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君:開拓創新 敢於擔當 盡心竭力抗擊疫情

開拓創新 敢於擔當 盡心竭力抗擊疫情

--記隨州東城烈山社區抗疫包保第一書記黃遠君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黃遠君同志是來自隨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副處級幹部,作為包保社區第一書記,在2月20日接到市委組織部的通知後,他就義無反顧地投身到社區緊張的抗疫工作中去,連續1個多月沒有休息過。烈山社區地處隨州鬧市區,商業店鋪林立、居民成份複雜、人口密集程度高、防控管理難度大,他緊緊依靠社區一班人,突出重點、創新舉措、身先士卒、規範管理,使烈山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緊緊有序地開展,很快走到東城各社區的前列,沒有出現一例防疫工作紕漏,得到市、區、辦事處三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自黃遠君任第一書記以來,烈山社區沒有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突出重點 規範管理 增強工作的前瞻性

作為抗疫包保社區第一書記,必須事事想在前面,他到社區後首先聽取關於社區基本情況、基本疫情和抗疫工作介紹,並查閱了市、區、辦事處三級組織選派抗疫值守人員花名冊和疫情登記薄,在對整個社區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疫情發展階段適時提出不同工作要求。2月下旬提出強化責任分工,嚴管“四類”人員,加強卡口管控,注重宣傳引導的管控要求。3月上旬提出強化管片責任,深入拉網摸排,排除居家隱患,強化卡口責任,嚴管進出人員,消除流動隱患的管控要求。3月中旬隨著時間推移,居家困難增加、人員流動需求增加,提出壓實責任,工作做細;吃透政策,暖心服務;搞好宣傳,注重總結的要求。3月下旬,隨著疫情向好,人員有序流動,提出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壓實責任,堅持值守;慎終如始,善作善成;嚴肅紀律,統一調度要求,確保了各個階段的抗疫工作都沿著正確方向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現場查訪 集中研判 增強工作的針對性

為了掌握防控一線實際情況,黃遠君幾乎每天都要奔赴抗疫值守一線逐一暗訪本社區人員進出的小區和卡口,查看值守人員是否到崗,管控措施是否到位,居民反映是否回應,每到一個小區和卡口都要詢問住戶有什麼反映和需求,瞭解小區管控中還存在什麼問題,值守中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併為所有值守人員加油鼓勁,對值守搞得好的現場給予表場,對存在問題現場予以提醒和糾正,對一些需要協調和研究解決的問題帶回去與社區領導共同商量解決對策,當天召集相關人員集中研究,拿出解決辦法,並迅速督促落實。

身先士卒 率先垂範 增強工作的引領性

黃遠君雖然是包保第一書記,但他工作求真務實,不務虛名,不是坐在辦公室指手畫腳,而是身體力行,除了安排工作和參加會議外,他每天帶頭到各卡口、小區、商場、超市檢查,瞭解對重點人群和重點場所的管控情況和物資配送落實情況,帶頭諮詢100餘人,宣傳政策123條、勸返外竄的居民80人,糾正不規範經營的超市、門店20家,家訪重點病患和困難人員20戶,還帶頭為各卡口人員送帳篷、搭帳篷11套,送消毒液6次,現場統計60名下沉人員基本情況,現場解決問題50多個,還親自起草《下沉黨員幹部考核管理辦法》、《關於做好疫情防控管理的函》等公文10餘份,撰寫通訊稿件20 餘篇,寫工作日誌1萬餘字。為全體黨員幹部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擔當作為 綜合協調 增強工作的有效性

作為來自市場監管局的包保社區處級幹部,黃遠君同志充分利用其職能作用,積極主動開展綜合協調工作,協調解決了抗疫工作中社區層面無法解決的許多問題。如協調解決了轄區內3家本部不在社區範圍內的單位防疫職責不明問題,約談了1家對其家屬樓疫情管控不力的民營企業,協調解決了1戶居民反映購買不合格蔬菜問題,協調市場監管部門校準了測量不準的10來只紅外線測溫儀和為社區無償捐部分贈抗疫物資,協調解決了1家物業公司不配合抗疫值守等二十多個方面的問題,有效解決了抗疫中的一些棘手難題。

開拓創新 科學管理 增強工作的主動性

作為市委組織部派駐社區第一書記,黃遠君同志時刻牢記管好下沉幹部的基本職責,充分利用市直包保幹部兼包保社區第一書記這一綜合平臺,對50多名來自不同單位和不同崗位的下沉黨員、幹部,除了日常監督檢查外,他大膽創新,不斷探索幹部的科學管理模式。一是在東城轄區內率先以大卡口為主在11各卡口成立四個臨時黨支部,用黨組織的形式將不同單位的黨員和幹部凝聚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抗疫力量,解決了因隸屬關係不同導致各自為政、不便管理的問題。二是率先創新在網上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模式。解決了疫情期間人員不便集中而且又必須開展組織活動的問題,增強了臨時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了下沉黨員幹部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堅定了黨員幹部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三是率先制定《下沉黨員幹部考核管理辦法》,試行用制度管理抗疫下沉黨員幹部。該辦法對抗疫期間下沉黨員幹部的考核對象、考核內容、考核程序、考核結果運用以及對下沉黨員幹部的管理要求進行了全面規定。通過這個考核辦法進一步規範和激勵了下沉黨員幹部的工作行為,為打好這場抗疫阻擊戰提供了幹部管理的制度保障。

(供稿:隨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