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充電樁投資仍存在盈利難題

分析結論:

目前來看,“新基建”對充電樁市場是有帶動作用的,業內希望在“新基建”的帶動下

市場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然而,制約充電樁盈利的關鍵是其使用率問題。很多充電樁

的使用率甚至不足 5%,再加上後期的維護成本、設備的折舊,以及持續的擴大規模對資金

的需求,充電樁企業想要盈利確實有難度。換言之,在“新基建”推動下,如果充電樁企業

依然不能實現盈利,那麼,“新基建”充電樁投資恐怕仍是水中花、鏡中月。(ALEQ)

分析過程:

被納入到“新基建”的充電樁市場迎來新一輪發展週期。2020 年以來,包括國家電網,

特銳德、ABB 等多家國內外電氣企業紛紛加大在新能源充電樁領域的投入。“新基建”涵蓋

的內容非常寬泛,5G 基建、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

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人工智能均涉其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381 萬輛,同比增長 46.05%。快速爆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加

大了對充電樁的需求。截至 2019 年底,我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 51.6 萬臺,私人充電樁 71.2

萬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 年)》提及,到 2020 年我國將新增集

中式充換電站超過 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 480 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 50 萬臺,私人

充電樁 430 萬臺,以滿足全國 500 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眾多企業紛紛加大了在新能源充電樁方面的投入。3 月 16 日,

國家電網董事長毛偉明在強調“新基建”工作時提出:除了抓好特高壓在建項目建設以外,

要加快研究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特銳德子公司特來電以 28%的市場份額在公共充

電樁市場上佔據了重要位置。3 月 2 日,特來電完成 13.5 億元的增資計劃。特銳德在公告中

提到,通過本次增資,將大幅提升特來電的資本實力和未來業務開拓能力,進一步推進及完

善公司在充電領域的戰略佈局。除了國家電網、特銳德之外,一些外資企業也在爭奪充電樁

市場。日前,ABB 宣佈完成收購上海聯樁新能源公司 60%股份,以藉此增加 ABB 直流充電

設備在中國地區的佔有率。

在企業紛紛佈局的同時,關於充電樁的“路線”之爭也此起彼伏。目前,充電樁有交流、

直流兩種技術方案。相對直流充電樁而言,交流充電樁結構較為簡單,安裝更為方便,但是

充電速度相對較慢。而直流充電樁則是以充電速度見長。在價格方面,交流、直流同樣存在

差異。交流充電樁的價格基本上保持在 2000~3000 元之間,而直流充電樁平均成本要達到數

萬元。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國內交流樁數量為 301238 臺,佔比為 58.33%,直流樁

214670 臺,佔比為 41.57%,交直流一體樁(同時具備直流充電和交流充電兩種功能)僅為

488 臺。不過,雖然直流充電樁可以實現快充,但同時對配電網端的要求也會更高。

縱然充電樁再次站在“風口”之上,但業內企業羸弱的盈利能力依然難解。此前,在

2018 年,被譽為充電樁第一股的北京富電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佈退市。當年 8 月,深

圳容一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發佈解散公告。容一電動在解散公告中提到,因研發資金投入過多

和融資方式不當,運營財務成本過高,容一電動近年來持續虧損,已無法繼續經營。

事實上,行業內多數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虧損的主要是因為充電樁領域前期基礎設施

投入的資金量會比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充電樁的寡頭效應愈加明顯。市場佔有率和融資

能力成為了企業能夠持續下去的重要因素。截至 2019 年底,公共充電樁運營數量超過 1 萬

臺的充電運營商共有八家,達到 465658 臺,佔比達 90.17%,前三大充電運營商特來電、星

星充電和國家電網形成了第一梯隊,共運營充電樁 356333 臺,佔比達 68%。其中,特來電

佔比約 28%,星星充電佔比約 23%,國家電網佔比約 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