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扶貧”雙贏!對口扶貧協作地區勞務人員到青島即墨上崗

“剛踏上新的崗位,感覺活不累,適應挺快的。老闆和同事對我們都很熱情。我覺得即墨的收入比我們那裡高很多,而且環境比我們那裡也好。”在青島德泰線業有限公司,來自青島市即墨區對口協作扶貧縣貴州省紫雲縣的新員工舒顯斌說。

為實現對口扶貧協作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早日脫貧致富,同時也為解決受疫情影響企業缺工現象,即墨區將企業復工與對口扶貧工作同時開展,通過在對口扶貧協作地區設立的勞務協作工作站,採取“點對點”的模式,將對口扶貧協作地區作為勞動力輸出點,即墨區企業作為勞動力輸入點,大力引進對口協作地區勞動力來即就業。

“复工+扶贫”双赢!对口扶贫协作地区劳务人员到青岛即墨上岗

舒顯斌是前幾日紫雲縣第一批乘坐包機抵達即墨的務工人員,隨後,又先後有三批務工人員乘坐包機來到即墨。目前,共有68名來自紫雲縣的務工人員在即墨踏上新的工作崗位。

“真沒想到政府能包機給我們運送員工,政府真是企業的‘及時雨’!”德泰線業負責人邢德茂介紹,“受疫情影響,公司復產復工正缺人,這一下有了20多個工人,有效緩解了企業的人手不足問題。”

疫情期間的勞務輸入,防範措施必不可少,而這一切,早有當地政府和即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做在了前面,“所有來即人員,在出發前均提前隔離,並進行了嚴格的醫學體檢,由當地政府出具健康證明。可以說,到企業後無需隔離,可直接上崗。”本次活動的執行者,青島澳蘭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文砍說,相比乘坐火車返廠復工,“點對點”包機實現了務工人員“出家門、到工廠”,有效降低了遠程運輸面臨的疫情風險,確保所有人員安全健康抵達。

企業復工與對口扶貧工作同時開展,得益於即墨區先前在對口協作地區設立的“工作站”,“我們在貴州紫雲縣、甘肅文縣分別設立勞務協作工作站,對當地有外出務工意願的,由勞務工作站進行統一組織、統一培訓、統一派遣,直接輸送到即墨有用工需求的企業,實現就業和脫貧的‘雙贏’。”即墨區人社局黨組副書記、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劉文謙介紹。

目前,即墨區正在積極與甘肅文縣對接,安排其他批次的勞動者,根據輸出點求職勞動力和即墨區市場需求情況及時配置到位。

與此同時,即墨區在每個鎮街安排“用工專員”,實施“一對一”企業用工對接和政策推送,對一次性外來務工人員用工需求50人以上的企業,則協調對接交通部門等部門,實行“定製運輸”服務方式,政府出資包車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實現返崗,目前全區已為21家有需求的企業,通過“定製運輸”實現718人順利返崗。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通訊員 呂棟 江響世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