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电影:《亚当斯一家》

类型:喜剧,家庭,奇幻,恐怖

导演:巴里·索南菲尔德

主演:安杰丽卡·休斯顿,劳尔·朱力亚

上映时间:1991年11月22日

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亚当斯一家》作为一部上世纪90年代的哥特暗黑风格的影片,有一种港产灵异喜剧片的魅力,特效手段比较原始,但看着很过瘾,很真实,颇有些无厘头风格。

打开这部电影,就像你敲开了隔壁怪邻居家的门,发现他们其实是善良可爱很普通的人,只是门上的蜘蛛网略多,尘土略厚,甚至有点像从墓穴里钻出来的。

《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影片的观赏性和内涵价值,整部影片充分利用典型的哥特元素,如墓穴、死亡、黑暗、禁欲等等,表现了人们轻松愉快、和谐有爱的生活向往。

看人识人不能光看外表,而且生与死之间并非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若能把生视作死,把死视作生,那么人反而能获得更高程度的自由与爱。

影片主要讲述了终日弥漫着阴郁腐败气息的亚当斯庄园里住着一家奇怪的人,葛米兹和妻子恩爱有加,一双喜欢玩谋杀游戏的儿女,热衷魔法巫术的外婆,宠物居然是一只灵活的手,走廊壁画里的蜡烛遇到外人会忽然熄灭,动物毛皮做的地毯会突然咬住人的腿……这里的人都有一双略显神经质的大眼睛,据说庄园地窖里有花不完的钱,还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传说。

《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亚当斯庄园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在常人看来这里是禁忌之地,死亡的代名词,但说到底他们与普通人并无本质上的不同。相比普通人,他们做到了“生死并行,苦乐同在”

01

敬畏祖先。庄园里就有家族墓地,孩子们常常在墓地里玩耍,和先人们完全没有疏离隔阂,关键时刻成为庇佑后人的重要场所;

02

重视亲情。葛米兹一直牵挂着失踪25年的哥哥法斯特,哥哥回来后,他毫无保留地迎接法斯特回归家庭。

03

善良真诚。外表看似冷酷阴郁、特立独行的一家人实际上都非常善良单纯,并不是世俗中过于精明的人,反而险些被自己家的律师算计了。

《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比恐怖的亚当斯庄园更恐怖的是人心的贪婪、背叛、险恶。亚当斯一家的律师找人冒充葛米兹失踪25年的哥哥法斯特,企图谋夺庄园,假法斯特小心翼翼地融入亚当斯一家,想下毒、爆炸、放火搞死亚当斯一家,但是行为诡异的亚当斯一家完全颠覆了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脑回路,不但下不了手,还吓得不行。

可恶的律师和假法斯特母子占领了亚当斯庄园,亚当斯一家被迫搬到汽车旅馆去住了,他们互相安慰,努力自谋生路。不甘心的妻子偷偷回去和他们理论,却被抓了起来,宠物手悄悄跟踪并且拼死回去报信,差点被飞驰的汽车压扁。

冒充法斯特的人良心发现,他太怀念葛米兹对他的好了,因为他的养母只把他当图财的工具,从来没有把他当亲人。所以假法斯特决定帮助亚当斯一家,大家联合起来打败了坏人。其实,这个假法斯特就是失踪了25年的法斯特,只不过他失忆了,打斗中被闪电击中,记忆神奇地又恢复了。

《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一番闹剧之后,故事又回到了原点,心怀叵测的人越想去害别人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于是,一家人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如果不去深究哥特电影背后的象征意义,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看,亚当斯一家是活在美好童话故事里的幸福家庭,本片故事流畅,笑料百出,鞭笞虚伪,肯定真实,一家人看似冷血无情,实际上是最接近生活本质最有爱的人。

本片给人的另一个启发,当一部电影成为老电影之后,它就多了一个功能,即保留了很多演员年轻时的模样,同样的人们也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旧时的影子,妙不可言。

《亚当斯一家》—愿在真实的黑暗里长眠,绝不在虚伪的光明中装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