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建成取代李世民的话,唐朝能得到什么发展?

不要菜


李建成,唐朝开国太子,后因玄武事变被李世民所杀。《隋唐演义》等一些影视作品将李建成进行黑化,演绎成一个碌碌无为,嫉贤妒能之辈,真实的李建成可不是这样。


假如李建成没有被李世民取代,唐朝也会得到一个大的发展。因为李建成会成为一个好皇帝,他具备如下的品质:

(1)赏罚分明:

李建成见招募来的义军没有经过训练,担心他们不能打仗,于是立下军法,整肃三军。

(2)爱民如子与民同乐

在兵进西河的行军路上,李建成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百姓种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钱才能吃,得来的食物酒水,也与将士们一同分享。

(3)仁慈不滥杀无辜

大军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亲自前往告知自己的来意,城内人纷纷来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归降,李建成于是率军攻打高德儒,郡司法书佐朱知瑾从城上将李建成兵马引进城中,生擒高德儒后斩首,其他西河人全部赦免


(4)非常具有慧心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上》:后以武德九年春三月诏问皇储曰:“朕惟佛教之兴其来自昔,但僧尼入道本断俗缘,调课不输丁役俱免,理应尽形寺观履德居真,没命释门清身养素,比年沙门乃多有愆过,违犯条章干烦正术,未能益国利化,翻乃左道是修,佛戒虽有严科违者,都无惧犯以此详之,似非诚谛,今欲散除形像废毁僧尼,辄尔为之恐骇凡听,伫子明言可乎不可。”皇储对曰:“臣闻三乘启辙,诸子免火宅之灾,八正开元,群生悟无为之果,是故慈云降润不别艾兰,慧日流辉宁分岸谷,且以立教垂范尽妙穷微,至理深难情量叵测,虽有周孔儒术庄老玄风,将欲方兹迥非伦媲,其有世代贤士今古明君,咸共遵崇无乖敬仰,当今时属侥讹人多狡猾,出家者未能尽善,入法者无废娇淫,亦有规免赋租虚称学道,偷安朝夕假号桑门,自有威仪具足志等明珠,戒行不亏心同洁玉,今欲并令还俗无别贤愚,将恐火纵昆山玉石同烬,霜飞柰苑兰艾俱摧,指事为言恐伤皇化,今责如来降罚以息奸,非但佛性慈悲法门平等,无彼无此无我无人,绝爱忘憎情同巨海,厌之者不生吝想,患之者不发恚心,以此而详昭然可验,且商均生于舜舍,丹朱长自尧宫,二子虽复非人,犹不亏两君之圣,今忽因愚僧之过,欲毁尊像之形,进退商量理为未可。”

所以假如李建成没有因为玄武门之变而损命,我想李建成也会带领唐朝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东方创为


我不知道李建成取代李世民的话,唐朝会有什么发展,但我想李建成若当了皇帝,最起码不会在晚年之后弄个小丫头武媚娘进宫吧?

以一代明君,竟不知道武媚娘和自己的儿子有染?

哄谁呢?

只不过对待自己亲生儿子和亲爱的小老婆,就下不去杀兄戮弟那样的黑手罢了。

于是也就留下了他儿子李治娶武媚娘、唐玄宗李隆基娶儿媳妇儿杨玉环这样的宫庭乱伦了。

我想,若李建成若当了皇帝,其能力超过超不过李世民不敢说,但宫庭乱伦肯定可以避免,唐朝也就不会经历安史之乱。


jianchi


李建成当了皇帝,李世民必然造反,但是能不能成功就难说了,因为李靖,李绩,秦叔宝,魏征,包括裴寂这些初唐牛人都不是李世民麾下。李世民麾下主要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军事上尉迟敬德和侯君集,但这些人的军事能力比之军神李靖要差一大截,房杜二人一旦反水,李世民就很危险,只要李建成不犯朱允炆的错误,李世民恐怕没有任何胜算。李世民下场有三,一是兵败身死,二是兵败被囚,三是兵败投奔突厥。哪条都不是好结局。至于之后李建成有没有什么政绩无法妄猜,但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唐明皇,杨贵妃,安史之乱 肯定也不能发生了。


纵横小鱼


李建成在史书上的名声不太好,当然谁让他失败了呢?因为历史是由胜者去书写的。其实李建成并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不然李渊也不会立他为太子了,当时李建成手下还是有一批能人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魏征。但是李建成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导致他最后失败了,就是他的心肠不够硬,当时很多人曾经劝他杀掉李世民,但是他始终犹豫不决,最后让李世民先动了手,导致他命丧玄武门。

如果当时李建成能够顺利继位的话,他的处境也是不妙的,因为当时李世民的势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堪比皇帝了,而且当时北方的突厥还时来骚扰,可以说是内忧外患,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想李建成处理起来也会十分麻烦,关键当时李建成手下的能人志士是要比李世民少得多的,即使他坐上了皇位也很难确保李世民不造反,李世民在军中的威信是很高的,加上他身边的谋士武将众多,一旦他起兵,可以说李建成是毫无胜算的。

在镇压各地割据势力中,李建成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李建成性格怯懦,做事犹豫不决。李渊在晋阳起兵时曾答应会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却“抢”来了这个本属于他弟弟的位置。他明知两人之前有隔阂,李世民不甘为人臣,但他还是错失良机,没有先下手为强,最终亲手毁了自己光明的帝王之路。假使玄武门之变中死的不是李建成,而是李世民,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李建成虽有才能,但他才不及李世民。他为人懦弱,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定不会像李世民一样大肆开疆拓土。李建成虽然爱慕贤才,但他不像李世民那样爱才如命。所以说,如果当时登基称帝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也许就不一定会有后来如此兴盛繁荣的大唐王朝。

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创下贞观之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胸大,他连魏征这样的人都能接受,如果此事换到李建成的身上的话,我想他一定做不到的。所以说李建成继位的话,大唐肯定不会发展到那么繁荣的。

当然,历史从来就没有如果,其实以李世民的人物性格和军事才能,“玄武门之战”这种小场面对于李世民来说不过是小儿科而已,以当时的政治军事实力来看太子没有机会逆转“玄武门之变”的可能,原因就以下几点:

第一,玄武门兵变中,李建成连射三箭,李世民毫毛未伤,李建成就这么菜,三箭连李世民坐骑都射不准吗?李元吉曾用弓勒住李世民,他为什么不用刀剑砍杀,而要抱上去用弓肋住李世民呢?因为他们想平息兵变,或者是只想保命,并无杀心。

第二,所以,李世民的当机立断、心狠手辣要甩李建成兄弟几条街,纵然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失败,李建成也很难向自己老爹开刀,结果就是李渊继续执政,这就会造成对李世民不可能斩草除根,毕竟兄弟相残与爷爷杀孙是两码事。

第三,以李世民的性格和他的心思缜密,必然对善后做出安排。他策划实施的玄武门兵变只带少数亲兵,有很大的冒险性,不可能对善后没有安排,而人才济济、兵多将广的天策府也必不可能坐以待毙,定会拥立幼主起事。

玄武门之变不过是李世民的一个最优最好手段,若是失败了,他只要逃出去,振臂一呼掀起叛乱,恐怕没人挡得住,只是这样对唐王朝的损耗太大。如果当年《三国演义》已出,李建成一定会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世界全史罗锐


李建成:建国之后李建成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李渊治理天下,发展国家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全盘战略出谋划策,远交近攻,解决各种内忧外患,而派李世民消灭割据是局部战功,只是唐朝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已。

唐隐太子建成捍卫北疆的军功,就如房屋之有栋梁一样。玄武门事变以前和以后的历史事实,便是最好的证明。

有皇帝李渊主持大局,有太子建成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才有了武德朝廷边抗御外敌,边扫平割据,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文化制度。

对于李建成这样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来说,单一的军功并不值得炫耀,战争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之一。杀伐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收服民众,天下归心。逐鹿者不仅要有本事夺天下,更要有本事定天下。

“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这不仅是李渊对建成军事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政治能力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西河之战堪为李氏争夺天下的典范之作。温大雅也把这段热情洋溢的开国史写进了《大唐创业起居注》。直到平定河北剿灭刘黑闼,游走于军政之间,建成的表现一贯的出类拔萃不负众望。

李渊始终都坚信李建成才是大唐王朝未来的“真命天子”,故而他一直是李渊着力培养和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李世民:在对外战争方面,李世民也刻意抹杀太子建成的功绩,把自己打扮成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故而隐瞒了自己跟那些突厥兄弟之间鲜为人知的龌龊事。他编了好几个精彩故事:十六岁雁门救驾;五陇坂退敌;渭水六骑退敌;李世民宁愿贻误宝贵战机也不与突厥交战。至于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自行想象。李世民的退敌妙计无非是赠送突厥大量金帛,但事实证明这种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人怀疑李世民是在慷国家之慨谋求个人私利。

以上资料显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作为唐朝李渊长子李建成学有建树,各方面都是人才,稳重深谋远虑,比二子李世民要好很多,一直伴随李渊打江山始终在鼓励李渊和李世民,李渊也是视李建成为唐朝开国太子,李建成的成熟思想,远谋策略不是为打江山而拚博,而是怎样守住江山建造伟业,知道民众是基础。

而李世民属于急功近利,满天过海的招示,大搞皇室战争残害兄长软禁父亲自己登基认皇,开始了慢长的治理李世民式的唐朝,治国上还是看引用:留下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等经典的政坛佳话。成为史学界毫无争议的太平治世,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全国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数达到最低记录,一个繁荣开明的辽阔帝国由此蒸蒸日上,宗不歧视少数民族。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强盛期。李世民式的唐朝也有着美好时期。可以说按李建成思维走向会使唐朝会发展比李世民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会是李建成式的唐朝,民众生活富裕江河地广,经济;文化;生活;等都有不错的发展,外来文化也会被重用,可以说是祥和的天下,李建成式的唐代成就会更突出。(图片Cr浏览器)



Eleazarchen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呀

最近有很多的人在为李建成翻案,说李建成到底多厉害多厉害;也有人认为这样说的人是在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那么李建成取代了李世民,唐朝究竟能够到什么地步呢?

首先还是客观来看

唐朝在李渊建立以后没几年的时间就被李世民夺去了,李渊也是心灰意冷当起了太上皇。其实唐朝是一个朝代的开端时刻,开端的时候十分容易造就一个盛世,就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所有的威胁,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大势力都被战争抹杀得干干净净,老百姓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官员们也会享受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毕竟不用提心吊胆了。

土地也多出来了,可以用来分给老百姓,社会各界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即便是实行黄老之术,社会也会不断变好。

汉初如此,隋初,宋初,明朝初年都是如此。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个人能力

再加上李建成长期在李渊出行打仗的时候管理国事,府里面的能臣也是不少,有魏征,薛万彻,冯立,马三宝,王珪等,阵容也不比亲王府差多少。

并且李建成曾经带兵多次击退突厥,擒拿刘黑闼,武功方面也说得过去。

他如果能够当上皇帝,但前提是李世民也得被杀,如果留着李世民的话,估计日子不会太好过。如果李世民被杀了,他倒是有可能也会开创一个盛世,毕竟开国之初的皇帝还是比较好当的。但是与贞观相比如何这个就无从评判啦。


王建国HIST


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杀死,死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首先这种假如无正确答案,也只能从历史的长流中,截取那片片浪花。

也许他会是一个明君,一个比李世民更加英明的君主;也许他是一个暴君,一个覆灭唐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他平庸,碌碌无为乘着开国没多久,安安稳稳的传给下一代。

毕竟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未知的,每个国家的命运也是未知的。


人以书为粮


如果李建成取代李世民,唐朝仍然会有所发展,但肯定不会发展得那么好。


漳水源汪玉平


不会


南山湘鄂


没有假如,不要想那么多,过好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