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最強驅逐艦 島風號

日本二戰最強驅逐艦 島風號真有那麼厲害?

日本二戰最強驅逐艦 島風號


1930年代後期,新型驅逐艦的大型化與高速化已經是主流趨勢。當時日本得知美國海軍新型驅逐艦正在量產,航速上已經全面超過日本同期產品。尤其是美國海軍1938年開始建造的“本森”級與“格里維斯”級,擁有37節以上的航速,讓日本驅逐艦的劣勢非常明顯。重壓之下,日本海軍提出要建造航速在40節以上的驅逐艦,“島風”級驅逐艦應運而生。“島風”艦排水量2500噸,航速39節,安裝三座雙聯裝127毫米炮。本來,日本海軍計劃要建造32艘“島風”級驅逐艦,但考慮到造艦能力有限和優先級排序,最後只建造了一艘,也就是“島風”艦。該艦刷新了日本海軍兩項記錄:安裝三座五聯裝93式重型魚雷發射管,堪稱是當時日本雷擊火力最強大的驅逐艦;海試時航速達到40.9節,這也讓它成為了舊日本海軍最快的驅逐艦。

雖然擁有非常強大的技戰術指標,但是縱觀“島風”艦的“一生”,幾乎乏善可陳。它下水的1943年也正是日本海軍全面走下坡路的一年。特別是瓜島大規模的海空消耗戰之後,日本有限的戰略資源在這一年幾乎消耗殆盡,頹勢已經非常明顯。在這種戰略態勢下,日本海軍戰前妄圖用雷擊艦去抗衡美軍主力艦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防空與反潛武器繼承了舊日本海軍艦驅逐艦的特點,相對薄弱。

日本二戰最強驅逐艦 島風號


此時,日本的造艦能力無法彌補戰損,為了減少損失,日本海軍驅逐艦也從雷擊戰先鋒變成了大型戰艦和商船運輸船的“貼身侍衛”。“島風”艦自從下水以後,並沒有參加幾次規模像樣的戰鬥,更多的任務只是護航。而且在航母“唱主角”的太平洋戰場上,即使是日本驅逐艦的巔峰之作——“島風”艦也只能算是個“群眾演員”,它所謂的單兵優勢早已被日本海軍整體的劣勢所顛覆掉,根本沒有翻盤的餘地。

1944年11月11日“島風”艦不斷迴避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飛機的攻擊下鍋爐過熱引起爆炸於奧爾莫克灣戰(菲律賓海海戰)役中擊沉,1945年1月10日除籍。

日本驅逐艦難有大的作為,根本原因是美日之間戰略力量失衡造成的。其實,日本海軍戰前寄希望於使用驅逐艦發動對美軍主力艦的雷擊進攻,也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在戰術上是很難實現的。且不說美國海軍擁有水面、水下和空中的完善攻防體系,就算是日本驅逐艦和美軍戰列艦一對一的較量,日本驅逐艦也沒有半點優勢可言。以“島風”艦為例,它攜帶九三式3型魚雷只有在10千米的距離內發起攻擊才有可能命中目標。美軍戰列艦的主炮射程一般在30公里以上,其127毫米副炮射程超過15千米。假設戰列艦主炮打不中“島風”艦,在它發起魚雷攻擊之前的5公里,就已經到了美軍戰列艦副炮的打擊範圍之內。按它以最高40節的航速衝鋒,5公里也要用4分鐘的時間。美軍127毫米副炮的的射速為20發/分,所以在理論上,一艘戰列艦在4分鐘的時間裡可以向一艘發起衝鋒的驅逐艦發射數百發127毫米炮彈,而Mark 37火控系統又可以使艦炮擁有較高的打擊精度。所以,即便是日本最強悍的驅逐艦,又有多少機會完成這種任務?答案不言自明。日本人可能也意識到了這種攻擊行動無異於自殺,所以並沒有大規模組織這種戰術攻擊行動。

魚雷發射管的配置上,原本設計時是希望安裝兩具不具再裝填機能的七聯裝發射管發揮最大規模的魚雷投射能量,最後考量發射管重量無法在危急時刻使用人力轉動的限制,改為3具五聯裝發射管。

日本二戰最強驅逐艦 島風號


從紙面數據上看,日本海軍幾乎沒有一艘驅逐艦能與“島風”艦相提並論,但“島風”艦卻是和其它一百多條驅逐艦一樣平庸,其航速和雷擊戰力的優勢並沒有轉化成實際的戰果,最終也難逃被擊沉的宿命。而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則在1944年的萊特灣海戰中,成功地向日本海軍編隊發動了魚雷攻擊,分別擊沉和擊傷了一艘重巡洋艦和一艘戰列艦。日本海軍的驅逐艦除擊沉幾艘美軍潛艇以外,整體上無突出表現,絕大多數被擊沉。這不能說是日本驅逐艦的性能不夠強大或者沒有得到幸運之神的偏愛……

不是“島風”不行,也不是日驅不行,更不是日本海軍不行,而是日本不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