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你还记得多少?

yao33168


我小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前的事了。

年三十那天晩上,天黑之后,大人们到全村共有的堂屋,拿着香纸和鞭炮,到供奉在那里的祖先牌位前烧香纸和放鞭炮。男人们在祖宗牌位前磕头作揖,以示崇敬感恩和怀念。

祭拜祖先后各自回家吃年夜饭。平时在外打拼的人年三十都要囬家吃团圆饭。吃饭时门要关紧,防止财富外流。

吃完年夜饭,孩子们手提小红灯笼,向村里人家祝福,并向老人们说纳福过岁。大人们飯后到邻居家串门,拉家常。他们平时很难有空在一起拉家常。

年初一早上,男人们一起到屋边的一块草坪上放炮庆祝。欢迎新的一年到來。

年前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据说灶神要上天汇报一家人的善恶。正月十五要接灶神爷回来。

年前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家家都要接祖宗囬家过年,正月十五送祖宗回去。

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还要闹花灯,出廟会。這也是农村最热闹的一天。

过了十五,年也算过完了。


云宵仙翁


【梦话论年味】我小时候大人说,年是孩子过得。如今自己到而立,算是明白了。不过小时候的年味,牢牢的在我脑海里,难以忘怀。

期末考结束,好就全家happy,不好就挨两天白眼。第三天我亲爱的爷爷就来接我回乡下准备过年,我的父母会稍晚一些回家。那时候家里没有买车,坐着小班车就回去了。

我奶奶看到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赶紧把我抱上一通!然后也不问成绩,就在家里把给我准备的零食翻出来,给我一部分。剩下的还得收起来,留到大年三十跟全家人一起分享

我的太爷爷年轻时是个木匠,娶了镇子上唯一一位能骑着大白马上街的大小姐。太奶奶过世的早,我的太爷爷每天在腰间别一壶酒,拿出来放到碳炉里热一热,嗦上一口就开始在阳光下栽瞌睡。我懂事起,他只有一年叫对了我名字,往后的每一年春节,都是开开心心的迎我,然后抬头问我父亲,这是?……他已经完全不记得我的信息,他只知道我是他可爱的重孙女……

这3位老人重重的扎根在我跟“年”记忆里,他们温暖、热乎乎、香甜。太爷爷往后行动不便的那些年里,他不大记事儿了。但是到年关,他会买上两挂50响的鞭炮,用他满是老茧的手,坐在那个油墨味的屋子里默默的,把鞭炮一个一个拆开,用干燥的纸包成两份。待到大年初一我和弟弟去拜年的时候,塞给我们。叮嘱我们要小心点……

大年三十,我们都在爷爷奶奶家过。满满当当的家里得坐上十几个人。年夜饭往往都是全家开动,每年都不变。到现在20多年了,我的大姑姑还是在做蛋饺,哈哈哈哈想起来真的是非常传统和有意义了。只不过当年的小碳炉变成了现在的电炉而已……

我和我弟弟每年收完压岁钱就躲到楼上看春晚、吃超级多零食、然后不睡觉或者不盖被子睡觉。直到在睡梦里被叫醒,拎下楼洗漱以后才可以进被窝睡觉。

那天父母被的兄弟姊妹都会轮流陪老人家打麻将,然后故意输给他们,让他们开心,告诉他们“明年的日子也会像今天一样顺顺利利、财源广进”!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年味,我的长辈用一辈子的时间教会我的是勤劳、敬老、体贴和关怀。这是我一生的财富!


梦话论


小时候过年,有件新衣服、吃顿肉饺子就开心得不得了,再有鞭炮放一放,那就更美滋滋了。最难忘的是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平时不舍得吃的几个菜,比如豆腐、萝卜丸子、鸡肉块什么的,那个香是不用提的。而现在,这些唾手可得的东西,很难激发食欲了……



阳光小镇


小时候的年味,印象深的有很多,罗列几项看看你还记不记得。

1.杀年猪。小时候家里穷,平常很少吃肉,家里养几头猪,主要由有生产队安排卖到乡里食品站,每年只留一头用来过年。有的人家过了腊月二十就杀猪,多数人家是腊月二十六杀猪。看到别人家杀猪了,小朋友们就天天盼自己家杀猪。家里杀了猪,连续几天吃肉不受限制。

2.备年货。腊月为农闲时节,正是家家户户准备过年物质的时机。出太阳的天气,各家各户抓紧做团散、小花片(做好后需要暴晒透后再油炸)等点心;雨雪天气,则抖糍粑,磨豆腐等食品。最高兴的是随大人们到乡里赶集买年货,除了买些海带、墨鱼等菜品,还将买些糖果、饼干等等,这又是很少吃到的好东西。

3.放鞭炮。过年前,各家都会到集市买些鞭炮,除夕吃年夜饭前先要用托盘端上祭品到祠堂祭拜祖先,报告祖先过年了,请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吉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这个时候将会放一封鞭炮,鞭炮响过后,小朋友们争相搜捡地上没有响的散炮,比谁捡得多,然后用纸包好收起来,正月里与伙伴们一个个点着玩。大年初一和元宵节清晨各家各户放鞭炮,初一叫“开门红”。每逢来客或走亲戚都要放鞭炮,非常好玩。

4.年夜饭。年夜饭一般做十大碗,碗碗是荤菜,一家人围在一起好不热闹。大人慢慢品酒,想着来年的计划;小孩子则放开吃肉。

5.走亲戚。一般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先是去外公外婆、舅舅家拜年,一去至少两三天,大舅、二舅、三舅,......一家家拜到,每家至少得吃一餐饭,方能回家。拜年当然有收获,至少花生瓜子糖粒子会装满衣服口袋。舅舅家拜年回来后,再去姨妈、姑妈等亲戚家拜年。

6.舞龙狮。正月里,村里男人们会组织制作布龙、布狮子或香火龙,从初一到十五,从本村到隔壁村子,布龙、狮子白天舞,香火龙晚上舞,好不热闹。过了元宵节,布龙、狮子要收检好,香火龙要烧化。


风雨无惧


我是个独生子女,孩子而立之年了,还是一个人在工作,工作呢。一年到头都是忙。我六十多岁了。不想过年,这年就來了。你说这年头,这年说到就到了。六十岁,年已过便六十一岁了。我记得小时候盼着过年好啊。望年欲穿,翘起脚尖昐着过年了。我穿着母亲纳的新棉袄棉裤棉窝窝,棉袄外罩一个新制服罩衣,大年三十晚上,一颗年少的心,在年的日子里面幸福快乐,享受着。过年好啊!娃娃们就不知道大人们为了孩子们过好年,省吃俭用,平时抠门啊节生过日子,也叫孩子们在过年时把年过好了。我的小时候,过年最幸福了。年年有新衣服穿,响炮,大年初一吃母亲包的肉饺子,然后在街上逛一圈,回家喝母亲做的酒米耢糟泡麻花了。中午米饭炒菜,凉菜,然后几天逐个拜年,领5毛钱压岁钱。最远去东乡十几里路去。尽管路远,但心里高兴了。哪个年代,你笼笼來,我笼笼去。拜年的礼物是馍,麻花,总觉得哪个时候,年味儿浓厚的不行?我总这么认为了。现在我总觉得年味儿淡了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挠头想想,缺点什么哩?一时半会也摸不清了!大概年岁大了,父母亲不在身边了,这年味也不在了,这年味活在梦里,活在心灵深处了。我呼唤你,呼唤这年味儿。你在哪里?要过年了,我必须要去坟上,给二老烧点纸钱,…年,我的年哟,大人过难,小娃过年,我不由想起二老在时说过的话!我依旧活在儿时的年代了,哦,儿子大了,也对年不在唠叨了,他心大了,说,爸,咱天天过年哩,天天吃好饭哩,穿好衣服哩。不是吗?光耐克鞋儿子就给我买了三双,一双可六七百多元哪。如今的社会里,国家民富国强了,人们平时天天快乐,幸福,好吃好喝,这年天天过,所以说,这年味儿,也显得就不年味儿了。我之一家之言,不能囊括大家的看法,仅供参考,祝大家新年快乐,全家幸福安康!來年发大财!恭喜恭喜…


秦岭土豆


小时候特别盼着过年,现在也一样虽然我已经40多的人了,哈哈!!记得小时候刚放寒假,妈妈就领我们姊妹两个去商场买衣服,买回家以后我们就没完没了的左试右穿,直到过年前一晚压到枕头底下等着第二天一起来就赶紧穿上出去显摆,家里只有哥哥一个男孩子,他最喜欢的就是鞭炮,除了新衣服,他比我们更喜欢的是买鞭炮,一进腊月20时,父母亲就开始准备年货,把压好的粉条,豆腐,鸡鱼肉什么的放到外面的小房子里冻着,然后煮瓜子,烧肉,炸麻花,蒸馒头,刷房子洗家里所有的窗帘床单,最后一下午全家去澡堂子里洗澡,大年三十那天一早,爸妈就开始一起做年饭,我们就穿着新衣服叫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出去玩,那天的玩也只不过是去所有的小伙伴家里走一遍,因为怕弄脏新衣服不能像平时那样玩皮筋打沙包了,他们我们的父母会给我们每个人糖吃,中午吃过饭,都在家睡觉,因为晚上要熬夜,下午爸妈两人包饺子继续准备晚上的年夜饭,包完饺子,父亲就用那个烧火的碳垒旺火,后来为了环保被香旺火替代了,我们口袋里装满糖花生什么的又出去玩,直到听见爸妈喊我们才回家吃年夜饭,边吃边看那时最好看的春晚,看不到12点外面就有人开始放鞭炮了,我们就又跑出去捂着耳朵边看,边绕着旺火转好运……想想那时的年才是年,虽然吃的东西没有现在的多,但是心里特别的快乐!那是用现在多少好吃的,漂亮的衣服都换不来的……


王茉756


小时候都是盼着过年,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到了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腌肉,腌鱼,杀鸡宰鸭,做糍粑,烫豆丝,做米糕糖……,三十的晚上,爸妈就在厨房里忙着炸肉丸子,炸鱼块,做扣肉……我们姊妹几个洗完澡换上新衣服,走街串巷玩的不亦乐乎,一般都是过了12点才上床睡觉,大年初一早早的起床给爸妈拜年,拿着盼望已久的红包,钱虽不多,但心里特别美。



落叶随风飘769


记得我过23就准备年货,勤劳的母亲早把甩子刷好,准备已捡好的黄豆,做豆腐。我家是大家庭,帮奶奶家蒸馒头,用早劈好柴火放到庐灶里,旺旺的火,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烧火人儿的脸颊,很暖和,舒服。时间到,等锅盖一揭,看到又白又胖的馒头很兴奋,馒头发的很好,成功了。顺手掰开个垫垫,来供养祖宗,以表恭敬之心。我的叔叔


般若284563347


其实我记得不多了,尤其这两年我家那边不能放炮,总觉得更缺乏年味了。

我是九零后,在安徽农村,我家过年的习俗,其实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就着模糊的记忆回忆一下吧。

在家里面捡炮仗我印象很深,那时候跟着堂哥,在一地炸过的红鞭炮碎纸屑里寻找那些完整无缺的炮仗,然后放兜里,回家把它掰开,很多只放一起,把里面灰色的粉末状的东西聚在一起,会发出耀眼的光,很多只鞭炮也只能换来短暂的几秒钟,可是那时候总会很开心。

过年包饺子,会包各种特色的花样,还会放硬币,我小时候也不会顾及韭菜馅的饺子会有味道,现在过年包饺子基本不会在包硬币进去了,我觉得不卫生,也没有那份惊喜在了。

我们家过年,应该是大年初一,会喝红糖水,真的齁甜,并不太好喝,可是小时候会很喜欢。

小时候过年会称散装的白糖红糖,自己装进袋子里,然后自己家那那个齿状的尺子,点蜡烛,把白糖红糖分装成小袋,封口,留着过年走亲戚。

那时候过年走亲戚是不送牛奶什么的,过年除了白糖红糖,还有一种果盒,是那种长方形的,外面用红线系着,里面各种果子,不是水果,我喜欢挑其中一样或几样吃,吃完再偷偷系好。

过年贴春联,一般是不用胶布的,用浆糊,熬的白色的,往门上刷,很牢固。

我奶奶家还会点香烛,只是我家不许,我最多要来两根留着放鞭炮,因为离得太近就不太敢放。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奶奶会给压岁钱,那时候,其实给的很少,但心里也会美滋滋的,另外,一般过年会穿新衣服,现在不会了。

现在年味的消失,我觉得一是因为长大了,二是因为富足了,平常只有过年才能穿的新衣服,才能吃的美食,现在日常都可以享受了,惊喜少了,期待少了,当然心境也变了,在所难免的。


小西洲洲


小时候的年味,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虽然穷,可到了过年,依然是家家户户饭菜丰盛,穿新衣,放鞭炮,小伙伴们全都来我家开联欢会,我们演节目,又唱又跳又笑。挨家挨户去拜年,每人都收到许多糖果,聚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儿,守岁,直到十二点之后,各家大人才把各家孩子叫回家。过年那天早上,四点来钟那鞭炮声声不绝,远处的就像开了锅的粥一样。初一,早早起来去走亲戚拜年。一整个正月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真好啊,年味儿太浓了。那时的快乐,是现在过年无法相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