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铁木真遇到的是汉武帝刘彻,蒙古还能野蛮生长、横扫欧亚么?

清风揖善


这两人都是雄才大略之人,都在属于自己的时段里征服了天下,开创了霸业。如果这两人要生在同一个时代里,无疑将会出现火星撞地球的局面,相互制约。


白手起家的成吉思汗有多猛

成吉思汗本名叫孛儿只斤氏·铁木真,生于金国的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对应正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这时的蒙古草原正处于金国的控制之下。蒙古南北大漠各部落分据离散,各自为战,内部时常因争夺水草、牧区及人口而发生战争。金国统治者知道蒙古人剽悍骁勇,担心他们统一做大,对蒙古草原一直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减丁的办法来削弱蒙古人实力的发展。金国一方面躲在幕后挑拨各部落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另一方面时不时的派出大队金兵进入蒙古草原对成年蒙古男人进行血腥屠杀。为了永远奴役蒙古人,让他们驯服金国统治,蒙古草原上最具声望的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造反的名义羞辱性的钉死在“木驴”上。

成吉思汗在金国这种残酷统治环境下出生了,这时的成吉思汗还只是铁木真,铁木真在9岁时,他的父亲也就是蒙古乞颜部的首领也速该被仇人毒杀,部落也分裂了,铁木真从部落首领接班人一下跌入了苦难深渊。直到他22岁时,才重建了乞颜部落,铁木真的雄心大志也从这时开始展现,乞颜部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势力迅速发展,他的雄心引起了其它部队的担忧和忌恨,原本是铁木真的好盟友的札木合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击败成吉思汗,札木合联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成吉思汗的乞颜部发动攻击,这就是“十三翼”之战。成吉思汗在此战中取得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败仗。在战场上的直接厮杀虽然失败了,但由于札木合在获胜后用七十口大铁锅煮杀俘虏引起部下不满,纷纷出走归顺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先败后胜,实力反而得到壮大。

取得十三翼之战的胜利后,成吉思汗开始加紧统一蒙古的步伐,他通过蒙古人狩猎而总结出来自成一家的群狼围猎战术在蒙古草原上无往不胜,他的蒙古轻骑闪击战自成一绝,在阔亦田之战,他再次击败札木合,又征服塔塔儿部,收纳泰赤兀部。他的铁蹄很快就席卷了蒙古大草原,于1206年,统一了蒙古,被各部尊奉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不但自己是战场的王者,能征善战,手下还有一批猛将,像木华黎、哲别、速不台等独当一面的猛将。

在内部统一了蒙古摆脱了金国的硫治后,成吉思汗发起了外扩战争,先是灭了西夏,然后又不断对金国用兵,先后发起乌沙堡、野狐岭、会河堡等战,重创金国主力军队,削弱了金国实力,只剩苟延残喘的份。又进兵花刺子模(今中亚地区),攻占了俄罗斯诸公国。为后来蒙古远征欧洲打下了基础。

在征伐降而复叛的西夏时,成吉思汗死在了行军途中,时年66岁。

汉武帝的霸业

与成吉思汗几乎白手起家不同,汉武帝出生之时已是贵为皇子,在6岁时被立普太子,15岁时就登基称帝。刘彻虽然不像成吉思汗那样白手起家,但他这个皇帝开始当的也是非常辛苦。说白了,就是个傀儡皇帝,他的头上有两座大山压着,那就是他的奶奶窦太后还有他的母亲王太后。他的皇位也不甚稳固,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梁王,原想让汉景帝把帝位传给梁王,虽然汉景帝排除纷扰最终得以扶自己的儿子上位,但继位的刘彻难免处处被掣肘,这时七王之乱虽平,但各地藩王实力仍大,时刻威胁中央政权。

自汉初以来奉行的黄老之术也已发展到了瓶颈,国家亟需新的制国政策,汉武帝开始推行他的外儒内法的中央集权统制,在与朝堂上以窦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斗争胜出后,终于得以奉行新的国策。他的这项改革也奠定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建的基本国策。

在解除了内忧后,汉武帝便着手对付外患,那就是自汉初以来一直是死敌的匈奴,这时的匈奴也正是实力最为鼎盛的时期。自汉初以来实行的“和亲政策”虽能缓一时之危,却治表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到汉武帝时,才全面对匈奴用兵,启用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彻底击垮匈奴人,使得漠南再无匈奴敢于窥视。一改农耕民族面对游牧民族的弱势窘境,塑立了大汉铁血雄浑的气质。

比拼的结果

从出身、所拥有的资源、环境等条件各不相同,但两人所面临的困难都是非常的大,但都能从逆境中成长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如果他们两人互为对手谁会获胜呢?成吉思汗善用骑兵,而蒙古人能席卷天下靠的就是他无敌的轻骑兵。汉武帝能深入大漠击败匈奴,靠的也是骑兵,以夷之长攻夷,霍去病的轻骑兵比匈奴的骑兵还强大。战法更出奇诡谲,打得匈奴防不胜防、躲无处躲。蒙古骑兵之所以厉害,在于马急刀快,无所太多后勤物资,以战养战。比他们更早的霍去病把这战法用得也是娴熟无比。所以,在骑兵的对决上,蒙古人并不占优势。而霍去病的时代,还没有出现马镫,如果像蒙古骑兵一样用上了马镫,相信战力也更盛。

比蒙古人更多一项优势的是,汉军除了不弱的骑兵,还有战车阵,一旦遇到外敌来袭,高大的战车阵排开就可以迅速构建起一座如城堡一样的防御阵列。

从战力来说,汉军是不怵蒙古骑兵的,所以,当成吉思汗遇到汉武帝时,便很难像他在11世纪那样勇猛无敌。成吉思汗有可能会变成第二个匈奴,被赶至欧洲去称雄称霸,很难在亚洲建立霸业。


本文所用图片皆来自网络用图,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飞越沧海新史观


有一定可能,双方都有可能干死对方。

汉武帝用兵极其主动,而且既擅长用主力决战消灭对方,又擅长摧毁对手的战争潜力,如果蒙古人跑的不够快,很有可能被连根拔起直接灭族。

但是蒙古也有机会,蒙古不是匈奴,而是一个东起小兴安岭,西到乌拉尔河,南抵印度洋的超级帝国,人口远超汉地,人力财力都不输汉地,蒙古人每攻陷一座城池,经常会搞大屠杀,但是会把工匠保护下来,变态的外表下隐藏着绝对的理性。后期的蒙古人装备了大量伊斯兰国家发明的回回炮,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双方不断发明与升级新式武器的速度在冷兵器史中极为罕见。

蒙古同时也是鼠疫的传播者,回回炮+鼠疫,同时代基本无解。如果蒙古有机会把鼠疫传播到汉地,那汉地就完了。


却尘思9


汉武帝横扫匈奴几千里,比秦始皇建长城还有效的打击匈奴,换来汉朝四百年长治久安,使汉民族成为中华文明不灭的可能。反观宋朝昏君,驾驭不了将帅,只能一味屈膝,使本不成器的铁木真逐渐强大,才有了崖山之后无中华说。


平凡286714887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又是一个跨时空假设问题。如果成吉思汗遇到汉武帝,最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汉武帝和成吉思汗都是我国古代非常伟大的帝王,也都引领了各个时代的风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汉武帝和成吉思汗都是以武力见长,在各自时代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如果他们在同一个时空内,蒙古部落,还能迅速发展并且横扫亚欧大陆吗?我觉得蒙古还是能够迅速发展,并且能够打败了中亚和欧洲一些国家,只要他不碰是汉朝应该能够所向无敌。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最伟大的政治家。成吉思汗先后消灭了主儿乞部、扎木合、塔塔儿部、泰赤兀部、王汗、克烈部、乃蛮部。成吉思汗第一次统一蒙古各个部落。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大会,蒙古各部首领和群臣推举铁木真为“汗”,尊号为“成吉思”,称之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以后,快速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1219年,成吉思汗借口商队被杀发起了灭亡花剌子模国的战争。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国,并且一举将花剌子模国彻底消灭。成吉思汗又趁机打败了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花剌子模国的太子扎兰丁出逃之后,成吉思汗又追至印度河流域将其打败。成吉思汗西征使得蒙古的势力深入到中亚和东欧等地,为后来伊利儿国和金帐汗国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期间,还对金朝和西夏发动进攻。成吉思汗虽然没有最终灭掉金朝,却将金朝彻底打残,金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成吉思汗临死之前发动了灭西夏的战争。西夏在蒙古军队的猛烈攻势下,被迫投降。其实西夏投降之前成吉思汗已经去世。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比之前的匈奴有过之无不及。蒙古军队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且蒙古军队打下古代最辽阔的疆域几乎把整个亚欧大陆囊括在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内。中亚也好、欧洲也好,都不在中原王朝的考虑范围之内。汉朝对这块地方也不会有多大兴趣。所以无论是匈奴军队横扫欧洲,还是蒙古军队三次西征,都和中原王朝的关系不大。只要匈奴军队或者是蒙古军队不损害汉朝的利益,他们可以在中西亚和欧洲横行无阻。事实证明,无论是是匈奴还是蒙古,他们确实可以在远离中原王朝的地方横行无阻。匈奴的一支被匈奴被汉朝打残的情况下还能横扫整个欧洲。可见当时欧洲的战斗力也就是稀松平常。成吉思汗时期,欧洲、西亚地区的战斗力比起一千多年前并没有提高多少,而蒙古军队则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所以蒙古军队可以横扫中亚、西亚和欧洲。




汉武帝时期,汉朝也进行对外大规模开疆拓土。汉朝的领土面积扩大了近一倍。汉武帝消灭闽越、东瓯、南越、西南夷等国。汉武帝派使臣和军队经略西域地区。汉武帝最大的军功是沉重打击了匈奴,使得强大的匈奴走向衰落。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打到了顶峰,汉朝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时期。

蒙古军队遇到汉武帝的精锐部队一定是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大战。蒙古军队在武器装备的某些层面要高于汉朝军队。蒙古军队西征的两大利器是骑兵和火器。蒙古人的骑兵未必比汉朝的骑兵优秀,但是蒙古却有汉朝不可能装备的火器。虽然当时火器并没有改变冷兵器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但是火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战争的走向。蒙古西征之时,欧洲的许多城池便是被火炮攻破。



蒙古骑兵对于汉朝骑兵来说并没有多少优势。蒙古骑兵的战马也不是非常优良的战马,而是相对矮小的蒙古马。蒙古骑兵对欧亚其他各国的优势在于骑兵战术。但是蒙古骑兵的战术其实汉朝时期已经在用,只不过欧洲国家不会用而已。真正把骑兵战术发挥到极致的不是北方少数民族,而是汉朝的霍去病。霍去病的骑兵闪电战术堪称是古代骑兵战术的巅峰。许多人想模仿霍去病,却始终没能如愿以偿。当年的匈奴骑兵也算是非常精锐的部队,他们面对霍去病的时候,根本不堪一击。蒙古骑兵遇到霍去病又能好到哪里去。

但是有一点汉朝军队肯定会吃亏。汉朝军队没有火器,而蒙古军队拥有最先进的火器。如果双方真的打起来汉朝军队一定会吃亏。在一些战役中甚至会决定最终战争胜利的走向。但是当时的火器对冷兵器没有压倒性优势。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冷兵器。明朝的火器堪称是中国古代王朝中最先进,普及率最高。明朝依靠火器曾经将努尔哈赤炸成重伤,后来努尔哈赤也因此死亡。但是明朝的火器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不利战局。清朝入关最为倚重的还是骑兵和弓箭,清朝依然是一个靠冷兵器取胜的朝代。所以汉朝军队遇到蒙古军队可能会吃亏。但是最终的战局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汉武帝和蒙古军队抗衡中有强大的国力做为支撑。汉朝的国力在中国古代史绝对首屈一指,汉朝的国力绝非蒙古可以比拟。蒙古面对的南宋已经虚弱不堪,是一个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小朝廷。蒙古军队在各方面占据优势情况下,打了四十多年才击败南宋。当时的蒙古军队,要比成吉思汗时期要强。如果让成吉思汗来打,也未必好多少。成吉思汗确实灭掉了一些国家,但是当时周边政权基本上都是处于衰落阶段。等于蒙古蒸蒸日上之时,正好是别国衰落之日。如果成吉思汗遇到的是鼎盛时期的汉朝,他和蒙古汗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匈奴帝国。即使汉武帝打不败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也很难突破长城防线。到时候不过是两大帝国以长城为界对峙而已。



成吉思汗面对的一些政权基本上处于无明君、无能臣、无名将时期。汉武帝时期则不一样,汉武帝可以称为千古一帝,其能力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也极为罕见。汉武帝时期更是中国古代能臣名将辈出的时代。政治上有窦婴、主父偃、张汤、韩安国、郑当时、霍光等人;财政上有著名的桑弘羊等人,文化上有董仲舒、公孙弘、司马迁、司马相如、枚乘等人;外交上有张骞、苏武等人;历法上有唐都、落下闳等人;军事上人才出现井喷式爆发,有卫青、霍去病、韩安国、公孙贺、李广、李陵等人。别的不说就单论军事上面,蒙古哪个将军能和霍去病抗衡。成吉思汗想打败这样的汉帝国几乎不可能。就算汉武帝无法打败蒙古人,成吉思汗也难以打败汉朝。



所以我觉得如果成吉思汗遇到了汉武帝极有可能会出现了一次火星撞地球的较量。但是双方都难以打败对方,更难以灭掉对方。如果随着时间发展,一旦汉朝人学会蒙古的火器制造技术,战争的走向将会向着有利于汉武帝的方向发展。汉武帝以前,汉朝的军事力量并没有比匈奴高多少。汉武帝时期,积极学习匈奴的骑兵战法,积极改善汉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式。到了汉武帝大规模出击匈奴的时候,汉军的战术、战法,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已经大大超越了匈奴。汉朝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经远超匈奴。汉武帝以后流传着“一汉顶五胡”的说法。以汉朝人的学习能力,他们很快就会掌握火药和火器的制作方法。届时蒙古军事上唯一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那么那时成吉思汗对汉武帝还有多大胜算。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汉武帝要想灭掉蒙古也不容易。中原王朝想灭掉游牧政权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即使灭掉游牧政权,也只是粗略统治,很难长久维持。主要原因是两种政权的存在方式不一样,农耕文明相对固定,游牧文明飘忽不定。中原王朝打击游牧民族的时候,往往很难找到其主力给予毁灭性打击。中原王朝就算灭掉游牧政权,由于这地区难以提供控制,所以中原王朝也不太愿意长久控制这一地区。汉武帝有可能打败成吉思汗,但是想灭掉蒙古不现实。


依稀说史


不能。

中原地缘板块是世界级的优质板块,这里有广袤的华北平原,面积达到百万平方公里,能够释放的能量完全能够满足东方帝国所需。因此,如果不是中原王朝自己作死,万万是轮不到野蛮人逞威风的。

(中原是世界级优质板块)

铁木真能够崛起草原,与金国的统治者治国乏术,昏庸无能是分不开的。在金世宗时,金国达到鼎盛,时常派人到草原去“减丁”,因为金人知道与蒙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俺巴孩汗被钉死在木驴上),所以就拼了命的限制蒙古人的发展。可是金章宗、卫绍王时,金国统治者开始耽于享乐,对蒙古人的威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金章宗时满足于铁木真的假意称臣,开始减少对草原事物的参与,使得铁木真坐大。后来的金国,甚至满足于长城边上汪古部的监视,而放弃了自己的谍报系统。金国人哪里知道,汪古部早就被铁木真派人收买了,他们还做了儿女亲家。这样一来,金国统治者对漠北草原已经失控了。

铁木真崛起后,漠北草原开始在一个强权之下,金国人也不是没有胜机。蒙古人初起时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尤其是在攻城方面。蒙古人在进攻西夏时,多次遇到坚固的城池无法攻克只能无奈退军。有一次蒙古人进攻西夏都城兴庆府,还学着中国兵法,要水灌兴庆府。结果,兴庆府没塌,蒙古人的堤坝却垮了,冲坏了自家的营盘。

西夏人被打急了,就派人往宗主国金国那里求援,金主完颜永济却说:“敌国相攻,是我国之福。”拒绝发兵救援。这种坐看成败的态度导致西夏直接投降了蒙古,甘愿作为蒙古的急先锋,与金国在西北地区打成一片,让金国的西北地区无法抽出足够的兵力救援中都。

(卫绍王不救西夏)

蒙古人通过三路伐金,把金国人打怕了,放弃了中都和东北,退回了中原一带,依靠黄河与蒙古人对峙。金国人也确实有能耐,后来南宋的大臣真徳秀还说:“金国人拒关守河,有百万雄兵,且耐苦战”。不过真徳秀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诫宋理宗,连一向坚韧不拔意志的金人都不能守住关河防线,南宋又凭什么能够守住呢?因此建议宋理宗不要挑起战端。

金人在黄河以南固守,蒙古人一时也没什么办法。恰好西方花剌子模惹事,成吉思汗就选择了西征花剌子模,而且一去六年。这本来是金人喘息的大好时机,可是金国人却想着在蒙古人那里损失的,要在南宋那里找补回来。于是,金宣宗命令穷尽金国最后的国力拼凑的军队发起了对南宋的战争。

南宋君臣本来对金宋“海上之盟”是有着反省之情的,不想唇亡齿寒,本来不想落井下石。可是金国人欺人太甚,南宋奋勇地发起了自卫反击战。结果,金国除了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军事能量损耗了之外,还收获了南方的一个劲敌。

金国人这种操作,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当蒙古人再度大兵压境时,金国人已经无力发起反击了。在蒙古人料理完西夏后,金国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从铁木真崛起的过程来看,完全是中原王朝的金国统治乏术导致的。金国两代庸主金章宗、卫绍王在位的20多年间,是铁木真崛起的关键时期,金国对漠北草原疏于管制。

即使后来铁木真统一漠北,其情形也不过是汉武帝与匈奴对峙时的情形,且当时的铁木真远不及当初的匈奴的势力。铁木真一次能够征用的只有10多万人,匈奴人却能够征发四十万人的部队。可是金国人拼命地的卖队友,卖完西夏卖南宋,最后成功地把西夏和南宋都推给了蒙古人。这与汉武帝还没开打,就想方设法与西域的大月氏建立战略同盟有着天壤之别。


(汉武帝着力于建立同盟)

金国人面临内忧外患,不仅不团结一致,反而频繁爆发宫廷政变,完颜永济被杀,胡沙虎被杀,导致金国朝政不稳,契丹签军作乱,损害了金国的实力。汉武帝为了集中力量打击匈奴,着力加强中央集权,各种政策如“推恩令”是让天下人都能看得出的阳谋,可是又说不出什么。汉武帝还任用了桑弘羊,大加敛财,使得朝廷常年打仗,国库却始终充盈。同时,汉武帝还强行迁徙豪强,抑制地方豪强势力挑战中央,从而实现了前线打仗,后方安稳。这都是汉武帝中央集权才能达到的,金国人显然没有这样的治国之术。

金国人面临蒙古人的威胁时,选择了修筑长城。可是汉武帝时,却选择了进攻性战略,须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蒙古人虽然善战,可是他们资源少,人口少,他们承受不起一两次大败造成的损失。相形之下,金国有5000多万人口,是可以承担一部分损失的。汉武帝与匈奴打对攻,也是时常有败仗,可是最终坚持不下去的,还是匈奴人。

(铁木真崛起是中原王朝乱政的结果)

综合以上,铁木真能够在漠北草原崛起,纯粹是因为当时的中原王朝的金国统治乏术造成的。如果换成汉武帝治国,决然没有铁木真崛起的说法。即使铁木真势力还是发展起来了,充其量也是唐朝时东突厥的角色,成为中原王朝进攻西域的急先锋。


而知而行的历史


蒙古当然可以继续横扫欧亚。

事实上,刘彻本人都没能解决匈奴,甚至在后期频繁吃瘪败仗,自然不是更强大的蒙古的对手。

刘彻并没有能解决匈奴。

汉朝在前期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付出惨重的代价:

仅仅是两次河西战役,汉军伤亡七八万,与匈奴相当,马匹损失十多万匹。

漠北之战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此后西汉和匈奴都元气大伤,长达七年无战事。


等到再开打的时候,汉朝就开始吃败仗了。

提示一下:

在征和三年(前90年)的燕然山之役中,李广利是怎么兵败投降的?刘彻又是如何下罪己诏的?

因此,认为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的人,不能光看前头不看后头。事实上并没有。

刘彻如果连匈奴都没办法解决,甚至付出惨痛代价,就更不可能解决蒙古。

与匈奴、突厥相比,蒙古的优势非常明显。

1、首先是武器的优势。

匈奴和蒙古虽然都以骑兵见长。但是蒙古是更优化的弓骑兵。弓骑兵使用的双曲复合弓威力强大,能够轻松穿透敌人的锁子甲,属于可怕的兵种。

2、其次是统治结构的优势。

匈奴是松散的政治联盟。

蒙古则不然,有比较完善、集权化的结构,在军事动员、保持团结上更为有效。

3、最后是战术的优势。

成吉思汗是出色的军事家,他创造的“凿穿”战是匈奴远远不具备的。

总而言之,刘彻会被成吉思汗压着打,这点毫无疑问。


HuiNanHistory


如果真的发生了关羽战秦琼的事,那些唱戏的还会被饿肚子吗?



弄伐里奇


蒙古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壮大起来的,他的成长同样有一个前提,就是先投身金国,利用金国的势力,假意给金国当打手,消灭其他部落,壮大自己。

比如公元1196年,铁木真就联合义父王罕,帮助金国打败了塔塔儿部,接受了金国的册封。

其实塔塔尔部首先就是铁木真的仇人,而且是杀父仇人。因为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就是被塔塔尔人在马奶中下毒毒死的,也速该去世前把铁木真叫到跟前吩咐其长大后把塔塔尔部高过车轮子的男性全部杀绝。铁木真灭塔塔尔就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最后他帮助父亲实现了愿望。

铁木真就是这样先帮金国当打手,让金国放松了对他的防范,然后借机消灭其他部落不断壮大的。在铁木真崛起的时候,金国因为至上而下的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极端腐败,已经国势衰落、日薄西山了,实际上对蒙古族的不断强大已经鞭长莫及。这才有了由开头对蒙古部族发号施令、血腥镇压到了后期的举手乞和,直到被消灭。

倘若成吉思汗生在武帝刘彻时代,也是同样的处境的话,恐怕结局只会比匈奴更惨,不会更好。

那是因为汉武帝刘彻本来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主儿,没事还想整点事出来,他会让蒙古部在那里舒舒服服的发展壮大?加上文景之治已经积攒下了厚实的家底,口袋有钱,不找个地方花了去,像刘彻这样的败家子能够睡的着觉?

不要说蒙古人多么能打,匈奴人也不是吃素的,关键是汉朝对匈奴是从汉弱匈强这样一个不对等的状态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武帝刘彻时期,匈奴不是在发展中,已经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在他周边,也就汉朝还是一盘菜了。

可不像蒙古发家时就一点牛羊和一支衣服都没得换的叫花子军。以刘彻好动的个性,用汉朝的厚实家底装备一支精锐骑兵,再加上卫青这样的天才统帅和霍去病这样的天才进攻型将军,那就是真正的梦幻组合,估计蒙古人就不是被逐出漠北的事情了,直接就被绞杀在草原了。


谢金澎


汉武帝对匈奴之战,最后一战,以大汉的失败而告终。汉武帝后期,人口减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远比匈奴强大。若汉武帝刘彻与成吉思汗PK,大汉必定亡国。


杨朱学派


如果铁木真遇到的是汉武帝刘彻,蒙古还能野蛮生长、横扫欧亚么?

从客观上讲,蒙古骑兵确实是世界历史上一只强大的军事力量。骑兵在古代,那可是烧钱的军队啊,通常养一个骑兵,足够养5个步兵了。

军事力量对比:

但蒙古骑兵与其它的骑兵不太一样。蒙古游骑兵的特点

  •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个个都是骑射能手,训练费用低和成军时间短;
  • 蒙古骑兵是轻骑兵,不着重甲,将士身披牛皮铠甲,既轻便,冬天又保暖,追求来去如风,极致速度,但蒙古马耐力足,速度飞起强项;
  • 蒙古将士,大都配双弓,一软一硬,配三种箭头、硬功及远,追求透甲;软弓,费力少,追求准度。 同时,游牧民族大都配弯刀,以便近战。这种描写可参看梁羽生老先生的名著《瀚海雄风》也叫《大漠腾龙记》;
  • 蒙古骑兵靠劫掠来作为后勤补给的重要来源,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就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但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调动将士的积极性,多抢多得。

虽然蒙古游骑兵非常厉害,但汉武大帝时期的骑兵也是顶级的,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大汉轻骑兵。大汉轻骑兵的特点

  • 大汉的骑兵是从饱受匈奴奴役、迫害的西北流民中精挑细选出来,同样善于骑射;

同时也从全国军队中挑选精壮进入骑兵队伍。身体素质很强。

  • 跨越时空的武器装备三件套铜芯连发强弩、锁子连环铁甲、环手钢刀;
  • 一骑双马,保持持续的高机动,高突击性。
  • 除了大汉轻骑兵,还有数十万大汉重步。

指挥官对比:

  • 蒙古:苍狼之王成吉思汗,从狼群中悟出兵法,一代军事天才,并佐以哲别、木华黎等神射猛将。
  • 大汉: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寇可往吾亦可往,是他对西域的征服;骑兵之神霍去病,不喜孙子兵法,但每战必胜,实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绝世天才;无双统帅卫青,也是每战必胜的主;再佐以李广等神射。李广神射应该比蒙古的哲别、木华黎等神射强。

在历史上,只要中原王朝主政的是一代雄主,北方的游牧名族,一般都是挨打的份。如秦始皇、汉武大帝、三国曹操、李世民、朱元璋、朱棣等。

再观蒙古联合南宋灭的金,而后在蒙古侵宋的过程中,整个帝国被孟珙一个人阻挡了数十年。

汉朝综合国力比蒙古强、武器和骑兵也不比蒙古差、关键是指挥官也比蒙古强(放点水,至少也是二打一),蒙古还能野蛮生长、横扫欧亚?大家怎么看。



我是弹史遇见你,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