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分段解釋之七虞原文及翻譯


【聲律啟蒙】分段解釋之七虞原文及翻譯


七 虞

金對玉,寶對珠,玉兔對金烏1。孤舟對短棹,一雁對雙鳧2。

橫醉眼,捻吟須3,李白對楊朱43。秋霜多過雁,夜月有啼烏。

日曖園林花易賞,雪寒村舍酒難沽。

人處嶺南,善探巨象口中齒;客居江右,偶奪驪龍頷下珠5。

[譯文]

黃金和玉石相對,寶物和珍珠相對,月亮和太陽相對。孤單的小船和短小的船漿相對,一隻孤雁和兩隻野鴨相對。橫生著醉醺的眼睛,捻著鬍鬚吟詩,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和戰國時哲學家楊朱相對。秋天霜降時節,北方的大雁開始陸續飛向南方,夜晚月光下的枝頭,鵑鴉鳴叫。風和曰暖,草木逢春,鮮花遍野;雪大風寒,村偏路遠,好酒難買。嶺南的人,擅長探找大象掩埋的脫掉的牙齒,長江下游以西地區的人,會在腿龍睡著後偶然得到其頷下的寶珠。

[註釋]

1玉兔:傳說月中有一隻搗藥的白兔,故以玉兔代指月亮。金烏:傳說日中有一隻三足烏,故以金烏代指太陽。[主貼“金烏”誤作“金鳥”。]

2棹(音zhào):槳之類的划船工具;也可代指船和划船。鳧(音fú):野鴨之類的水鳥。

3此兩聯均出自唐詩。上聯出自李洞《贈唐山人》:“醉眼青天小,吟情太華低。”下聯出自盧延讓《苦吟》:“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

4楊朱:戰國時魏人,思想家,提倡“愛己”,為戰國諸子中影響極大的學派。楊朱與李白相對,既是人名相對,又是一種借對,“楊”對“李”是植物相對,“朱”對“白”是顏色相對。

5嶺南:五嶺山脈之南,即今廣東廣西一帶。江左:長江下游以東的地區,即今江蘇一帶。驪(音lí)龍:黑色的龍。據《莊子·列禦寇》說,價值千金的寶珠,一定藏於深淵之中的驪龍的頷(音hàn)下。


【聲律啟蒙】分段解釋之七虞原文及翻譯


賢對聖,智對愚,傅粉對施朱1。名韁對利鎖,挈榼對提壺2。

鳩哺子,燕調雛3,石帳對郇廚4。煙輕籠岸柳,風急撼庭梧。

鸜眼一方端石硯,龍涎三炷博山爐5。

曲沼魚多,可使漁人結網;平田兔少,漫勞耕者守株6。

[譯文]

賢能和聖明相對,聰明和愚蠢相對,搭粉和塗紅相對。功名的牽制和利祿的束縛相對,舉著盛酒的樽和提著裝酒的壺相對,斑鳩在給小鳥餵食,燕子在訓練自己的幼燕,西晉大臣石崇的錦絲布帳和唐代韋陟的奢侈廚房相對。煙霧籠罩,岸邊柳影朦朧;風疾力勁,院前梧桐搖動。端州出產的石硯上有八哥鳥眼形紋理,博山壚面雕刻有山形圖像,壚上燃著三炷龍涎香。曲折水深的池塘裡魚兒多,可以使漁人結網捕魚;平坦的田野上兔子很少,讓守株待兔的人白白等待。

[註釋]

1傅:塗抹。粉:此處指婦女抹在面部使之白皙的化妝品。施:加上、抹上。朱:紅色,紅色的化妝品,如胭脂口紅之類。

2名:名聲、名譽,因名聲太大實際上是對人的一種束縛,故稱名韁。利:利益,過分地追求利益實際上是對人的一種限制,故稱利鎖。挈(音qiè):提著。榼(音kē):古人盛酒或貯水的一種器具。

3鳩哺子:鳩,鳥名,斑鳩、布穀之類的鳥古人統稱為鳩。據《詩經》和《爾雅》的記載,鳩喂小鳥時,第一輪從體形大的喂到體形小的,第二輪則一定從體形小的喂到體形大的,以保持食物的平均分配。燕調雛(音chú):雛,幼鳥,此處指小燕子。據說小燕子學飛時,母燕一定在旁邊調教。

4石帳:石崇的錦帳。石崇為晉代豪富,據《晉書·石崇傳》說,他曾在河陽(今河南孟縣)建金谷園,極其奢華,曾作錦絲步帳,長五十里。後以“石帳”代表豪富的裝飾。帳,帷帳、帷幕。郇(音xún)廚:據唐代馮贄《雲仙雜記》卷三記載,唐朝的韋陟襲封為郇國公,飲食特別奢靡,時人號之為郇公廚,後人便以“郇廚”作為飲食精美、奢華的代稱。

5鸜眼:特指石頭上的一種像鸜鵒(音qúyù,八哥鳥的古名)眼睛的圓形斑點。方:量詞,用於表示印、硯臺等。端石硯:即端硯,一種珍貴的硯臺,是用產於廣東德慶縣端溪之石料製成,上面有“鸜眼”的最為珍貴。龍涎(音xián):一種珍貴的香料,為抹香鯨的分泌物,因得之於海上,故稱龍涎。博山爐:一種香爐,其表面雕刻成群山重疊的形狀。[主貼“博山爐”誤作“博山壚”。]

6漫:枉然、白白地。守株:守株待兔的意思。


【聲律啟蒙】分段解釋之七虞原文及翻譯


秦對趙,越對吳1,釣客對耕夫。箕裘對杖履,杞梓對桑榆2。

天欲曉,日將晡3,狡兔對妖狐。讀書甘刺股,煮粥惜焚須4。

韓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賦三都5。

嘉遯幽人,適志竹籬茅舍;勝遊公子,玩情柳陌花衢6。

[譯文]

秦國和趙國相對,越國和旲國相對,漁民和耕夫相對,繼承父業和尊重老人相對,杞木梓木和桑樹榆樹相對,天快亮了,太陽快下山了,狡猾的兔子和陰險的狐狸相對。戰國時期,蘇奏夜晚讀書,為防止睏倦,用錐子剌自己的大腿提神;唐代時,李勳的姐姐病了,他在為姐姐煮粥時,灶火燒到了他的鬍鬚。漢初大將韓信,輔佐漢高袓劉邦平四海、定天下,後被封為淮陰侯,晉朝文學家左思,十年寫成《三都賦》,人們爭相傳抄一時洛陽紙貴。合乎情理而退隱的隱者在竹籬茅舍中舒適自得,喜歡享樂的公子們整天閒遊於花街柳巷。

以上對句中,珠、烏、鳧、須、沽、愚、朱、壺、雛、廚、梧、盧、株、旲、夫、榆、晡、狐、都、衢等字,均屬七虞韻。

[註釋]

1越:古國名,國都為會稽(今浙江紹興)。春秋末期,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圖謀雪恥,最終滅吳稱霸。戰國時為楚國所滅。吳:古代以“吳”為國號的國家很多,此處指春秋時期的吳國,統治著淮河以南至浙江太湖以東的大片地區,傳至夫差,為越王勾踐所滅。

2箕(音jī)襲:能繼承父業,引申指能繼承父業的後輩。箕,簸箕,用柳條編織而成。裘,皮袍,此處指鐵匠繫於胸前,防止濺起的火星燙傷身體的皮具。《禮記·學記》上說,冶鐵能手的兒子,一定要學習製造防護用的皮具;造弓能手的兒子,一定要學習做簸箕(因為這些工作都是冶鐵造弓的基礎)。杖履:拄柺杖穿鞋子(的人),代指老人、長輩。杖,於杖,老人所用。履,鞋,古人進房間必將鞋脫於門外,老人則可進入房間後再脫鞋。杞(音qǐ):樹名。梓(音zǐ):樹名。

3欲:將。晡(音bū):古代以十二地支來記錄一天的時辰,晡指申時,即下午三點至五點,有時也泛指晚間。

4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戰國策·秦一》。蘇秦為戰國時的縱橫家,用連橫的外交策略(秦國聯合東方某國,對付東方的其它五國)遊說秦王,未能成功。歸家後發奮學習,想打瞌睡時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最終學成縱橫之術,勸說東方六國君主實行合縱的策略(六國聯合,對付秦國),同時擔任六國的相。甘,味道好,此處是“認為……味道好”的意思。股,大腿。下聯出自於《新唐書·李貴力傳》,唐朝開國功臣英國公李勣天性友愛,他姐姐病了,李勣親自為姐姐熬粥,不覺被火燒掉了鬍鬚。其姐勸他不必如此,他說:“姊多疾,而勣且老,雖欲數進粥,尚幾何?”(姐姐您多病,而我又年老了,即使我想多給您熬幾次粥,又還能熬幾次呢?)

5韓信:秦末漢初人,通兵法,為劉邦平定天下屢立戰功,封楚王。後被人誣告謀反,為呂后所殺。左思:西晉人,博學能文,以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洛陽豪貴爭相傳抄,洛陽因之而紙價飛漲。

6遯:《易》經卦名,此處只用其字面意思,隱居。遯,“遁”的異體字。幽人:隱居之人。適志:使自己的志向得以滿足。玩情:沉溺於感情。柳陌花衢(音qú):指妓院聚集之處。陌,街道。衡,四通八達的大道。

第三段注6,主貼“嘉遯幽人”寫作“嘉遁幽人”,“遯”是“遁”的異體字。《易經》原文寫作“遯”,《聲詩》從之。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原文的理解,因為無論是哪個都是一樣的。


【聲律啟蒙】分段解釋之七虞原文及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