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監控攝像機鏡頭之下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一)

為了解臨港(南匯東灘)的野生動物,我們選擇了幾個機位安裝了一批紅外照相機來進行調查。照相機裝上已經有一個月,今天把數據導出來了,這些平日裡不常見的野生動物,在紅外相機的幫助下,紛紛現出身影啦!監控照相機在這一個月的時間拍到了20多種野生動物,有鳥類,獸類等。根據不同的種類和拍攝時間,我計劃分幾期來介紹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們。本期來看看這個明星吧!請到文末觀看視頻,謝謝!


紅外線監控攝像機鏡頭之下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一)


紅外線監控攝像機鏡頭之下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一)

黃鼠狼(網絡圖片)

黃鼬(學名:Mustela sibirica):是哺乳綱、鼬科的小型的食肉動物。俗名黃鼠狼。體長28-40釐米,尾長12-25釐米,體重210-1200克。雌性小於雄性1/2-1/3。頭骨為狹長形,頂部較平。體形中等,身體細長。頭細,頸較長。耳殼短而寬,稍突出於毛叢。尾長約為體長之半。冬季尾毛長而蓬鬆,夏秋毛絨稀薄,尾毛不散開。四肢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銳,趾間有很小的皮膜。肛門腺發達。雄獸的陰莖骨基部膨大成結節狀,端部呈鉤狀。周身皮毛棕黃或橙黃色。


紅外線監控攝像機鏡頭之下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一)

紅外相機拍到的野生黃鼠狼

棲息於平原、沼澤、河谷、村莊、城市和山區等地帶。夜行性,主要以齧齒類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每年3-4月發情交配。選擇柴草垛下、堤岸洞穴、墓地、亂石堆、樹洞等隱蔽處築巢。雌獸妊娠期為33-37天。通常5月產仔,每胎產2-8仔。與很多鼬科動物一樣,它們體內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氣,在遇到威脅時,起到麻痺敵人的作用。主要以齧齒類動物為食,偶爾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動物。


紅外線監控攝像機鏡頭之下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一)

黃鼠狼

民間諺語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實際上黃鼬很少以雞為食。黃鼬的皮毛適合製作水彩或油畫的畫筆,中國人稱為狼毫。主要生活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泰國等地,中國西藏以及其他很多地區都有分佈。


紅外線監控攝像機鏡頭之下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一)

黃鼠狼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今年的口號是“維護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在此提醒大家保護野生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共同維護好臨港良好的生態,珍惜我們的野生動物鄰居。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社會!讓臨港“生態之城”的美名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