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真正的学习者,既要知道“学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学”

1

热爱学习的人很多,但非常遗憾,会学习的人很少。

最为重要的是“学什么”。

有些人学的东西的确很多,但不见得对自己有用。人云亦云不加鉴别地吸收,看着别人用某种知识名利双收,于是自己也去学习,却完全不顾及是否合乎自己的需要,这样的学习是盲目的,由于南辕北辙,也并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有人说自己可以从《金瓶梅》中学习到人际关系,姑且相信吧,但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经典好书好课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从《金瓶梅》中学呢?

其次重要的是“怎么学”。

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学习有通用之道,但很多时候,每个人习惯不同、喜好不同,是无法照搬的。

有人记忆力绝佳,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母亲,可以硬生生一字不错地把《九阴真经》默记下来。

但,普通人能做到吗?

人终此一生,都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学习之道,并且,让学习的习惯贯穿一生,如此,才能够称为“终身学习者”。

灿烂的未来,只属于终身学习者。

2

有很长时间,我都较少在微信群里发言,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写作、看电影和刷剧方面。

现在很少看国产剧,除非是基于关注热点的必要性,但也不会花很长时间,毕竟时间宝贵。比如前段时间的《完美关系》,如果不是为了吐槽,我不会看,但后来,连吐槽的热情都没有了,省下那些时间,潜心进入好书好剧里。

比如《痛症医师车耀汉》,这部剧是围绕着关于生与死、特别是安乐死的探讨,沉重、发人深思。剧中有少许恋爱成分,深刻但不是俗世的甜法,是真正专业人士且在死亡阴影下的爱情,不是一般人能够欣赏。

对于真正的学习者,既要知道“学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学”

爱极了里面的插曲《Pain or Death》,可以单曲循环一整天。

You were going through your life

There was time to play

Yesterday

But the light in your eyes did it start to fade

To fade away

No way of going back

To the way it used to be

……

我也不感叹国内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的剧,因为看别国拍出来的一样有启迪——现在对于时间的运用,堪称吝啬,尽量不在没必要的地方耗费时间。

对于真正的学习者,首先要做到“无界”——化天下资源为己用,而不是人为树立很多樊篱:棒子国的垃圾!我才不要看!

当然,首先,得是资源。而且的确,大家对于资源的定义不同。

判断是资源还是垃圾,我们应该先学会无情地拷问自己:

比如,作为作者,是否想过,自己的作品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比如,作为读者,是否想过,我们阅读的所有内容,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3

韩剧《皇室家族》开头,就很惊艳,台词里提到《金枝》这本书:

“喜欢少女的男人不是这一天两天才有的,

看过弗雷泽的《金枝》吗?

搂着小孩子睡觉自己也会变年轻,

吃了老虎肉人会变的勇猛,

吃了胆,胆子就会变大,

也就是说喜欢少女也是人类的一种需要,

现在可是现代啊!

当然,我对你像小偷一样背着你夫人和少女交往而感到高兴,

比起其他国会议员来说,财产情况很干净,从不贪污,

你和你儿子外加所有的男性亲戚,

都在军队待满了三年到18个月不等的时间,

社区服务,每天运动,每周一次登山,

而且脂肪高了竟然还会绝食,

不过,绝食的话不是会掉头发的吗?

都说吃不好会掉头发的呢。

哎呦,挺精神的嘛!

哇,真是完美啊!

所以我才觉得你可怜。

太完美了,那样的人是不能活着的。

人一定得有一个缺点才不会得精神病。

迷恋高尔夫球,客人,好球!

哦,那个,胳膊是不是得伸直啊?

或者是酗酒,要不然就是赌博,要不然去学插花、十字绣,

但是你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

这是不可能的!

不好意思,我说的有点朦胧,

万幸,你喜欢女孩,小女孩

万幸?

你的人生怎么万幸呢?

当然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万幸,

因为我很需要你的弱点,

哎呦,我为了找到这个费了多大劲啊!

女人的问题可是私人问题呢,

但是如果因为这个没当选国会议员可不行吧?

我不需要钱,不需要钱的人是无法协商的,你知道的,

所以你要无条件的跟我说真实,

真实!”

舞台剧式的大段台词,从池晟扮演的韩智勋检察官口出说出来,恰到好处的浮夸和略轻佻的语气,但威慑力十足。

最终,金议员被迫承认做了伪证。真凶伏法。

如果没有读过《金枝》这本书,这段台词的触动力,可能不会很强。

编剧是在韩国有“我们时代的电视剧作家”美誉的金英贤,她也是《大长今》的编剧。深厚的文学底蕴,在她编写的剧本中,显露无遗。

我在写作营里问学员们, 有没有读过《金枝》。

有人说,觉得太艰深,就没读。

其实,《金枝》可真不是艰深的书,它就是一本轻松的读物,的确是上下两集的大部头,对于普通读者,并不需要从头到尾去读,适合的方式是放在枕边,临睡前随意翻开,翻到哪里就开始读,当然,如果读到惊悚的部分,不想在夜晚读避免做恶梦,换成别的部分就可以。

书中关于中国的风俗也有很多篇幅,所以读起来既有很熟悉亲切的感觉,又因为深层的解读而会长了学问。

被外部环境影响,很多人在阅读方面相当功利,关乎人类源头的文化,他们是不感兴趣的,但如果我们愿意多读读人文类书籍,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对于找准自己在这个星球的坐标,是非常有益的,这,恰恰也是自我探索的重要步骤,而在对自己有充分了解之后,也才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乃至生活方式。

4

《皇室家族》中还反复提到了圣•埃克苏佩里写的《人类的大地》,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道具,也对人物的志趣、人性的挣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真正的学习者,既要知道“学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学”

很多人熟知《小王子》,却不知道《人类的大地》(又名《风沙星辰》)和《夜航》,而如果读过这两本书再读《小王子》,可能理解会更深。

圣•埃克苏佩里不是普通的作家,他首先是名飞行员,这个视野让他能够“从宇宙的规格衡量人类”。我有时候乘飞机在夜空中航行时,会想到他和小王子,想到遥远的家中,我的植物们,对我来说,它们是玫瑰一般的存在。

“大地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比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书籍都更为渊博广阔。因为它始终在挑战着我们。人类在遭遇阻碍的那一刻,也恰恰是他发现了解自我的契机。”

如果我们的生命中,只有城市,没有大地,只有《如何在三个月赚够十万》而没有关于大地的这类好书,没有脱离地面的视野,那是非常可悲的。

就像河森堡在知乎回答“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个提问时说: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受过充分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的熏陶,这个人就会变得温暖、辽阔、理性,当以后这个人再看到那些冷酷、狭隘、荒谬的东西时,甭管后者伪装的多好,首先在审美上人就已经警惕起来了,因为这玩意看着别扭,意识之下的直觉已经提前发现了问题。

所以我觉得,博物教育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防身术,认真修炼之后,不自觉地就会远离那些腌臜丑恶的东西,你很难想象一个博物知识丰富的人会去吃穿山甲壮阳,或者花9999元在电视购物上买一把康熙御剑,这些事蠢都是其次,首先在审美上就不行。”

我们首先,要对自我完成人文教育,不管是通过书籍、博物馆,还是旅行,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够在大地上稳稳地立住。

这个立,就是“三十而立”的“立”。

立不住,则无以求“道”,更不要说拥有“道”。

这里要说一句,人间大道,不是赚钱,更不是赚快钱。

5

有了“道”,还需要“术”和“器”。

术,是心法,是指引。

人如果弄不清方向,不知何者为对、何者适合,就有可能走很多弯路。

如果我们都像传说中的彭祖一样,享有800年寿命,那就慢慢摸索也没关系。

但是时光苦短,如白驹过隙。

“唯见天寒日暖,来煎人寿。”

我当时看到这句诗,就感叹这个“煎”字真是用得极好,太形象。

术的获得,有两种途径:

自己总结

借鉴他人

因为个人经历、精力都有限,所以,借鉴他人非常必要。

但明镜要光可鉴人,才有作用,所以,要看有成果的人的总结,而且,这个成果,还要是真扎实干,而非浪得虚名。

对于真正的学习者,既要知道“学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学”

比如剽悍一只猫,我是看着他在几年间快速崛起,他的很多方法,我懂,但不做,或者做不到,比如一天100个俯卧撑,这事难死我。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把猫作为成功样本去研究。

这本书,对很多人可以成为一盏灯。明白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对照自己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照亮自己的道路,特别是那些黑暗迷茫的路段。

书最适合的读者群是大学生和刚毕业三年内的职场新人,还算是一张白纸,愿意接受指引又愿意去做,成长得会更快。

在职场五年以上的人,而且对剽悍一只猫不熟悉的话,阅读体验可能不同。而这里,也同样涉及到“怎么学习”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人、信服一个人,才会愿意认真地以研究心态去探究他说些什么,而且在知道他做到了的情况下,本人就是极好的样例,所以会感觉特别有说服力。

不过同样的,我对于了解后判定无益之物,当然也是毫不犹豫地摒弃,因为喜欢的都已经太多,时间紧张到来不及看完,又何必为了验证一部剧是否值得看而花上16集、每集1小时的完整时间?(此处仅是以看剧举例。)

要先有十年如一日的筛选、谨慎、警醒、专注,方可在最终达到学习加速度,一年顶十年。

对于真正的学习者,既要知道“学什么”,也要知道“怎么学”

方法是道理,没有具体的招式,仍然练不了上层功夫。

比如《一年顶十年》里“如何让你更有价值”里提到“要结交足够多的牛人,且别人愿意信任你”,怎么结交?如何获取别人的信任?

有些人就是到处求加微信,加了以后各种套近乎,发个几块钱的红包向别人提问。

行动错了,有正确的方法也没辙。

半途而废,正确的行动也没辙。

所以,工具类书籍,也是不可缺少。

工具书是最好找的,想学什么,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工具书,难点在哪里?

一是,“器”若不在“道”和“术”的基础之上,也容易走偏。比如,在身心灵学习方面持续行动,投入十几万参加学习,购买各种“法器”,会获得天地能量、改变自己的命运吗?这个事情超乎我的知识范围,不好下结论,这点上,我向敝同乡孔子学习,“子不语怪力乱神。”

二是,心不静,心猿意马,浅尝即止。

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持续。

所以,需要一点保驾护航的东西,比如《持续行动:不再半途而废》。

“你可以从零开始,先小心谨慎地持续行动10天,感受一下自己的变化。如果一切正常,那就再持续行动100天;如果感觉不适应,那就再持续一个10天,巩固已有的成果。不要急,不要怕,迷途知返,也要继续前行。 ”

这类书如何使用?

建一个行动档案,每天记录成果,类似于打卡,但不要只是签到,而是记下具体的数据。

比如我用小米运动来管理自己的运动数据,不需要额外记录,数据都在里面,只要多天进行对照,就能一目了然。

6

假如不清楚存在的意义、学习的意义,是没办法学好习的。

你的存在,对人类,有何意义?

你的学习,对自己,有何意义?

功利性阅读是客观存在,但是是否可以不断提升格局?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在困境之中,真正给自己力量的,让自己振作起精神的,让心灵得到提升的,是那些充满了人性光辉的经典之作。

“看似徒劳的事业又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失去的一切化作了一声怒吼,要全人类振作精神与难以实现的一切作斗争。通过这次壮烈的抗争,无数生命会从英雄的牺牲中奋起,向无限高度攀登的意志会从毁败中诞生。因为,侥幸的成功和轻易的获得虽能激发人的野心,却不像这种与不可战胜的、高于人类自身能量的抗争所得到的失败那样,使人的心灵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