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腸梗阻”,給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原標題:《給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復工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小微企業如何貸款?房租能否減免……青海省企業商業開工開業和重大項目開復工領導小組分撥中心辦公室內,工作人員對這些問題了然於胸,第一時間聯繫相關專項組、聯繫訴求提出者、完成訴求處理,為企業復工復產按下了“快進鍵”(見3月24日人民日報)。

連日來,青海省實施“五專”舉措,助力復工復產,收到明顯成效。事實證明,只有抓好政策落實和服務配套,讓服務措施同步跟進,大力破除“腸梗阻”,才能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全國多地復工復產正有條不紊大力推進。並且,國家也出臺了許多具體措施。比如: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健康碼”跨省份互認共享的3種實現方式,無論本地是否建有“健康碼”,都已能夠基本滿足跨地區“健康碼”互通互認的需求。所有這些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既打通了“堵點”,又補上了“斷點”,為復工復產、人員有序流動創造良好條件。

然而,復工復產在少數地方卻遭遇了“腸梗阻”。有的工人已返回工作地,卻被強制要求隔離14天;有的地方只認通行證不認“健康碼”,進出社區都要“憑證”出入而不是掃碼出入;有的“點對點”大巴包車到達目的地附近還被勸返……究其原因,是政策傳達不到位還是政策執行跑偏?

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增強責任擔當、搞好服務配套、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儘快打通“最後一公里”,給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強化責任擔當。毋庸置疑,復工復產帶來大量人員流動,容易給疫情防控增加風險,但既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搞發展,也不能以犧牲發展為代價而消極盲目保安全。幾十天來的抗擊疫情經驗表明,只要做到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完全能夠把疫情風險降到最低。只有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很多得力措施才會派上用場,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順利推進復工復產。

搞好服務配套。當前,有的企業復工復產所需手續可能比平時更復雜,甚至有的還需要“急事急辦”。比如:有的企業辦理變更業務,可能需要“網上辦”;有的辦理公告業務需要“預約辦”等。所以,只有想在前、做在前,未雨綢繆,因地制宜,制定全面、科學的工作方案,才能既不違反基本原則,也不機械固執,還能積極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同時,還要大力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些地方復工復產遭遇“腸梗阻”,不是相關部門不知情,而是“不作為”“慢作為”,害怕承擔責任,進而裝聾作啞;有的以形式主義應付形式主義,缺少具體抓手和真正落實。復工復產也是一面鏡子,領導幹部的思想和相關職能部門的作風被照得一覽無餘。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力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是復工復產的強大“推進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