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单从动漫题材与情节来看,《千与千寻》就已经是十分优秀的,一个虽然光怪陆离却让你感觉很严谨的世界,让人一下就陷入陷入这个世界里,跟着女主千寻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当我们还沉侵在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跟着千寻的脚步去探索,去体验这个神奇的世界,体验着在汤屋的人事物,当我刚刚体会完好像对这个神奇的世界有一些了解时,并为千寻在汤屋的成长感到欣慰时,却发现故事结束了,会感觉有一种意犹未尽,好像错过了什么很重要的感觉,这就是我看《千与千寻》的第一感受,这就是这部动画的魔力,作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就好像爱丽丝进入了梦境一般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又梦幻的感觉,让人沉醉。

从社会层面看千与千寻

在慢慢的了解过这部动漫后你会发现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世界对于作者宫崎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东西,就好像路边的花花草草似的那么平凡。动漫主要还是想表达对10岁少女的告诫,几乎每一句话或者每一个故事都有他背后的深意与隐喻。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例如;先从动漫本身去看,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而被汤婆婆变成了猪是对现实中人们对物欲的贪婪而失去了自我最后变成了猪的一种隐喻,白龙因为贪婪魔法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无脸男是对这个社会对迷失了本性的人们的真实写照,人们为了取悦别人,把自己变成了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为了取悦小千他偷了药牌,为了取悦汤屋的人们他变出金子,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怪物,最后他吐出了污秽才回归了自我,而巨婴和汤婆婆的关系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只会培养出一个自私又毫无能力的人,只有让他自己独立孩子才能学会行走,最后巨婴学会了行走与担当,并且会为了小千离开神隐世界与汤婆婆理论,与前面为了留下小千与他玩而要挟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对坏境的保护,河神变成了腐烂神是因为被人类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等等,这些都是从社会与人性的层面告诫孩子应该怎么去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希望孩子别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

从国家层面看千与千寻

结合日本当时的情况去看这部动画大家又会得出不同的意义。幕府末年,日本在美国海军舰队的威压下,被迫结束了两百年的锁国令,史称“黑船开国”。前一刻还是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体制,转眼间便被外界力量强行拉入了资本主义市场。正是在这种加速化进程之中,整个日本国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空白,成为了日本这个国家的心病。国民的心理还处在传统的封建时期,但是社会却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未经过循序渐进的改革和革命就得来繁荣的果实,看似如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实则如同揠苗助长。这种历史发展的特异性使得我们在日本这个国家看到了许多其他国家看不到的“奇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到许多的隐喻: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泡沫经济笼罩下的东京


比如不要吃太胖会被吃掉的,千寻的父母变成了猪,象征着某些人变得贪婪。 千寻当时说这个镇有些奇怪,她的父母变成了猪。 在198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 ( 消费社会 )中,有些人“变成了猪”,但这些人仍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变成了猪。 一旦有人变成了猪,他们就不会回到人类,而是逐渐开始拥有“猪的身体和灵魂”。 这些人是在说:“我们正处于衰退之中,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吃饭。” 这不仅适用于幻想世界。 也许这不是巧合,而食物实际上是(“类比”)“诱捕迷失的人类的陷阱”。就有形容当时的日本太贪婪而被吃掉的意义。

白龙也是日本的一种比喻,白龙为了跟汤婆婆学习魔法丢失了自己的本心,结果却反倒被她所控制;这是指传统的日本想要通过西方资本主义实现自身的变革,然而却反被西方列强的观念所劫持。日本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后,先进的思想和观念破除了传统文化的桎梏;然而日本却并非欧美国家那样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这种观念纯粹是被灌输的,于是产生了思想上的断层,面临着失去本国民族性的危机。这一点可以从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中看出,古代作为民族主流精神的武士道,在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时却如同以卵击石,这给日本传统观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白从钱婆婆手中偷来的“印章”,便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士道”精神;从“武士道”过渡到“士道”被认为是现代日本社会秩序形成的来源,外来资本主义世界想要通过控制国民的根本性精神从而达到真正同化日本的目的。小千将印章归还给钱婆婆,并帮助白回忆起了自己的真名。这是指日本在全新的国民性洗礼下,脱离国外资本主义世界的控制,与国内传统文化达成和解,从而走上自主的道路。还有在发展的途中对环境的污染,河神和白龙都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变成了他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样子,也表达了日本由于高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千寻和白龙

小结:这就是这部动漫的魔力所在,既有让人沉醉的想象世界,又包含了做人的道理,还包含着作者对人民对国家的告诫与痛心,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动漫也有这样的能力,小时候只看到千寻的纯真,进入社会了的人更多的与无脸男感同身受,还能看出作者对国家的痛心与告诫。这样一部动漫不是有魔力的动漫又是什么呢?

宫崎骏的魔法

平易近人的叙述

《千与千寻》是我见过的第一部宫崎骏,但从这部惊人的电影中,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 善于讲故事的人的特征是使听众移情或吸引他们成为中心人物。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最初的15分钟内,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主角千寻也没有。 我们像千寻一样发现世界,观看真是太了不起了。 但是宫崎骏似乎并没有把这个世界当作令人惊奇的东西。 就像我们工作的世界一样, 世界上的居民们像往常一样对自己的日常事务充满了冷漠。 高高耸立的镜头和雄伟的音乐不会迎合地方和建筑物。 宫崎骏这个地方真是令人惊讶。宫崎骏像演员一样徘徊在角色身上。 他给动画演员增添了我从未见过的微妙之处, 进入这部电影的二十分钟,我完全忘记了这些是动画角色; 我开始照顾他们,就像他们的生活和呼吸一样。 通过千寻,宫崎骏显然(但非赞助地)正在与日本年轻人交谈。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无脸


关注社会的人群

目前,对于日本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复兴感。 许多人认为他们无礼,不尊重老人或祖先。 它们仅仅是物质世界和消费主义的双重产物。 起初,千寻是一个自私的,被宠坏的,抱怨的小子。 但是,随着她深入精神世界,她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放心,更加受人尊敬并且学会了一些举止。 千寻的转型背后的催化剂是无脸男。 一旦他被送入浴室,我们将不再是游客-故事不断发展。 看着工人的贪婪没面子是一种恐怖的喜悦。 宫崎骏青年寓言中的三个主要角色是千寻,无脸和巨婴。 所有这些角色都与世界脱节。他们是孤独的,被误解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但是,当他们一起旅行时,他们团结一致,成为了更强大的人。

关注生态

宫崎骏还谈到了日本的生态。 曾经是美丽的 草原现在变成了亚洲纽约。 不得不在新西兰拍摄《最后的武士》才能使日本人进入世纪之交。 《河神》系列是对污染的一个微妙但朴实的评论。 虽然这两个主题在日本非常流行,但它们也是通用主题,这使“千与千寻”成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连接的通用故事。 我愿意打赌,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有时都会看到自行车躺在湖床上,或者有小孩在不尊重地跟他们说话。 当然,这些主题不是高级哲学。 这些问题每天都以创新,有趣的方式讲述。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最后的武士》选景地


优美的配乐的融合

电影中的声音是熟练完成的。 声音与屏幕上的动作和对象完全匹配。 当白龙一开始就将千寻冲过桥时,我的低音炮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虽然我不会说日语,但我认为配音演员在传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时表现出色。 久石让的音乐非常出色,绝对是我最喜欢的乐曲之一。 他的主要钢琴主题是简单而令人回味。 他动听的动作音乐像锤子一样打在胸前的观众身上。 像所有得分一样,它可以将场景的出色程度提高三倍左右。 与许多作曲家不同,该乐曲并不引人注目。 它在场景中表现出色,但从不霸道。 很多时候它几乎不被注意到,一架唯一的钢琴在背景中轻柔地弹奏,产生出梦幻般的/催眠曲的音质。

点石成金的魔法

《千与千寻》只是一部现代杰作, 它可以在多个级别上运行; 有关日本的社会评论,对古代日本/俄罗斯神话的致敬,一部针对儿童和成人的道德电影,一部抒情音乐会。但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一位大师将这些素材融合在了一起,使他看起来简简单单,却有一颗纯洁美妙的心,就像洋葱一般,越拨开里面,越会发现它是哪个的美丽、那么的洁白无暇。而这样的技艺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这更像是一种魔法,一样点石成金般的魔法。

《千与千寻》:宫崎骏心中的魔法世界为什么那么宏大

结语

这是一部伟大的导演制作的伟大的作品,你很难想象一部作品里面展示了如此优秀的世界还包含了这么多的意义在里面,而宫崎骏完美的把所有的元素融合在了一起,使得观看的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部动漫绝对是人生必看的一部动漫,个人认为宫崎骏大师也绝对是动漫导演的天花板,不只是在于大师制作出了一部如此伟大的作品,更在于大师对社会、对人性、儿童的关怀,并把这些思想融入到作品里,现在的日本在环境与教育上如此重视不知道有没有宫崎骏大师的一笔功劳呢,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最后也希望中国也出现一些这么有深度、有内涵并且关注社会的作品与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