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2020年开年的一场疫情,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坚韧和担当,让无数中国人为之自豪。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疫情考验,更是让无数海外华人华侨,深刻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和包容,一个有着深刻底蕴和博大胸襟的中国对于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但中国今天的强大绝不是几句赞美说说那么简单,我们的底蕴也不是随口泛泛而谈,我们的自信来自于从未间断的文明传承,而这些文明的起源,今天开起来依然是那么的波澜壮阔。

通过了解中国何以而来,对我们非常重要,自信从来都是不是自大和盲目,我们的骄傲,必定是出自那种血脉里的,只有理解了这一切的来历,才能对自己的国家更加自信,才能让这种自信来的更加从容和笃定。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打碎房子国人心惊

20世纪的前半段是中国风雨飘摇的时刻,这种危机感不仅仅表现在国家孱弱和被欺负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这个国家在那个特定时期彻底失去了自信,最大的表现就是,我们不知道中国从何而来了,这对于当时处在动乱和不安中的国家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中国从何而来,这个在几千年里从来都不是问题,书里说的很明白,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尧舜禹夏商周,这些由来全部都写的明明白白,细节清楚枝繁叶茂,相关文章典籍也是汗牛充栋,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都只以这种笃定的心态不断发展。

直到一个天才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这种天才名叫顾颉刚,就是以他为首的疑古派,彻底否定了这个国家早起的无法差事的历史,直接把周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甚至是连周朝早起也都要去质疑,这个在当时的学术界,无意于引爆了一颗原子弹。

要说顾颉刚是个天才,这个称号他绝对是能担得起,我们现在看来这种质疑似乎也没什么,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提出这种质疑,那绝对是一种惊天动地的举动。

顾颉刚怀疑历史的真实性,是从娱乐活动开始的,比如说看戏这件事,普通人看戏也就是个消遣,当年的看戏是主流文化娱乐活动,所以顾颉刚爱看戏,也没什么好奇怪。

但是顾颉刚这个人爱琢磨,通过看戏他琢磨出一个道理,就是一个故事,年代越是靠后,他变现出来就越是丰富,细节就越是清楚。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举个例子来做,大家都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面就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她是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故事的源头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记载。

可是慢慢到了后来,孟姜女的故事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孟姜女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故事的细节也开始变得丰富,什么夫妻恩爱呀,情比金坚控诉服徭役之类的情节全部都出来了,顾颉刚发现所有的故事都符合这个规律,于是顾颉刚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名字叫做历史的层累学说。

顾颉刚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历史的记载大多数都是被后人不断加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史料,都不知道被多人添加进去了多少不可靠的东西,于是那些没有经过验证合适的历史都是不可信的,并且顾颉刚还联合了当时的一批青年学者,编辑了7大本的《古史辩》,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在民族危亡时刻,突然有人说,你们的历史都不可靠,这种思想是在太吓人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对于祖先的追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的历史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分支,这个就是考古学。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四堂定乾坤

顾颉刚的这套理论,本质上就是受了西方考古学的影响,既然文字的东西都不可信,那么从地下挖出来的东西,肯定是被改动最小的,所以出土的文物此时对历史最无可辩驳的证明,顾颉刚虽然打碎了这个华丽大屋子里早起最精美的瓷器,但是他却完全没有能力去重建他们,他留给我们的是个满布疮痍惨不忍睹的古代历史。

中华大地文化的自信和活力就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收和发展,当时并没有人过多的指责顾颉刚在学术上的造诣,毕竟他的这种质疑,古人断断续续也有,只不过没有他这么直接和彻底,而且我们的文化一向都不是封闭的,你说的有道理,那我就信你,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疑古论出来之后,正当学术界手足无措的时候,也有点宿命的味道,在整个民族最为难的时刻,甲骨文被发现了,这可是几千年来最重要的发现,甲骨文可是殷商时代直接刻上去的文字,是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证据。

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但是出现了甲骨文四堂,算是彻底稳住了阵脚,彻底把中国的历史稳稳的定格在了至少是殷商之前。

所谓甲骨四堂,是对近代在甲骨文研究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四位学者的统称,因为他们的名号里都有一个堂字,分别是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这其中又以王国维的工作最具有开创性,成就也最大。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王国维最大的成就就是通过和《史记》的对照,他发现了这些古老的殷商甲骨文记载的撒花姑娘王朝的先王的名号居然和《史记》上记载的,能够一一对应,这可是亘古未有的辉煌成果,从此《史记》在史书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而且也板上钉钉的把中国的历史确切无疑的,有实物支撑的历史,往前推进到了商王朝,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说王国维挽救了整个国家都不过分,甲骨文的发现,也让当时的学术界兴奋不已,前面说的甲骨四堂就是研究甲骨文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成就大大拓宽了中国历史有实物支撑的年限。

很多人在面对一时难以回单的质疑,一般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自从顾颉刚的疑古学说提出之后,中国对待自己的历史,从来都没有回避过,我们的不断考古发掘,把我们的历史不断向前推演,而且关于中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慢慢有了更为确切的答案。

这就是中国文化何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我们从来都有着一颗包容的心,不断的融合才能进步和发展,而且考古证据也在不断证明着,中国的起源也是一步步不断融合的结果。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定都二里头

中国自从考古发掘以来,成果不断,这些成果大多都是以当时的发掘地来命名,而这些地名在被人熟知之前,可能就是一个很小的村落的名字,比如陶寺这个鼎鼎大名的地方。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这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这里的都邑全部是用夯土铸成,这种方法直到近代的农村依然在使用。

夯土就是一米见方的土块不断夯实,然后用它来构建城池,陶寺遗址的城宽约8米,周长大约7公里,围起来的面积达到了280万平方米,这种规模的城池是个什么水平,故宫也不过才72万平方米,而陶寺的面积却比故宫大四倍,足见这样的建筑群落作为当时的区域中心是确定无疑了。

陶寺遗址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等级差异和贫富分化,有些富有的墓葬极其奢华,随葬品达到一二十件之多,但是这些墓葬数量只占到陶寺地区墓葬数量的十分之一,说明当时的金字塔式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已经形成。

但是陶寺人有点小富即安的感觉,只知道享乐,与周边文化交流也比较少,所以并没有继续蓬勃发展成为更大范围的中心,要说到辐射全国,影响巨大的都城遗址,就要说道我们今天的主角,二里头遗址了。

前面说到的陶寺只是已知的几个文明点之一,他们大小不一,共同构成了当时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而这些支流和脉络,渐渐汇集到了二里头这里,在这里诞生了更为宏大和先进的二里头文化,现在大部分学者更倾向于认为这就是夏朝的都城。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公元前2000年左右,陶寺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二里头时代,陶寺也被纳入了新的王朝体系中去,而二里头文化之所以能够最后胜出,最为关键一步就是他有着庞大的辐射网络,不断的同周围部落进行文化交流和输出。

当时中原地带邦国林立,各种文明在这里交汇,二里头文化的兴起明显是多种源头交汇的结果,不像是当地土著文化。

二里头遗址明显是认为规划的,非常的规整,两纵两横四条大道围绕出一个区域,作为宫殿区更是精心设计的结果,这里出现了大型的多进院式的宫殿结构,成为了后来流行几千年的中国宫殿的布局。

其他各种功能区域也比较明显,什么祭祀区,生活区,作坊区等等,这些非常明显的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这里的辉煌在想我们展示着中国那最为澎湃的生命力和先进的文化起源。

为什么中原地区会诞生了许多早起文明并形成了强有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呢,主要原因就是中原地区地理位置处在核心地带,不断的同周边力量发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碰撞,正是这种交汇纵横的地理位置,不断决定了中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也成了日后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国家战略。

关于何以中国的问题,迄今为止依然有很多细节问题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已经能够非常清晰的勾勒出一幅祖先发展的画卷,这幅画卷明确的向我们展示了何以中国这个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知道的答案。

何以中国:这个在疫情面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国度,究竟从何而来


患难之处方显英雄本色,中国这次能够成为世界的担当,并不是偶然的,我们的民族自信更多的是源自于历史深处的那一份淡然,多少大风大浪我们都过来了,眼前的困难也一定会被战胜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一点何为中国的历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