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建成取代李世民的話,唐朝能得到什麼發展?

不要菜


李建成,唐朝開國太子,後因玄武事變被李世民所殺。《隋唐演義》等一些影視作品將李建成進行黑化,演繹成一個碌碌無為,嫉賢妒能之輩,真實的李建成可不是這樣。


假如李建成沒有被李世民取代,唐朝也會得到一個大的發展。因為李建成會成為一個好皇帝,他具備如下的品質:

(1)賞罰分明:

李建成見招募來的義軍沒有經過訓練,擔心他們不能打仗,於是立下軍法,整肅三軍。

(2)愛民如子與民同樂

在兵進西河的行軍路上,李建成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百姓種在道旁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付了錢才能吃,得來的食物酒水,也與將士們一同分享。

(3)仁慈不濫殺無辜

大軍行至西河城下,李建成親自前往告知自己的來意,城內人紛紛來投,只有郡丞高德儒不肯歸降,李建成於是率軍攻打高德儒,郡司法書佐朱知瑾從城上將李建成兵馬引進城中,生擒高德儒後斬首,其他西河人全部赦免


(4)非常具有慧心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捲上》:後以武德九年春三月詔問皇儲曰:“朕惟佛教之興其來自昔,但僧尼入道本斷俗緣,調課不輸丁役俱免,理應盡形寺觀履德居真,沒命釋門清身養素,比年沙門乃多有愆過,違犯條章幹煩正術,未能益國利化,翻乃左道是修,佛戒雖有嚴科違者,都無懼犯以此詳之,似非誠諦,今欲散除形像廢毀僧尼,輒爾為之恐駭凡聽,佇子明言可乎不可。”皇儲對曰:“臣聞三乘啟轍,諸子免火宅之災,八正開元,群生悟無為之果,是故慈雲降潤不別艾蘭,慧日流輝寧分岸谷,且以立教垂範盡妙窮微,至理深難情量叵測,雖有周孔儒術莊老玄風,將欲方茲迥非倫媲,其有世代賢士今古明君,鹹共遵崇無乖敬仰,當今時屬僥訛人多狡猾,出家者未能盡善,入法者無廢嬌淫,亦有規免賦租虛稱學道,偷安朝夕假號桑門,自有威儀具足志等明珠,戒行不虧心同潔玉,今欲並令還俗無別賢愚,將恐火縱崑山玉石同燼,霜飛柰苑蘭艾俱摧,指事為言恐傷皇化,今責如來降罰以息奸,非但佛性慈悲法門平等,無彼無此無我無人,絕愛忘憎情同巨海,厭之者不生吝想,患之者不發恚心,以此而詳昭然可驗,且商均生於舜舍,丹朱長自堯宮,二子雖復非人,猶不虧兩君之聖,今忽因愚僧之過,欲毀尊像之形,進退商量理為未可。”

所以假如李建成沒有因為玄武門之變而損命,我想李建成也會帶領唐朝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東方創為


我不知道李建成取代李世民的話,唐朝會有什麼發展,但我想李建成若當了皇帝,最起碼不會在晚年之後弄個小丫頭武媚娘進宮吧?

以一代明君,竟不知道武媚娘和自己的兒子有染?

哄誰呢?

只不過對待自己親生兒子和親愛的小老婆,就下不去殺兄戮弟那樣的黑手罷了。

於是也就留下了他兒子李治娶武媚娘、唐玄宗李隆基娶兒媳婦兒楊玉環這樣的宮庭亂倫了。

我想,若李建成若當了皇帝,其能力超過超不過李世民不敢說,但宮庭亂倫肯定可以避免,唐朝也就不會經歷安史之亂。


jianchi


李建成當了皇帝,李世民必然造反,但是能不能成功就難說了,因為李靖,李績,秦叔寶,魏徵,包括裴寂這些初唐牛人都不是李世民麾下。李世民麾下主要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還有長孫無忌。軍事上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但這些人的軍事能力比之軍神李靖要差一大截,房杜二人一旦反水,李世民就很危險,只要李建成不犯朱允炆的錯誤,李世民恐怕沒有任何勝算。李世民下場有三,一是兵敗身死,二是兵敗被囚,三是兵敗投奔突厥。哪條都不是好結局。至於之後李建成有沒有什麼政績無法妄猜,但可以肯定的是武則天,唐明皇,楊貴妃,安史之亂 肯定也不能發生了。


縱橫小魚


李建成在史書上的名聲不太好,當然誰讓他失敗了呢?因為歷史是由勝者去書寫的。其實李建成並不是一個昏庸的人,不然李淵也不會立他為太子了,當時李建成手下還是有一批能人的,比如我們熟悉的魏徵。但是李建成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導致他最後失敗了,就是他的心腸不夠硬,當時很多人曾經勸他殺掉李世民,但是他始終猶豫不決,最後讓李世民先動了手,導致他命喪玄武門。

如果當時李建成能夠順利繼位的話,他的處境也是不妙的,因為當時李世民的勢力非常大,可以說是堪比皇帝了,而且當時北方的突厥還時來騷擾,可以說是內憂外患,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想李建成處理起來也會十分麻煩,關鍵當時李建成手下的能人志士是要比李世民少得多的,即使他坐上了皇位也很難確保李世民不造反,李世民在軍中的威信是很高的,加上他身邊的謀士武將眾多,一旦他起兵,可以說李建成是毫無勝算的。

在鎮壓各地割據勢力中,李建成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李建成性格怯懦,做事猶豫不決。李淵在晉陽起兵時曾答應會立李世民為太子,李建成卻“搶”來了這個本屬於他弟弟的位置。他明知兩人之前有隔閡,李世民不甘為人臣,但他還是錯失良機,沒有先下手為強,最終親手毀了自己光明的帝王之路。假使玄武門之變中死的不是李建成,而是李世民,歷史一定會大不一樣。李建成雖有才能,但他才不及李世民。他為人懦弱,做事不能當機立斷,一定不會像李世民一樣大肆開疆拓土。李建成雖然愛慕賢才,但他不像李世民那樣愛才如命。所以說,如果當時登基稱帝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建成,也許就不一定會有後來如此興盛繁榮的大唐王朝。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創下貞觀之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胸大,他連魏徵這樣的人都能接受,如果此事換到李建成的身上的話,我想他一定做不到的。所以說李建成繼位的話,大唐肯定不會發展到那麼繁榮的。

當然,歷史從來就沒有如果,其實以李世民的人物性格和軍事才能,“玄武門之戰”這種小場面對於李世民來說不過是小兒科而已,以當時的政治軍事實力來看太子沒有機會逆轉“玄武門之變”的可能,原因就以下幾點:

第一,玄武門兵變中,李建成連射三箭,李世民毫毛未傷,李建成就這麼菜,三箭連李世民坐騎都射不準嗎?李元吉曾用弓勒住李世民,他為什麼不用刀劍砍殺,而要抱上去用弓肋住李世民呢?因為他們想平息兵變,或者是隻想保命,並無殺心。

第二,所以,李世民的當機立斷、心狠手辣要甩李建成兄弟幾條街,縱然李世民玄武門兵變失敗,李建成也很難向自己老爹開刀,結果就是李淵繼續執政,這就會造成對李世民不可能斬草除根,畢竟兄弟相殘與爺爺殺孫是兩碼事。

第三,以李世民的性格和他的心思縝密,必然對善後做出安排。他策劃實施的玄武門兵變只帶少數親兵,有很大的冒險性,不可能對善後沒有安排,而人才濟濟、兵多將廣的天策府也必不可能坐以待斃,定會擁立幼主起事。

玄武門之變不過是李世民的一個最優最好手段,若是失敗了,他只要逃出去,振臂一呼掀起叛亂,恐怕沒人擋得住,只是這樣對唐王朝的損耗太大。如果當年《三國演義》已出,李建成一定會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世界全史羅銳


李建成:建國之後李建成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李淵治理天下,發展國家經濟與軍事實力,為全盤戰略出謀劃策,遠交近攻,解決各種內憂外患,而派李世民消滅割據是局部戰功,只是唐朝整體戰略的一部分而已。

唐隱太子建成捍衛北疆的軍功,就如房屋之有棟樑一樣。玄武門事變以前和以後的歷史事實,便是最好的證明。

有皇帝李淵主持大局,有太子建成殫精竭慮不辭辛勞,才有了武德朝廷邊抗禦外敵,邊掃平割據,同時還建立了一整套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和文化制度。

對於李建成這樣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來說,單一的軍功並不值得炫耀,戰爭只是實現政治目標的手段之一。殺伐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收服民眾,天下歸心。逐鹿者不僅要有本事奪天下,更要有本事定天下。

“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這不僅是李淵對建成軍事能力的肯定,更是對他政治能力的高度評價,他認為西河之戰堪為李氏爭奪天下的典範之作。溫大雅也把這段熱情洋溢的開國史寫進了《大唐創業起居注》。直到平定河北剿滅劉黑闥,遊走于軍政之間,建成的表現一貫的出類拔萃不負眾望。

李淵始終都堅信李建成才是大唐王朝未來的“真命天子”,故而他一直是李淵著力培養和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李世民:在對外戰爭方面,李世民也刻意抹殺太子建成的功績,把自己打扮成力挽狂瀾的民族英雄,故而隱瞞了自己跟那些突厥兄弟之間鮮為人知的齷齪事。他編了好幾個精彩故事:十六歲雁門救駕;五隴坂退敵;渭水六騎退敵;李世民寧願貽誤寶貴戰機也不與突厥交戰。至於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請自行想象。李世民的退敵妙計無非是贈送突厥大量金帛,但事實證明這種手段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讓人懷疑李世民是在慷國家之慨謀求個人私利。

以上資料顯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作為唐朝李淵長子李建成學有建樹,各方面都是人才,穩重深謀遠慮,比二子李世民要好很多,一直伴隨李淵打江山始終在鼓勵李淵和李世民,李淵也是視李建成為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的成熟思想,遠謀策略不是為打江山而拚博,而是怎樣守住江山建造偉業,知道民眾是基礎。

而李世民屬於急功近利,滿天過海的招示,大搞皇室戰爭殘害兄長軟禁父親自己登基認皇,開始了慢長的治理李世民式的唐朝,治國上還是看引用:留下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等經典的政壇佳話。成為史學界毫無爭議的太平治世,達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程度,全國每年被判死刑的人數達到最低記錄,一個繁榮開明的遼闊帝國由此蒸蒸日上,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開始了一個多世紀的強盛期。李世民式的唐朝也有著美好時期。可以說按李建成思維走向會使唐朝會發展比李世民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會是李建成式的唐朝,民眾生活富裕江河地廣,經濟;文化;生活;等都有不錯的發展,外來文化也會被重用,可以說是祥和的天下,李建成式的唐代成就會更突出。(圖片Cr瀏覽器)



Eleazarchen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呀

最近有很多的人在為李建成翻案,說李建成到底多厲害多厲害;也有人認為這樣說的人是在譁眾取寵,博人眼球。

那麼李建成取代了李世民,唐朝究竟能夠到什麼地步呢?

首先還是客觀來看

唐朝在李淵建立以後沒幾年的時間就被李世民奪去了,李淵也是心灰意冷當起了太上皇。其實唐朝是一個朝代的開端時刻,開端的時候十分容易造就一個盛世,就比如漢朝的文景之治,所有的威脅,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大勢力都被戰爭抹殺得乾乾淨淨,老百姓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官員們也會享受來之不易的好日子,畢竟不用提心吊膽了。

土地也多出來了,可以用來分給老百姓,社會各界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即便是實行黃老之術,社會也會不斷變好。

漢初如此,隋初,宋初,明朝初年都是如此。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個人能力

再加上李建成長期在李淵出行打仗的時候管理國事,府裡面的能臣也是不少,有魏徵,薛萬徹,馮立,馬三寶,王珪等,陣容也不比親王府差多少。

並且李建成曾經帶兵多次擊退突厥,擒拿劉黑闥,武功方面也說得過去。

他如果能夠當上皇帝,但前提是李世民也得被殺,如果留著李世民的話,估計日子不會太好過。如果李世民被殺了,他倒是有可能也會開創一個盛世,畢竟開國之初的皇帝還是比較好當的。但是與貞觀相比如何這個就無從評判啦。


王建國HIST


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門。唐高祖李淵長子,隴西成紀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殺死,死年三十八歲,五子一併遇害。

首先這種假如無正確答案,也只能從歷史的長流中,截取那片片浪花。

也許他會是一個明君,一個比李世民更加英明的君主;也許他是一個暴君,一個覆滅唐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也是他平庸,碌碌無為乘著開國沒多久,安安穩穩的傳給下一代。

畢竟歷史都是由勝利者寫的,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未知的,每個國家的命運也是未知的。


人以書為糧


如果李建成取代李世民,唐朝仍然會有所發展,但肯定不會發展得那麼好。


漳水源汪玉平


不會


南山湘鄂


沒有假如,不要想那麼多,過好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