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萬榮縣試點農業生產託管服務 實現了農民與合作社“雙贏”

“託管”出農業現代化

6月本該是繁忙的夏收夏播時節,萬榮縣榮河鎮中裡莊村64歲的村民李民卻悠然自得。自從去年他家老兄弟幾個把家裡的18畝小麥託管給合作社後,他一直在外省忙於生意沒回老家。這次回來,除了看看麥收情況,他還讓合作社幫忙種了回茬玉米。今年是中裡莊村小麥全程託管服務的第一年,這一年,他切身體會到了農業託管的便利和高效。他已經決定,如果明年還能繼續託管,他就不會再專門為小麥趕回家了。

去年以來,萬榮縣圍繞小麥生產託管服務進行了試點,在小麥產量高、外出務工人員多的榮河鎮中裡莊村實施了1000畝小麥從播種至收穫全程託管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小農戶圍繞農業生產託管實現農業現代化,不但實現了“你在外掙錢,我代你種田”農民、合作社的“雙贏”,而且還探索出一條“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農業發展新路子。

種到收,小麥也進“全託班”

“種麥、收麥,包括中間打藥、施肥,每個環節我都得從太原趕回來,忙前忙後,買種子、買肥料,收完麥子還得自己找車拉回家,而且我家的3塊地還不在同一個地方,農忙時總是要來回跑,費時又費力。”

提起以前的小麥管理,常年在太原打工的萬榮縣榮河鎮中裡莊村村民李志順有著太多無奈:家裡老人年邁不能種地,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又對土地有著天然的感情,為了不讓自家的土地荒著,他選擇了種植相對省事的莊稼——小麥。每到農忙時節,李志順都要抽空回來,有時候難免耽誤了農時。但最讓他頭疼的是,麥子本身收不了多少錢,貼上來回的路費不說,還耽誤他在外掙錢。

與往年不同,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從小麥生產資料統供、播種、施肥、病蟲草害統防、收穫、運輸、秸稈還田全過程都由合作社來完成,每個農戶每畝地只需繳納260元的服務費,省裡補貼100元,就可以足不出戶,當“甩手掌櫃”。李志順告訴記者,今年,他只是在收麥時回來看了看,過磅時看一下總收成後,由合作社負責送糧到家。

在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統一部署和支持下,去年9月,萬榮縣作為試點開始實施2017年農業生產託管服務試點項目,並從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入手,在榮河鎮、光華鄉、通化鎮等9個小麥種植較為集中的鄉鎮,按照小麥播種+施肥、收穫+運輸環節的階段託管和從種到收的全程託管兩種模式,由評選出的各個社會化服務組織來提供託管服務,各服務組織會與參與的農戶簽訂作業服務協議,商定服務地塊、面積、託管模式、費用、質量等事項。

由於外出務工人員多、小麥產量高、農業合作社條件相對成熟,榮河鎮中裡莊村被選為該縣小麥全程託管的唯一試點村,並由萬榮縣榮河孝斌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承擔該村1000畝小麥從播種到收穫的全託管服務。小麥收穫後,合作社會依照農戶意願,將小麥直接交給農戶,或存入麵粉廠換成麵粉,或按產量折算成現金匯入農民個人賬戶。

小變大,規模經營增效益

“往年,村南片區的小麥比村北的生長條件好、產量高。去年,村北片區的小麥實施了全程託管後,產量達到每畝1000斤,而村南的最高畝產才800斤。”小麥全程託管服務的顯著成效讓萬榮縣榮河孝斌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孝斌感到有些驚喜,首次成功探索也讓他更加堅定了承擔農業託管服務的決心和信心。

“這要歸功於託管之後的規模化連片經營。”李孝斌告訴記者,在全程託管服務開展以前,中裡莊村很多農戶就把自家的農作物交給他來管理,只是以前的模式不成熟,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是農戶自己買了交給合作社來耕作。拿小麥播種來說,由於每家買的品種不一樣,播種完一家往往需要把剩餘的種子從播種機裡拿出來,再裝上下一家的種子,這樣不僅費時費力,影響效率,而且種出來的作物質量參差不齊,更難以保證產量。

“現在好了,農資由合作社統一購買,不僅品種好、質量能保證,而且批量購買還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時,我們通過施肥標準化,避免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加上連片作業使生產效率提高,減少各環節的人工、機械費用,算下來,小麥全託管使每畝地可減少投資50元以上。”李孝斌認為,託管實現了從一家一戶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到規模連片經營,加上統一、科學的管理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農業增產增效是必然結果。

規模作業的另一個優勢是便於大型機械集中作業。今年,合作社請了兩架無人機,對全託管的1000畝小麥進行集中噴灑農藥,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全部高效率完成。“在以前,農民自己打自己家的,費時費力,有的農戶因為誤了農時乾脆就不打藥了,這樣產量也會受影響。”李孝斌告訴記者。

該縣榮河鎮副鎮長餘永紅非常支持和看好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他認為託管服務讓專業的組織和機構去種地,老百姓可以安心在外務工經商,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讓更多的農民真正脫離土地,增加更多的農業之外的收入。

少到多,大面積推廣呼聲高

“你的地,我來種,管理歸我,糧食歸你。”“你在外安心打工,我在家幫你種田。”這些農業託管服務的標語讓中裡莊村68歲的村民李俊功心裡感覺很踏實。他認為,小麥全程託管後,土地還是自己的,種什麼作物、種多種少還是自己說了算。去年,他把自家10多畝小麥全部託管給了合作社,沒想到比去年增收近2000元。李俊功覺得這樣的好政策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好事,他希望農業託管能連續長期實施,並不斷擴大託管面積,增加託管的作物種類,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據悉,作為全市唯一的試點縣,萬榮縣此輪試點項目共享受國家補助資金430萬元,補助標準為市場服務價格的30%,單季作物每畝補助不超過100元,剩餘的費用由農業生產合作社向農戶收取。經過實地測算,該縣確定了10.8693萬畝的小麥種植總面積,並對各鄉鎮實施任務進行了分解:階段託管補助面積10.7693萬畝,補助資金420萬元;全程託管補助面積1000畝,補助資金10萬元。

因為有政策的引導和資金扶持,農戶爭取託管的積極性都很高。該縣光華鄉楊蓬村的3000多畝小麥去年全部實施了“播種+施肥”和“收穫+運輸”兩個階段的託管。“與合作社簽訂協議後,合作社就負責安排農機到地裡作業,不用自己聯繫收割機,也省了排隊等農機的麻煩 。”該村村民李振啟告訴記者,以前,集中收麥子的那幾天,大家都想讓農機手早點給自家收,村民因為搶農機而吵架的事情時常發生。

楊蓬村村民李克龍今年47歲,主要從事生豬養殖,3000頭豬一年能給他帶來七八萬元的可觀收入。相比之下,種小麥在他看來基本屬於無利可圖。今年,他家的20畝小麥都交給合作社進行階段託管,用他的話說就是,“現在種小麥能見錢了。”他希望楊蓬村也能爭取到全託管的試點,這樣,不僅小麥能多賣錢,他自己還可以騰出更多精力幹好養殖業。

“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既讓農民省心省力,又滿足了農民的戀地情懷。”該縣農委負責該項目的總農藝師賀春娟告訴記者,從今年的收成情況來看,託管服務項目的總體實施效果好,群眾滿意度高,沒有不良信息反饋。她認為,實施糧食作物生產全程託管不僅培育壯大了社會化服務組織,還可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並且有利於發展綠色高效農業。目前,這項工作尚處於試點階段,相信未來各項政策會更加完善,讓更多農戶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