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庐江县楷模小学

许多时候,心如豆,寞如雨,每逢月夜,心底会油然升起一缕淡淡的乡愁,梦里会依稀忆起儿时读书的庐江县楷模小学。

童年记忆:庐江县楷模小学

恰逢近期在微信群“皖泵群英会”里看到老领导李伟毅上传的一篇文章:《卢荣景:从一名矿工到省委书记的传奇!》,卢荣景,曾经的安徽省省省委书记,文章中介绍:我是1933年8月出生在庐江县矾山乡石马滩自然村。12岁时,父亲开始扎竹条把,制竹椅、竹床等,然后拿去集市上变卖为生。我就在当地的庐江矾山楷模小学上学。由于我之前念的是私塾,数学跟不上,但在学习上一直非常用功刻苦……等等,惊闻:省委书记居然和我是小学楷模小学的校友。

据史料记载:庐江县矾山镇楷模小学坐落于庐江县矾山镇钟山社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原名为卢氏族小,始建于1905年,校址在井头院卢氏支祠,是一所百年历史名校。民国四年(1915)被命名“大矾山卢氏私立高等小学”;1931年改名为“庐江卢氏私立楷模小学”,有学生42人,分为四级;1949年春改名为“庐江私立楷模小学”,设1-6年级。这次才听同学洪宇说,在我们小学毕业几年后,楷模小学同矾矿子弟小学合并,统称为:庐江县矾山第一小学。

童年记忆:庐江县楷模小学


因为我的父母亲是矾山中学的教师,所以,我的家就住在矾山中学校里面,楷模小学当时在井头院子,记得有着高大的山墙和大门,进去要经过几个天井和内门才能到达里面的院子,两侧都是厢房,院子最后边有一幢木质的二层小楼,当时的音乐老师张庆梅老师家就住在这个二楼上,她儿子陶红和我是同学,后来进了庐江县文工团。楷模小学离矾山中学约有一公里远。6周岁时开始跟着我的大姐一起去上学,大姐上五年级,我上一年级,可能是因为年龄小害怕,一开始我总是跟在大姐的五年级上课,印象中几个星期后,才到一年级上课的。

童年记忆:庐江县楷模小学


我上二年级时,大姐已经小学毕业,回到了家门口的矾山中学读初中,我就开始一个人上学、放学。学校大门前面,是一口老井,清流汨汨,四季常流。古井下边,一方幽潭,蒙蒙池水,田田绿荷,一石激起,层层涟漪。荷塘旁边,几亩泥塘,常有引吭高歌的大灰鹅、水鸭子,扑腾戏水。旁边就是菜畦田畴,常吐芳绽绿。再往下就是两个相通的大水塘,中间有一条塘埂,快到尽头时,是一个更窄的古石板桥,有一天放学时,一不小心从这个窄石板桥上掉到了水塘里,我拼命抓住边上的石头缝,正好跟在后面的同学卢光霞把我从水里拉了上来。卢光霞同学家就住在矾山中学边上的牌楼院子,为此我母亲还特地到供销社买了方片糕和糖果,带着我到她家登门道谢,感谢她的救命之恩。高中毕业后,我们家搬离了矾山中学,同卢光霞同学也就失去了联系,不知她现在过得可好?

童年记忆:庐江县楷模小学


四年级时,可能是因为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因,扩大招生,井头院子的校舍不够用,又就我们一个班级临时搬到约一公里外的宋家院子村委会的一间房子里上课。可能是因为房子矮小窗户又少,光线非常暗,老师就经常将黑板挂在外面的一颗大皂角树下给我们上课。记得那时不上数学的,给我们上“大队会计”,教我们如何计工分、打算盘等,还有“农业基础知识”,简称:农基,课程表上是这样写的,记得家住在宋家院子的同学有卢翠平、卢昌平、朱向群等。

在宋家院子上了约大半年的学,学校在钟山公社后面的山坡上建了新的校舍,包括井头院子和宋家院子的学生,全部搬到了新校舍。搬家就有意思了,我们当时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要求我们自己要将课桌和坐的櫈子搬到新校区去,这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敢想象的事情,我和一个同学将课桌翻过来,将两个櫈子放在桌肚里,先是两个人抬,没抬几步就抬不动了,后来硬是推和拉,中间还要赤脚淌过一道著名的、没有桥、确经常泛滥的矾水河,用了近三个小时,将课桌搬到了距宋家院子约一公里多的新校区,顺利完成了搬教室。

童年记忆:庐江县楷模小学


回忆总是美好而又感伤。时间能滤去一切杂质,即使是一坛二锅头,放了五十年也已醇如茅台。隔着岁月往回望,那个时候,没有雾霾,天总是很蓝。记得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周济仁老师,家住在古塘竹园那里的。还有不知新校区最后一排教室最左边的第一颗树现在是否还在?这颗法国梧桐树是我栽的,如果还在的话,四十多载,应该也是隐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了。(图片源自网络)。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