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新動能不斷壯大“高質量”穩步推進

開欄的話 金秋十月,歲物豐成。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我省在難中行、往實裡做、向高處攀,推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今起,本報開設“前三季度經濟觀察”專欄,透過數據分析解讀、觀形察勢,展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步伐。敬請關注。

時間的腳步不停,振興的奮鬥不止。轉眼間,2019年已過大半,金秋十月,遼寧再次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振興答卷。

10月24日,我省發佈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7%,高於去年同期0.3個百分點。全省經濟運行保持了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釋放出穩增長、穩預期的積極信號。

在外部挑戰增多、下行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遼寧經濟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緊跟全國發展步伐,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這充分說明,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思路與實踐,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數據只是有形的表達,掰開析透才能窺清本質。在前三季度一系列經濟數據背後,我們能真切地看到遼寧經濟運行中顯現出的新亮點,以及由此所積蓄起的新動能,這些將推動遼寧的振興航船駛得更穩、行得更遠。

穩中有進 結構更優

5.7%,單從數字上解讀,並不是“一飛沖天”的高增長,甚至與首季和半年相比略有下降。但在省政府參事喬軍看來,這仍說明遼寧經濟是穩中有進的。“如果把近年來遼寧的經濟增長數據繪成曲線,就會發現我們的上行勢頭保持得很好。”

事實也正是如此。前三季度,全省經濟穩的基礎在持續加強。

遼寧是工業大省,實體經濟是我省經濟的主體。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在我省工業的支柱產業中,裝備製造業和石化行業分別同比增長7.4%和9.3%,華晨寶馬在汽車行業不景氣的形勢下,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7.8%和20%。全省41個工業行業中有25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達61%;68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40種產品保持增長,增長面達58.8%。

“只有以工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穩定增長,才能帶動金融、商貿、物流等諸多行業的增長,從這方面看,遼寧經濟穩增長是符合預期的。”喬軍說。

另外,今年我省糧食再獲豐收已成定局,預計今年糧食產量將明顯高於去年。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48734.6億元,同比增長9.4%。一二三產業共同構築起遼寧經濟穩增長的基石。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物價的“天花板”,就業的“地板”都很穩固,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0.7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的96.9%,進一步佐證了遼寧經濟一直在合理區間運行的判斷。

同時,全省經濟需求側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投資結構中,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佔比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投資增長迅速,新開工建設項目投資額增長較快。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325.1億元,同比增長50.3%。出口結構不斷改善,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中東歐17國進出口增幅分別為3.2%和23.4%。

創新引領 動能轉換

今年8月22日,東北科技大市場網絡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已引入32家服務機構,與15家金融服務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新增科技成果等信息5000餘條。

與此相關聯的是,前三季度,全省落地轉化科技成果超過2500項,技術市場登記合同成交額達到293.9億元,同比增長20.5%。

觀察遼寧前三季度經濟形勢,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創新為引領的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加快,為遼寧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全省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0%,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8.3個百分點。高新產品增長較快,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1.9倍,服務器產量同比增長86.4%,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62.6%,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2.1%,智能手機產量同比增長9.6%。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457.1億元,同比增長40.6%。

這些亮眼數字,來源於我省今年以來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出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振興專項行動方案》,著力強化科技對產業振興發展的引領能力。

全省啟動實施了39個省科技重大專項和116個重點研發計劃,著力解決制約我省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問題。華為全國第一個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在沈撫新區啟動運營,錦州雲計算中心建成,5G商用開局良好。

除了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支“生力軍”則是民營經濟。目前我省民營經濟戶數已達到122.8萬戶。前三季度,我省私營工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6%,高於全省13.9個百分點。全省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7.5%,民營企業出口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8%。

“這說明自去年以來我省全面落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23條措施正在見到成效。未來民營經濟將會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更大支撐。”喬軍認為。

改革發力 質效提升

在10月15日舉行的“金融助振興-遼寧行動”推進遼寧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專題對接會上,我省拿出94個重點國企混改項目向到會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進行推介,引來到會嘉賓的強烈關注。

今年以來,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強抓不懈的中心工作。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構建“一體兩翼”開放格局,以深化改革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全省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

——引力越來越強。修訂營商環境條例,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省市縣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前三季度,全省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15.1%,引入國內資金項目1917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60家。瀋陽華晨寶馬新工廠、華錦阿美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山海關不住,大潮向遼湧!

——國企越來越優。全省189戶重點國有企業實現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長8.2%和13.3%,省屬企業營收和利潤連續33個月實現雙增長。

——“雙創”越來越火。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工商戶)533078戶,比上年同期增長9.23%。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誕生近2000戶!目前,我省已實有各類市場主體3671381戶。

——收入越來越漲。在新增減稅降費447.6億元的情況下,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1%。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13元,同比增長6.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1元,增長8.2%。全省已有12.29萬人達到脫貧標準,完成年度任務的94%。

砥礪奮進的9個月,一個個新亮點、新成就匯聚成我省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遼寧在奮進的征程中明確了方向、收穫了信心、積蓄了力量,在2019年剩餘的時間裡,擼起袖子加油幹,向著全年目標任務衝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