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習書雜記》

習書雜記


餘習書四十載,其間時有續斷,近五年全心投入,略有感觸,記之一二。

古之法帖,芸芸眾矣,其中經典者,餘奉之如書聖當前。習書首務臨帖,需恭敬勤勉有加方可入門。臨帖要者有三:

一曰取神。於書家精神風骨、學識氣度處把握揣摩,進而追隨;

二曰取法。於點畫、結構、章法處得其形似,由形得其神采,形不似則神不全,故臨帖之要,首在形似,必惟妙惟肖,方得第一步功夫;

三曰取筆。黃山谷雲:“書中有筆,如禪句中有眼”。筆畫實處見筆力,使轉虛處見精微。故字之眼在於筆畫連接處的表現與安排。

方放《習書雜記》


為書最難學謂之境界,羲之蘭亭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書者,當以大人襟懷,目流上下坐究八荒,如易經觀卦所言風行地上謂之觀,用全身心之生命,圓融無礙猶如風行大地吹拂萬物一般體悟事物之理,進而物象、心象、書象互融互滲,將我之生命與書法之生命合而一體。在仰觀俯察之際體會自然之道,使之冥契於書法之理,燦爛變態於毫端,從中體味蘊藏於書法中的深層妙意。

方放《習書雜記》


書法,有謂之小技,亦有謂之大道,謂大謂小,在於書者境界。以技問道而進於道,大者也。然,書技必達至庖丁解牛般純熟方能達至由技入道之境,故書法乃小技大道也。

方放《習書雜記》


以一管軟毫,去界破天地、物我、身心,是時,於興會處天機自張,能書者與所書者會然一體,此時身心怡然,不知有我不知有書而自能書,謂之暢神。

如宗炳《山水訓》雲:“應會感神,神超理得。”古人之語,實不虛也。此之境界,當是古今書家共同的精神追求。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書法《節錄人間詞話》局部1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書法《節錄人間詞話》局部2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書法《張岱陶庵夢憶數則》(局部)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習書雜記》


方放《習書雜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