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痛經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痛經的因素有哪些?


痛經是女性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發病率在育齡女性中佔 30-40%。那麼,引起痛經的原因有哪些呢?那麼,來聽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科醫師王威是怎麼說的。


引起痛經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如果痛經是由於宮頸管狹窄,或子宮過度的後傾後屈,或某些子宮發育異常引起的,這類患者月經血和剝脫的內膜碎片外流時受阻,“不通則痛”,引起痛經。

此類痛經在少女中常見,一般發生在月經初潮及其後的一段時間。

懷孕的時候子宮隨胎兒增大也在不斷增大,同時宮頸管變軟,為胎兒出生創造條件,分娩時胎兒通過子宮頸管,起到了擴張狹窄的子宮頸管的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子宮的過度傾屈等位置異常的情況。

所以分娩之後,宮頸口變得鬆弛,子宮的位置得到了部分校正,經血流出通路變得通暢,經血和剝脫的子宮內膜容易排出,所以痛經就會得到緩解甚至消失。

某些婦科疾病,特別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這類疾病是以痛經為主要表現的,並且需要治療的,甚至有些需要手術治療的,所以如果有痛經的症狀一定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排除這類疾病引起的痛經。

其引起痛經的原因非常複雜,但妊娠期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可以治療或減緩此類疾病的發展,有的患者甚至在進行剖宮產的同時,清除了盆腔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所以生孩子對這類疾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並且妊娠期及分娩後哺乳期,相當長時間不來月經,既往飽受痛經摺磨的患者在精神心理上也會為之輕鬆。

當患者恢復月經,激素水平也逐漸恢復的時候,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或腺肌症又會“死灰復燃”,再次引起痛經;或者有些宮頸管狹窄的患者宮頸管又有了新的粘連等等使經血流通的通路再次受阻,這些情況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患者生完孩子痛經可以緩解一段時間,然後又開始痛經。


引起痛經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如果痛經是由於情緒、遺傳或其他綜合原因引起,生完孩子後很難改善。

情緒緊張、抑鬱、恐懼的患者容易痛經,產後激素水平改變,加上孩子的哭鬧、休息不好、婆媳關係緊張等原因往往使女性的心理更加緊張、憂鬱、脆弱,這樣的情緒對痛經更加敏感。

第三:如果分娩時進行了宮腔操作,比如因為胎盤粘連進行了清宮,那麼這種操作可能引起宮腔或宮頸的粘連、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層)等情況,造成月經血或內膜碎片不能通暢地排除,這樣的患者可能以前無痛經,產後反而出現痛經。


引起痛經的因素有哪些?


總之,生孩子可以緩解部分人的痛經。緩解痛經的原因是解除了某些引起痛經的病因,而非經歷過生產的疼痛對痛經的疼痛耐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