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油菜花經濟”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

3月,是一個金色的季節,迎著春風,監利縣程集鎮永興橋村的兩千多畝油菜花競相綻放。目前油菜進入盛花期,也是油菜後期生長的關鍵時期。為確保防疫與農業生產兩不誤,一大早,監利縣金草帽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無人機飛防隊,開始用無人機進行油菜飛防作業。無人機飛防隊隊員袁重陽:“在盛花期的時候打藥,主要是預防菌核病。用無人機,效率高,不會遺漏,分佈得比較均勻。”

湖北荊州:“油菜花經濟”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

2017年以來,荊州通過積極探索發展油菜多用途,大力推廣油菜“345”高效技術模式,即畝成本控制在300元、畝產達到400斤、畝純效益達到500元。永興橋村油菜種植面積也由過去的1千多畝,增加到現在的2千多畝。監利縣程集鎮永興橋村委會副主任宋敦敏介紹:“通過合作社的託管,從播種到收穫由合作社跟我們服務,節約了勞力,剩餘勞力可以從事其他行業,也帶來了很好的效益。今年油菜長勢喜人,每畝的純收入要達到4到5百元。”

湖北荊州:“油菜花經濟”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

要提高油菜種植的經濟效益,優質高效的種植模式是基礎,然而要實現效益最大化,還必須推進油菜全產業鏈發展和多功能應用。監利縣金草帽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實現油菜全程機械化,開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建立了1.5萬畝油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可基本實現“五統一”,即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機械化種植、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訂單回收,通過回收品種、油菜籽加工生產7D功能菜籽油,提高油菜畝產效益。“去年通過訂單回收近60萬斤菜籽,預計今年可以完成100萬斤以上。今年我們延續了去年的做法,對統一種植的農戶,實行加價收購。”監利縣金草帽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祖清說。

湖北荊州:“油菜花經濟”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

在位於荊州開發區的荊州農業科學院科研基地,乳白色、深黃色、橙色和紫紅色的油菜花長勢正旺,而這正是荊州農科院培育的彩色油菜。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荊州綜合試驗站站長、荊州農業科學院院長陳洪洲介紹:荊州農科院正在培育彩色油菜,用於旅遊觀光,為增加旅遊收入奠定基礎。“今年下半年,我們有豐富的種子來供應全市各地辦油菜花節。”

湖北荊州:“油菜花經濟”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贏”

在大宗食用油中,菜籽油的營養價值僅次於橄欖油。荊州是全國的雙低油菜籽生產基地,通過改良提升油脂加工技術,打出荊州雙低菜籽油品牌,開發高檔保健菜籽油具有廣闊的空間。除了深加工,油菜還可以進行多功能開發。陳洪洲說:“荊州市油菜的種植面積在全國地市排第一位,現在已經達到290多萬畝。種植油菜不僅可以為農戶老增收,還可以在飼料、肥料、旅遊觀光方面進行多功能利用。”


湖北之聲記者 陳勁松

通訊員 張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