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兒女的一些建議,兒女有多少會聽的?

清醒後的平凡


小的時候聽不進去,長大了就聽進去了。

讀書的十幾年,爸媽說的話我好像完全聽不進去,也許是叛逆。好好讀書,以後長大找個好工作,出人頭地,我現在樣樣沒有。

後來畢業工作了,爸媽說要跟同事處理好關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不要輕易得罪別人,不要跟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工作沒幾年就結婚了,爸媽的話更多了。要孝敬公婆,有什麼事情不要跟老公吵,有話好好說,主動做家務,凡事都要給自己留個心眼,不要太懶散,對小姑子好一點……諸如此類。他們最擔心我搞不好婆媳關係,我性格就是那種心直口快的。而事實是結婚7年我也沒跟公公婆婆紅過臉。

現在看來,如果讀書的時候就能聽進去他們的話,估計現在就沒我老公什麼事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專職媽媽


我覺得小時候孩子會聽,因為在孩子心理父母很高尚,什麼都懂,所很聽話。隨著他們逐漸長大學的知識超過了父母的認識,懂事的孩子當父母教育時會聽。我家孩子上大學時臨走我會囑咐一翻,結果孩子對我說,媽媽您別說了,我每次都是怕您傷心而滿口答應。其實我一點都沒聽更沒照做。從那以後我不再嘮叨孩子大了他自己知道該怎麼做。


清茶3984


父母對兒女的一些建議,兒女能聽多少,我個人認為是由兒女們的年齡和性格決定的。

第一,年齡。大部分兒女們在童年時期是比較聽父母話的。等再長大一些,成了青少年,大家都知道青少年一般都比較叛逆,這時候父母的建議,大部分兒女都不會聽,他就喜歡和你對著幹。隨著年齡的增長,等到兒女們為人父母時,他們才明白父母的苦口婆心,都是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

第二,性格。如果兒女性格溫和,父母提的建議,他們就會心平氣和的與父母商量,可如果遇到暴脾氣,父母提的建議不順兒女的意思,立馬和父母翻臉,大吵大鬧,最後也很難聽取父母的建議。



海上一扁舟


我是百分之九十都聽的。這取決於幾點:

1.父母和兒女的關係。關係融洽,母慈子孝,其樂融融,什麼事都商量著來,關係不好,不僅不聽,還對著幹。

2.現在的孩子普遍有主見,不聽父母的。以崇尚自我為樂。

3.農村父母,也沒什麼文化,普遍孩子都是自己做主,久而久之,遇事也不會聽父母之言。有文化的父母,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助手,引導者,扶持者。,當然是聽的。

我們老家有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不是沒道理,凡事跟父母商量不是壞事,老人有經驗,可以讓兒女避免踩坑。





公子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說的,對於幼童來說,那真是百分之八十都聽得進去,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給了零食和玩具。記得寶寶讀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奶奶給了她一個手鐲,對寶寶說不能取下來),有天睡午覺起床的時候發現手鐲不見了,急得大哭,對老師說手鐲不能離開她,然後老師幫她找到後她才沒哭,平時也不讓小朋友碰。

記得寶寶三歲多的時候,去超市要買玩具,每次我都說你到玩具那裡好好看,看五分鐘,看好了我們就回家了喲,寶寶開開心心的答應了,然後時間到了也不買就和我開開心心的回家。現在這個辦法行不通了。現在孩子五歲多了,平時就給她說家裡的經濟情況,每次到超市看到她喜歡的玩具,一看到價格就對我說:媽媽,走嘍走嘍,這個玩具也太貴了,等它最便宜(超市打折)的時候我們再來買。當時心裡想的不是她有多懂事,而是怕她會慢慢形成自卑的性格,到家後我就對她說:寶貝,你真的很喜歡很喜歡你看到的那些玩具嗎?看著寶貝左思右想的,但她卻沒給我答案;接著我又說:寶貝,你看你平時買的那些玩具,買來的時候你很喜歡,但是第二天後就不玩了,家裡的有個箱子裡都是(大部分都是她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和老公買的,現在她不喜歡了),你覺得這樣叫浪費嗎?媽媽答應你的你還記得嗎?媽媽說過,只要是你喜歡的,而且能一直玩(最少一個星期)的媽媽都會考慮給你買,不過不是所有你喜歡的玩具我們都要買,知道嗎?寶貝想了下就同意了我的觀點。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生活中的人事物都是陌生的,他只能通過身邊的人慢慢地去接觸,去體會,然後大腦再不斷地思考,之後才形成他自己的思維。孩子慢慢地大了,會在大腦裡過濾掉他認為是錯誤的事物,所以當孩子長大後會和父母唱反調,有時候觀點不一樣,有的父母會說孩子不懂事,其實在我看來,父母都想法也不全是對的。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媽媽會對我說奶奶對她怎麼不好,有什麼都給叔叔家,我對媽媽說,媽媽:她拿不拿給你沒關係,反正那本來就不是我們的,你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可以了,媽媽點了點頭。媽媽每次做豆腐,都會叫我和妹妹拿點去給奶奶,儘管奶奶每次看到我和妹妹都不高興,但是我們拿去放好我們就回家了,次次如此,我們沒有不開心,也沒有很難過,直到奶奶快過世的那年,她給了媽媽幾塊土,我們拿東西去的時候她會給我們幾個水果,和我們說上幾句話。

每次我有什麼事的時候,會和媽媽打電話,每次媽媽都是支持和鼓勵我,媽媽做得不對的地方我也會和她講道理,她也會聽,只是現在,再也聽不到了,媽媽離開我快四年了,只有在夢裡才會看到她,媽媽,我想您了!

現在,我也是一位媽媽,對孩子我不會強加我的想法,孩子想去做的事,只要是往好的方向走,我都會支持並理解。




等待美好的一切


父母對兒女的建議,孩子能聽進去多少,這個應該從孩子的年齡,性格,成長環境等差異區別分析對待吧。

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說的話,還是能聽進去很多的。在兩三歲之前,孩子基本上是盲聽,也就是大人說什麼,孩子都會照做。到了三歲以後,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就開始和父母有了分歧。一點點學會鑑別式的接受父母的建議。看著好像與大人的距離越來越遠,其實父母和孩子畢竟在一個環境下共處的時光很多,這樣孩子身上自然而然就會有很多受大人影響而產生的思維方向,和對事物判斷標準,也就是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溫馨和諧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會認可父母的很多建議,因為父母一直以來營造的生長環境,是孩子喜歡的,聰明的孩子還會運用從小到大接觸到的知識,根據自己的判斷力來有改進的接受父母的建議。而在一個不安定、不健康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可能大多會採取叛逆的方式對抗。也就是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建議,有用的沒用的,都會反感,拒絕接受。這時候需要更多的溝通交流,來達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聽進去多少父母的建議也分孩子的性格,也就是自身因素,同樣的家庭,同樣的教育方式,成長起來的孩子人生髮展也有很大的區別。不管怎樣,只要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選擇的大方向沒有問題,能夠確立正確的三觀,以善為本,樂觀向上就是健康的生活選擇。至於聽進去多少建議,選擇怎樣的人生路,還是交給兒女們自己選擇吧。




張雪72371923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小的時候,也許是我不懂事,常常不聽父母的意見,但長大後,只要是父母給我的建議,我都會洗耳恭聽。

兒時的自己非常地頑皮,父母常常和我說:不要喝涼水,睡覺要用被子蓋好胸口,大風的天氣不要出去玩。但往往事與願違,仗著自己年輕,覺得喝點涼水怎麼了?大風的天氣出去玩多穿件衣服不就行了嗎?結果導致自己經常生病,三天兩頭往醫院裡跑,父母也是為我操碎了心。

結婚自己有了兒女以後才知道,父母的建議都是通過生活的閱歷得來的,經過歲月的打磨,閱歷早已成為中規中矩的建議,有時可能還在你的行為沒有發生之前,就幫你及時止損了。所以說現在一般他們給我提出建議,我都會傾聽,還會和他們一起分析利弊,找到最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Amanda喵小喵


這得看兒女處在什麼年齡段,經常聽父母說自家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孩子大了,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觀點,有不對的地方,可以引導和見意,甚至於強烈反對,但不能暴力打壓,處理得當,兒女當然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市場大媽海霞


大學一堂選修課,現在也記不得選修的是什麼科目,老師看我們不怎麼認真聽課,就教育我們——苦口婆心要我們好好學習,但是我們就是聽不進去,這是我們人生路上非走不可的彎路,沒辦法,只有自己摔跤了,磕疼了,流血了,我們才會接受教訓,理會老師的一片苦心。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麼才能長大呢?

即便父母早早把道理講給我們聽,把道理嚼碎了揉爛了要我們記在心裡,但是我們並不理解,遇到事情,還是會朝著錯誤的方向走去,只有我們摔跤了,發現,哦,原來,父母沒有騙我們,他們是對的,我們才能真正明白這些道理。

我們都做過兒女,我們懂得那個時候的倔強。現在,我們做父母了,就應該理解孩子。既然孩子不願意聽從建議,就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闖一闖,等摔跤了,流血了,就明白父母是對的。

在孩子正執拗的時候,父母越建議他往東走,他卻生出逆反心理,偏偏往西走。孩子就像手中的沙,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快,當你雙手輕輕地捧著沙,反而一粒未丟。

父母該放手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手,尊重孩子意願,反而更有利於親子關係相處。

如果你有更多困惑,可以關注我哦~

郭卿柔


郭卿柔


這個主要是看父母對人生的領悟層次,以及對新事物的理解程度,對人生領悟層次高就決定了能提什麼樣的建議,對新事物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孩子的接受程度。另外孩子的教養和修養也很有關係,父母孩子的情商也很重要。但是有一點,父母的建議可以不接受、不順從,但是要委婉的繞開,不能讓父母覺得自己老而無用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