次疫情也不是黑天鹅,以前就有过,叫非典;现在有,新冠;过些年还会有下一次。只是人们不长记性,同样的错反复犯。


隔若干年,灾荒年就会来一次,来了之后你说没想到,那是你的问题。


除了灾荒再就是战争。敌人打过来,把你的城池包围了,围城战打上一年半载,甚至三年,那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城里有两年的存粮,你就可以坚守待援;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存粮,人家一包围就把你饿投降了。


自古以来,为灾荒年做好准备,是每个人应该干的。


这个时候你要求国家,国家也没办法,你现在不是发现了吗?国家救不了你。病患太多了,医护人员不够,救不过来,不是人家不救。


当然有一开始的掉以轻心,导致了最后没法收拾。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开始的时候做错了,后来是挽回不了的。这个问题只能靠什么?


时间会解决一切,反正时间到了,到了夏天肯定没事。


只是在这个过程里,有多少人付出了代价,多少人死亡,谁该负责任,那是另外的话。


疫情之后,变化会很大。变化有多大,看疫情最后有多大。


欧洲中世纪黑死病之后,由于人口断崖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了欧洲第一代工薪中产阶层。


同时,由于对上帝的幻灭,又启蒙了文艺复兴。巨大的社会变革。


本次疫情不涉及黑死病那样的人口减少,主要是经济损失,会死掉一批企业。自然就给体质好、活下来的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疫情在“调结构”了。


西贝、新东方等巨头幕后军师:6句狠话,给中国企业家洗个冷水澡


4

要保证你的成功,

能消化你的错误


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判断得对。但你成功获得的效益,要超过你错误造成的损失。


这就是生活。我们要避免哈耶克说的,知识的僭妄。


如果你认为知识能够解决一切,你什么都应该知道,这就是一种僭妄和狂妄。


事实上,我们不仅不知道,而且,我们做事的时候,经常处在四个不知道:


  • 第一,做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 第二,做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第三,做之后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 第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武汉在开始处理肺炎的时候,是不是在这四个不知道的状态下?


他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之后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而且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现在知道了,晚了。晚了之后怎么办,谁来解决?不管谁来解决,最后都是时间解决。


最后这个代价,不是大小,而是惨烈,而且现在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代价。


人在焦虑的时候,什么招都出,反而推迟了胜利的到来。


历史没有对照组。不像种玉米一样,一边是用肥的,一边是不用肥的,这个没法对照。最后反正也胜利了,大家也没有法去总结。


这个就是各自的能力了,就像下棋一样,高手有高手的心得,低手有低手的心得。


没有判断,那就在错误中学习,这也是很正常的。


在尝试中前进,在错误中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你要保证你的成功,要能消化你的错误。


5

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

就是随时保持恐惧


那要怎么防止自己掉进四个“不知道”呢?


第一,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随时保持恐惧。


第二,我们不要求胜,而是要求不败。


比如说始终保持至少要有12-18个月的存粮,这就是叫保持不败。


如果我要追求全胜,那我就把这个存粮拿去投资股票,我这么多钱去炒一把,或者我投资上就会激进。


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


项羽打了一辈子胜仗,一次失败就掉了脑袋。刘邦一生都在逃窜,最后赢了一次就得了天下。


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


很多企业在制定年度目标,都定得很高。大家都认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比如定一个目标:一个亿。


老板把这个目标拼命地往下压,大家就拼命地竭泽而渔。


干到七月份的时候,看来这个一亿的目标,是不可能了,公司再开个会,给大家减轻一下压力,老板再放放水,再不济我也能做七千万吧。那我定个七千万的目标,可能就只能做五千万。


实际上我是非常反对“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这个思想。取法乎上,其实是下不保底的。


你划了一个上限,然后下面是哪?得到哪是哪。


不败兵法是什么呢?我就定五千万,但是我这个五千万是必须实现的。当我把目标定得低,但是它是一个基准的时候,实际上是上不封顶。


最后可能做了两亿,为什么能做两亿?因为运气来了。


我们一生当中是不是都会碰到很多好运和坏运?


由于我控制住了我绝对能控制的部分,当坏运来的时候,它伤不了我。好运来的时候,水涨船高我自然就上去了。


不败兵法,不求胜,求不败,每一年都不败,结果积累下来就是——一生不败。


我们为什么损失越来越大?


因为我们一点都不想损失,总是按“最好的结果”来制定对策。


防线就一道接一道的失守,损失越搞越大。


然后又频频出招,不断解决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继续制造新的问题。


损失最小化,实际上变成了——上不封顶。


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就有“最大损失”的理念,按最后一道防线来安排,最后的损失,可能离防线还有五十公里,自己就止损了。


西贝、新东方等巨头幕后军师:6句狠话,给中国企业家洗个冷水澡


6

谦卑地控制最低目标,

把剩下的交给命运


很多人都风光过,最后都掉下去了,为什么?


就和炒股票一样,只要是炒股票的人,每个人都当过股神,说那时候我炒股票,多少个涨停板,赚了多少多少钱。


钱呢?后来又亏掉了。


首先我们要承认,我们控制不了世界,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很少很少,甚至我们不能控制自己。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还控制全世界?


问题来的时候,你是没办法的。各个专家说怎么办怎么办,我给的办法就是三个字,没办法。


短期之内自己该干嘛,自己都知道。又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你自己心里还没点数吗?


你开餐馆的,现在不能开门,你说你能干嘛,你不知道吗?我搞咨询的,不就是待在家里隔离等着疫情过去吗?我能干嘛?趁这时间读书思考呗。


你问专家,专家能告诉你什么?


现在关注的还是不败兵法。如果你有很多员工在宿舍里,像海底捞一样,怎么管理员工在集体宿舍长期隔离的心理问题,不要再出别的事。


疫情到了现在,要做什么?不是说怎么挽回损失,而是不要再产生新的损失。


现在我们很大的风险,是会产生新的更大的损失。


很多时候我们高歌猛进,假设一切都是最好的情况。最后发现大难来了,一点都不厉害。


一定要用最大的投入,追求最小的目标。用最大的努力,锁定最大的损失。


终其一生,我们只能谦卑地控制自己的最低目标,然后把剩下的交给命运。


一定要有足够的谦卑,这才叫不败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