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疫情焦慮了,讀點高質量的內容吧

疫情從1月下旬媒體開始大規模報道,到今天已經整整1個月了,你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是不是還先去看眼感染數字漲了多少,刷刷群裡轉的各種真真假假的新聞和謠言,心情忽喜忽悲就像心電圖,一會兒衝上雲霄,一會兒跌倒谷底,煩躁、焦慮、失眠、噩夢,幹什麼也不踏實,不誇張的說,這場新冠肺炎把大家憋在家裡這麼久,都快釀成全國人民的集體創傷性事件了。

別為疫情焦慮了,讀點高質量的內容吧

疫情防控固然重要,但你不覺得這樣的一個月,你已經被病毒綁架了嗎,根本沒有成長。百歲人生也不過只有短短1200個月,就這樣虛度了一個月,是人生多大的損失呀。其實,你每天都在閱讀大量的文字,與其刷朋友圈,看不靠譜的公眾號文章,何不讀一些高質量內容呢?

你每天的信息輸入非常重要牛人跟普通人的差距,其實就這3點區別:

  1. 信息環境(輸入)
  2. 決策模型(處理)
  3. 行動表達(輸出)

你每天閱讀的文字,就是你所處的信息環境。天天被沒營養的無效信息包圍著,你跟牛人之間的距離只能越拉越大。


別為疫情焦慮了,讀點高質量的內容吧

你是不是覺得平時閱讀的內容,質量也不低呀,經常看10w+的文章呢。我猜,你經常讀的內容無非這4類為主:

  • 新聞:時效性太強,信息價值稍縱即逝,想從官方的新聞稿裡抓到一些有用的內容,恐怕太難了;
  • 朋友圈:首先要看你加的好友質量,大多數人的朋友圈,充滿了偏見、抱怨、謠言和負能量,你真的覺得你能不被充滿情緒的偏見裹挾嗎?
  • 娛樂八卦:不管誰跟誰好了,誰又出軌了,總是操碎了別人的心,僅僅是聊八卦的談資而已,對自己的成長一點好處也沒有;
  • 解決生理需求的小說、笑話、或抖音快手的小姐姐跳舞視頻之類的,就不在有效信息源之列。

這些內容即使有10w+的閱讀量,也只能說明有很多跟你一樣的普通人,被陷在這裡無法自拔呢。

別為疫情焦慮了,讀點高質量的內容吧

那麼,高質量內容到底是啥?我覺得可以從乾貨度、深淺度、時效性、目的性這4個維度來評估


乾貨度


首先,衡量內容質量高不高

,是不是乾貨,可以從這3個方面來看:

  • 有方法,有案例
  • 不光有雞湯,還要給湯勺,實施方法的路徑可靠,可實現,可執行,過程中無斷檔。
  • 合邏輯,能證明
  • 推導過程是不是環環相扣,有沒有邏輯上的硬傷,證明結論的數據要符合統計學依據,如果只有我家鄰居張姐王叔用了特別好等這樣個別案例是不行的,即使做不到大樣本雙盲對照試驗,至少要滿足正態分佈要求的35個以上的樣本中大部分驗證成立吧。
  • 有概念,有關聯
  • 內容要系統性,要有體系,要結構化,才能是有用的知識。碎片的孤立的內容就像空氣中的塵埃,很快飄來又會很快飄走,對你來說是沒有價值的。


深淺度


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雖說結構完整、體系健全的內容很乾貨,但你可能並不覺得是好的內容,因為對你來說太難懂了,很有可能讀到半截就放棄了。其實更重要的是,內容要能跟你自己腦袋裡已有的知識進行關聯。

有個神奇的數字是85%,也就是說,如果你所閱讀的內容中85%的概念是你腦袋裡已有的知識,又有15%對你來說是新知識,那這篇內容的深淺度,對你來說就正好合適。你讀起來會感覺酣暢淋漓,又能有新的收穫,讀完你肯定覺得是篇好內容。所以,文章的深淺度並無好壞,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比如,大多數媒體文章和觀點,還有普通公眾號的套路化的口水文,偶爾看看就行了,因為營養含量太低了。還有像《李翔商業內參》這種過於濃縮的內容,缺少內容的展開和案例分析,屬於內容呈現的深度太淺,也不易吸收。

當然淺的也有值得推薦的。像劉潤的《5分鐘商學院》

樊登讀書,我感覺深淺度是很不錯的,他們倆很擅長把新概念關聯到大眾常識中去,語言淺顯易懂,案例豐富,比較適合初學者或一般大眾。

深度內容也有很多優秀的可以推薦,比如L先生說、孤獨大腦、思想鋼印、人神共奮等這些公眾號的文章,筆記俠偶爾也有深度長文轉載,還有《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我至少聽加閱讀有小20遍了,這些內容深度和廣度都是非常可以的,能看出作者的多年行業積累和豐富的知識底蘊,但並不適合大多數讀者,因為超出常人認知邊界的內容有點多,讀起來會覺得吃力。


時效性


開頭我提到新聞的時效性太短,但時效性又很重要,因為一旦過時了的內容,就不再適應當今社會和未來的趨勢。當下的市場和人群的特徵,又決定著我們的商業決策是否正確,我們的努力方向有沒有跑偏。那麼,我們怎麼獲取高質量的時效性內容呢?

我推薦這3個內容渠道:

  • 行業資深媒體例如教育行業的多知網、芥末堆看教育、藍鯨edu;創投領域的36Kr pro、鉛筆道、蛋解創業;體育領域的懶熊體育;小程序領域的見實;增長方向的增長研習社增長黑盒
  • 行業研究報告:雖然有1個月左右的滯後性,但能大致看到市場全局,內容的正確性也有調研機構官方的背書,數據大概率是可信的。能獲得行研報告的地方有很多,比如199it、起點財經社群、艾瑞諮詢、易觀智庫、企鵝智庫、阿里研究院、360研究院、清科研究中心、投中網、QuestMobile等等;
  • 行業老炮社群:我加的一些很活躍的社群,例如互聯網老炮群,產品經理群,CTO群,MBA群,俱樂部聯盟,創業者群,小程序開發者群,KOL社群等,這些是我的一個重要時效性信息來源。這個一般只有資深人士能混進去,這個對於新手小白有點難。

時效性信息一定要甄選,質量不高的或者營銷味太重的,就果斷放棄,不然很容易浪費最寶貴的注意力。


目的性


有目的性的獲取信息,一般是為了要解決某些問題,這時我們常常會首選搜索引擎去搜一下,但我們也經常在百度谷歌翻了好多頁也沒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或者很難分別哪個答案說的是對的。這種場景,我更推薦去專業類網站或APP找答案,比搜索引擎找到靠譜答案的效率和可能性更高:

  • 經驗類:知乎、百度經驗
  • 概念類:百度百科、MBA智庫
  • 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搜索,隨著得到上線的電子書越來越多,未來會成為線上圖書館,對搜索的價值會變的特別高
  • 設計類:設計導航
  • 產品運營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MCAFF、鳥哥筆記
  • 技術類:CSDN、掘金、SegmentFalut、Github、imooc
  • 企業信息類:天眼查、企查查
  • 早期創業投資:IT桔子、鉛筆道、創業邦、i黑馬

先推薦這些,你還想找哪類我沒提到的,可以在公眾號給我留言。


別為疫情焦慮了,讀點高質量的內容吧


另外,獲取信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這裡說的是經典,不是暢銷書。掌握快速閱讀的技巧,可以讓你一週吃透一個領域,掌握了這個超能力,無論在職場還是商場,就沒有什麼知識能難倒你了。感興趣可以閱讀我之前寫的一篇推文:《 》。

如果你讀書實在費勁,也可以聽書呀,互聯網和AI技術讓世界越來越方便了。

樊登讀書、得到的每天聽本書、喜馬拉雅等等,很多解讀的聽書內容,讓你可以快速瞭解一本書中的內容和價值。如果你不喜歡別人的解讀,執意想聽原文朗讀的話,推薦你得到電子書的語音朗讀功能的體驗也已經很不錯了,和AI男聲、AI女生比起來,我感覺羅胖的聲音模擬的還是很不錯的,不光分詞斷句沒有問題,竟然還有抑揚頓挫,比幾年前我聽喜馬拉雅上的電子音強了不知多少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